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論老舍的“趕任務(wù)”

發(fā)布時間:2019-05-15 12:27
【摘要】:老舍于新中國成立之后回到大陸,他在創(chuàng)作上首先面對的是一體化文學場的"趕任務(wù)"要求。"趕任務(wù)"是一體化文學場的結(jié)構(gòu)性要求,其中的實踐者都別無選擇。然而,老舍在建國前的身份是國統(tǒng)區(qū)的資產(chǎn)階級進步作家,相對于那些從延安走出來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作家,老舍身上有著無法擺脫的階級原罪印記。作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進步作家,如何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體化文學場中洗刷自己的階級原罪、改變自己的身份,這在政治上對老舍而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出于對自己階級原罪的清醒認識,老舍在進入新中國文壇后比其他作家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是一個"勞動模范"。老舍的"趕任務(wù)"當然不乏真誠的一面,但是"趕任務(wù)"從本質(zhì)上取消了文學的個性化要求,不能不給作家?guī)砝_和痛苦,尤其是像老舍這樣的自由主義作家更是如此。由于1949年之后文學場的高度情境化、儀式化,老舍"趕任務(wù)"的苦惱并不總是能夠表達出來,他有限的幾次表達均在私人場合,這從另一方面反證了一體化文學場"趕任務(wù)"的非文學性質(zhì)。
[Abstract]:......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國當代文學場域與老舍的轉(zhuǎn)變研究”[HNSK(YB)15-123]
【分類號】:I206.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葛翠琳;;魂系何處——老舍的悲劇[J];北京文學;1994年08期

2 ;全國文聯(lián)號召作家參加‘三反’、‘五反’,從事有關(guān)的創(chuàng)作[J];人民文學;1952年Z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仲佳;;論老舍的“趕任務(wù)”[J];齊魯學刊;2017年03期

2 徐仲佳;張文香;;老舍在文學場“小陽春”中的習性表現(xiàn)[J];中國文學批評;2017年02期

3 徐仲佳;;論老舍在新中國文學場的占位[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09期

4 黃發(fā)有;;“十七年”文學的計劃體制——以《作家通訊》的稀見史料為依據(jù)[J];文學評論;2015年05期

5 劉瑋治;;齊白石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創(chuàng)作始末(四)[J];榮寶齋;2014年01期

6 劉瑋治;;齊白石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創(chuàng)作始末(三)[J];榮寶齋;2013年12期

7 劉瑋治;;齊白石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創(chuàng)作始末(二)[J];榮寶齋;2013年09期

8 劉瑋治;;齊白石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創(chuàng)作始末(一)[J];榮寶齋;2013年07期

9 喬世華;;大方之家,所見略同——賽珍珠與冰心文學文化觀管窺[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10 哈迎飛;;論老舍國家意識中的儒教色彩[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士林;文學場是怎樣傾斜的?——評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J];文藝研究;2004年04期

2 張霞;;文學場域與中國現(xiàn)代“自由撰稿人”作家[J];云南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3 曾念長;;通往虛名之路——寫在《中國文學場》出版之后[J];中國圖書評論;2012年04期

4 范國英;;論1978年以來的文學評獎與文學場邏輯的衍化[J];社會科學研究;2012年04期

5 王則蒿;;文學場與文學的維度——《堅守十一種維度》的另一種讀法[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6 范國英;;文學場的結(jié)構(gòu)與文學價值的生產(chǎn)——以20世紀90年代的期刊獎和純文學獎為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7 徐仲佳;;雅俗文學的重新區(qū)隔——1990年代性敘事的文學場[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8 布爾迪厄 ,包亞明;文學場及知識分子的功能[J];天涯;1997年02期

9 單小曦;于宏英;;論古代傳媒對“前自主性文學場”的影響[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趙勇;;文壇媒介化:從文壇事件看文學場的位移[J];博覽群書;2008年1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陳華文;文學場上的生旦凈末丑[N];云南日報;2011年

2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黃平;網(wǎng)絡(luò)文學如何進入“文學場”[N];人民日報;2014年

3 聶茂;文學場域中的民族精神[N];文藝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欣;中古文學場域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初清華;新時期文學場域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月麗莎(Sgarbossa Elisa);“80后”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2 張婧;民初文學場域的“現(xiàn)代性”實踐(1912-1919)[D];西北民族大學;2017年

3 張玉玲;“文學場”邊緣的“80后”文學[D];安徽大學;2011年

4 鄭婕;20世紀80年代中期文學場域研究[D];寧波大學;2012年

5 郭仙;消費時代的文學場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黃平麗;大眾文化語境下的文學場考察[D];山東大學;2012年

7 曾德美;審美視野中的中國先鋒文學場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娜;東北淪陷時期《青年文化》雜志文學場域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9 朱歡;《<兒童文學>頭條》50年社會情境邏輯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24775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4775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cdd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