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歌賦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4 09:53
本文選題:李賀 + 文體互參; 參考:《廣西民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文體互參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普遍現(xiàn)象,尤以詩、賦二體互參最為常見,其表現(xiàn)為“以賦為詩”和“以詩為賦”,二者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促進了賦和詩的繁榮。李賀詩歌參用賦體,借鑒賦體文學的中的詞語、典故、情節(jié)、色彩等元素,吸收賦的藝術經(jīng)驗,將賦的鋪排、夸飾手法和“體物”精神貫穿于詩歌創(chuàng)作中。李賀詩歌在題材選擇、詩境設定、修辭煉句、謀篇布局等方面呈現(xiàn)出賦化的特征,在題材方面,李賀神鬼詩受悼亡賦、紀行賦、京都賦影響;在詩歌結構方面,李賀詩歌謀篇布局,辭章結構有賦化特征;在詩境方面,“陽開陰閉”賦境對李賀詩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此外,李賀繼承“勸百諷一”、“曲終奏雅”賦筆手法,強化了詩歌的諷喻功能。在中唐“古文運動”背景下,李賀借鑒賦體藝術特征,注重向屈宋騷賦和兩漢、魏晉賦學習,強調(diào)“筆補造化”,這些都是對韓孟詩派詩歌主張的積極踐行。詩歌賦化貫穿于整個唐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從初唐四杰五七言歌行體,到李白紀“幻”詩和杜甫紀“史”詩,再到中唐韓、孟等人對“筆補造化”、“辭必己出”的追求,都受深受賦影響,至晚唐,李商隱進一步將賦法與詩法融合,追求“取物之神,離形得似”,從而達到了深情綿邈、沉博絕麗的藝術境界,吳,
本文編號:192862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2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