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論新世紀校園文學

發(fā)布時間:2018-05-22 13:36

  本文選題:新世紀 + 校園文學 ; 參考:《學術交流》2017年02期


【摘要】:校園文學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誕生而出現(xiàn),是中國新文學的重要傳統(tǒng)。在百年歷程中,中國校園文學屢鑄輝煌,先后歷經五四時期、抗戰(zhàn)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及新世紀四個時期。在政策鼓勵、經濟支持和科技進步背景下,新世紀校園文學形成一股青春風暴,產生了一大批校園作家、作者,他們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讀者,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第四次高潮撲面而來。但新世紀校園文學還存在寫作主題遠離校園、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沒有超越時代和引領文學風尚能力等一些問題,尚無法與前三次高潮比肩,需努力才能促成第四次校園文學高潮的真正到來。
[Abstract]:With the birth of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campus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 of Chinese new literature. In the course of one hundred years, Chinese campus literature has repeatedly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cluding the May 4th period,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the 1980s and the new century. In the context of policy encouragement, economic suppor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campus literature of the new century has formed a youth storm,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writers and writers on campus, who have millions of readers and have formed greater social influence. The fourth climax came on the horiz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ampus literature in the new century, such as writing theme far away from campus, lack of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failure to surpass the times and the ability to lead literary fashion, and so on, which can 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hree climaxes. It takes hard work to bring about the true arrival of the fourth campus literary climax.
【作者單位】: 海南醫(yī)學院宣傳部;海南醫(y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登翰;從“悖論”談及澳門文學[J];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2 李幸;“文學的”電視[J];文學自由談;2000年02期

3 馬大康;突破與堅守——大眾文化視野中的文學研究[J];社會科學;2002年07期

4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的“道法體系”[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2期

5 張韌;世紀告別——文學規(guī)律性現(xiàn)象的思索[J];學習與探索;2002年01期

6 歐陽友權;關于建設網絡文學湘軍的思考[J];求索;2002年01期

7 費勇;什么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J];文學評論;2003年05期

8 溫阜敏;網絡時代的熱文學——網絡文學的現(xiàn)象、特征和本質瀏覽[J];九江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9 李楊;“好的文學”與“何種文學”、“誰的文學”[J];南方文壇;2003年01期

10 王玉玲;中國的老年文學初探[J];當代文壇;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仇鴻偉;;傳統(tǒng)文學與文學傳統(tǒng)[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2 雷達;;中國文學將被時代改寫?[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2)[C];2010年

3 歐陽萍;;網絡時代的文學命運[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4 葉崗;;文體意識與文學史體例[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鐘俊昆;;從文學地理學論寧都客家文學[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劉淮南;;文學的現(xiàn)實言說與文學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溫儒敏;;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及其當代闡釋[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劉登翰;;澳門文學的昨天和今天[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6)[C];1999年

9 李建軍;;論陜西文學的代際傳承及其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10 高楠;;中國文學跨世紀發(fā)展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肖楠;網絡文學如何作為文學[N];文藝報;2011年

2 楊守森;“元問題”視野中的文學傳統(tǒng)[N];光明日報;2004年

3 張華;文學傳統(tǒng)新論[N];人民日報;2004年

4 韓浩月;屬于大眾的文學不會死[N];中國文化報;2006年

5 張魁興;新媒體文學為何值得提倡?[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本版編輯邋趙憲章 陳望衡 馬龍潛 陶東風 羅成琰 黃曼君 閻真 王岳川;網絡文學新視野叢書評論[N];文藝報;2008年

7 陳福民;什么不是“網絡文學”[N];文藝報;2009年

8 何志鈞 秦鳳珍;文學的多維延展與文學性的隱性存在[N];文藝報;2010年

9 王純菲;生活不能缺少文學[N];文藝報;2010年

10 周榮池;文學不能只追求感官刺激[N];文學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友云;飲饌之美—二十世紀中國飲食文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2 王嘉悅;中國災難文學及其流變[D];吉林大學;2016年

3 崔宰溶;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困境與突破[D];北京大學;2011年

4 周悅;晉隋之際南北文學融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譚華孚;媒介嬗變中的文學新生態(tài)[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健;“經典焦慮癥”透視——“后文學”視野中的“經典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李朝杰;貞觀時期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石曙萍;文學研究會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王志萍;當代新疆文學的性別書寫及其文化內涵[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賴博熙;審美現(xiàn)代性視域下周作人文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琰;本土與異域視野下的黃遵憲文學思想及成因探微[D];延邊大學;2015年

2 于苗苗;明末清初萊陽左氏家族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萬惠辰;社會中的網絡文學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5年

4 夏杰;明代昆山顧氏家族文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5 張潤芝;當代沂蒙文學中女性形象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6 金玉潔;文學的?學術的?[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安達;宋元之際文壇中的周密及其文學[D];復旦大學;2014年

8 康偉偉;南朝騷體文學嬗變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9 謝杉杉;當代中國“非虛構”文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10 宋薈_g;宋集序跋發(fā)微:作為文學史的一個斷面[D];南京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9222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222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bf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