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簫心—竹林創(chuàng)作論
本文關鍵詞:斑竹簫心—竹林創(chuàng)作論
更多相關文章: 竹林 傷痕與反思 苦難與救贖 回歸與超越 形式與意味
【摘要】:竹林在中國當代文壇中,一直是位“寂寞耕耘”的作家。除了新時期文學之初作為知青文學和傷痕文學最早的發(fā)聲人而一度引人注目外,長期以來是一位被文壇忽略的作家。她的創(chuàng)作歷程穿越了新時期文學,而且作品多產,也獲得一些殊榮,并且還受到海外學者的研究與關注。但是在中國內陸大眾讀者中卻知者不多,論者也寥寥無幾。竹林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其小說、散文還是報告文學,這些作品都以一種純粹的寫作姿態(tài)過濾了時代與商品的浮躁,可也是這種純正的寫作姿態(tài)與寫作方式,使得她的作品與熱鬧“絕緣”。然而縱觀其寫作姿態(tài)、多種探索和所取得的創(chuàng)作實績,依然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本論文主要以竹林其人其作為研究對象,從人本研究與文本研究兩大向度進行闡釋!叭吮尽碧骄恐饕傅氖侵窳肿鳛橐幻敶膲摹半[士作家”的人生經歷,包括孤女身世、知青經歷、江南鬼才、鄉(xiāng)野隱者以及宗教信徒;“文本”解讀主要是從竹林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出發(fā),分為“傷痕與反思”、“苦難與救贖”、“回歸與超越”、“形式與意味”這樣幾大層面來進行分析!皞叟c反思”主要以竹林“知青三部曲”為研究對象,探討竹林對“上山下鄉(xiāng)”這一特殊年代經歷的反思與審視,主要包括“悲情訴說”、“理性審視”、“魂兮歸來”,并從中考察竹林從“前知青文學”到“后知青文學”的主題轉變;“苦難與救贖”是竹林農村題材小說中所展現的意蘊主旨,主要以其前期農村中短篇小說以及中期幾部長篇小說而尤其是代表作《女巫》為研究對象,闡釋特定年代中農民尤其農村女性身上所承載的苦難,并探究其苦難的根源和異化表現,主要包括“苦情與苦根”、“魔性與巫性”、“善惡與逆反”;“回歸與超越”主要是針對竹林兒童小說以及“大愛三部曲”,包括“愛的哲學”、“童真美學”、“科幻玄妙”,以此考察竹林小說中的人文關懷、宗教情懷以及兒童、青春文學書寫的價值所在;“形式與意味”,主要探討竹林小說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美學特性,包括“現實與魔幻”、“敘事與表現”、“隱喻與象征”,并以具體的文本作為基點,評價其在形式層面的獨特性。最后將對竹林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特性、價值與局限做一總結與概述。本論文主要是以具體文本分析為基礎,探討其創(chuàng)作的主題意蘊、美學風格以及獨特的藝術形式,并彰顯其作品與歷史文化、社會生活以及時代狀況交會的價值取向、人文關懷及藝術境界。
【關鍵詞】:竹林 傷痕與反思 苦難與救贖 回歸與超越 形式與意味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6.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4
- 一、文壇隱士作家7-11
- 二、相關研究綜述11-12
- 三、本文研究思路12-14
- 第一章 傷痕與反思14-27
- 一、悲情訴說14-18
- 二、理性審視18-22
- 三、魂兮歸來22-27
- 第二章 苦難與救贖27-39
- 一、苦難與苦根27-31
- 二、魔性與巫性31-35
- 三、善惡與逆反35-39
- 第三章 回歸與超越39-52
- 一、愛的哲學39-42
- 二、童真美學42-46
- 三、科幻玄妙46-52
- 第四章 形式與意味52-69
- 一、現實與魔幻52-56
- 二、敘事與表現56-60
- 三、隱喻與象征60-69
- 結語69-71
- 參考文獻71-74
- 致謝74-76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7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景行;一枝獨具風姿的奇葩——評范昌灼新著《散文創(chuàng)作論》[J];當代文壇;1990年05期
2 華光;《文學原理——創(chuàng)作論》修訂再版[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03期
3 魏仁;《散文創(chuàng)作論》出版[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4 阮幸生;《文學原理·創(chuàng)作論》[J];文藝研究;1990年03期
5 韓江;年臘梅創(chuàng)作論[J];海南師院學報;1994年02期
6 莊若江;情美理豐 學者風范——林文月散文創(chuàng)作論[J];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5年02期
7 周登揚;散文創(chuàng)作論[J];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8 德發(fā),振勇;評李慧志的《小說創(chuàng)作論》[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9 張景超,溫漢生;物化時代里返樸歸真的詩——李琦創(chuàng)作論[J];文藝評論;1997年04期
10 翟耀;追求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成功之作——評《小說創(chuàng)作論》[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欒昌大;;創(chuàng)作論問題斷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二次年會論文集[C];1981年
2 王剛;;“天然靈動的韻致”——石定小說創(chuàng)作論[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趙興紅;責任與堅守——李進祥創(chuàng)作論[N];文藝報;2013年
2 韓梅村;實踐中生成的創(chuàng)作論[N];中國藝術報;2014年
3 上海同濟大學文法學院 劉強;“情文之辨”原始[N];光明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靜;新時期以來《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闡釋之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6年
2 尹鄉(xiāng)花;斑竹簫心—竹林創(chuàng)作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3 敖著名;巴·格日勒圖創(chuàng)作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年
4 包彩霞;C·寶彥諾木合詩歌創(chuàng)作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5 張宇宏;漢唐書法創(chuàng)作論之“興”[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6 李翠芳;二十世紀閨秀創(chuàng)作論[D];山東大學;2007年
7 李克英;陸天明《大雪無痕》創(chuàng)作論[D];武漢大學;2004年
8 公沿海;陸機創(chuàng)作論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9 何芳;胡也頻創(chuàng)作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慧;梅娘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9508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9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