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無題二首》再解讀
本文關(guān)鍵詞:魯迅《無題二首》再解讀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魯迅作品 倪墨炎 本宮 宮崎寅藏 且介亭雜文末編 革命先驅(qū) 政治解讀 武昌首義 東渡日本 黃興
【摘要】:正因撰莫愁真?zhèn)问?涉獵魯迅詩《無題二首》。自知詩人別有寄托、不愿直表事題的無題詩,讀懂不易,每多歧義;為求允妥,我特意找來倪墨炎所著《魯迅舊詩淺說》,詳加閱研。應當說,"淺說"其實不淺。然就《無題二首》而言,其過度政治解讀,適得其反,背棄了魯迅的本意和詩趣。于是產(chǎn)生再解讀之念。寫于1931年6月14日的《無題二首》,系魯迅給日本宮崎龍介、白蓮女士夫婦的贈詩。書贈宮崎的其一日:
【關(guān)鍵詞】: 魯迅作品;倪墨炎;本宮;宮崎寅藏;且介亭雜文末編;革命先驅(qū);政治解讀;武昌首義;東渡日本;黃興;
【分類號】:I267
【正文快照】: 因撰莫愁真?zhèn)问?涉獵魯迅詩《無題二首》。自知詩人別有寄托、不愿直表事題的無題詩,讀懂不易,每多歧義;為求允妥,我特意找來倪墨炎所著《魯迅舊詩淺說》,詳加閱研。應當說淺說”其實不淺。然就《無題二首》而言,其過度政治解讀,適得其反,背棄了魯迅的本意和詩趣。于是產(chǎn)生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智利;一部系統(tǒng)研究魯迅家世的專著──評段國超著《魯迅家世》(修訂版)[J];榆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3期
2 歐陽冰;;魯迅緣何成了學生“公敵”?[J];大舞臺;2000年05期
3 閔良臣;多看魯迅的偉大[J];新聞愛好者;2001年10期
4 屈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魯迅[J];黨史文匯;2001年04期
5 閔良臣;多看魯迅的偉大[J];唯實;2001年11期
6 王士菁;魯迅:永遠具有生命力的形象[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7 錢理群;魯迅:遠行以后(1949-2001)[之三][J];文藝爭鳴;2002年03期
8 溫儒敏;如何看待魯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偏激”[J];中文自學指導;2003年06期
9 徐龍年;略談魯迅作品中的幾種語言現(xiàn)象[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10 徐書奇;20世紀對魯迅的批駁之一瞥[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甸甸;羅康寧;;文學語言中的“閑話”和“廢話”——以魯迅作品為例[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2 黃鍵;;愚人、假面及其詩學意義——魯迅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因素[A];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年
3 梁啟談;;黑之美——析魯迅創(chuàng)作的一個審美傾向[A];東方叢刊(1998年第1輯 總第二十三輯)[C];1998年
4 陳國恩;;經(jīng)典的闡釋與中學魯迅作品教學[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5 嚴家炎;;復調(diào)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王錫榮;;張學良《魯迅先生研究綱領(lǐng)》研究[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7 魏冰;;在技校語文課堂中走近大師——也談魯迅作品教學問題[A];中國職協(xié)2013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3年
8 周國偉;;魯迅與新興木刻運動——紀念魯迅誕辰110周年新興木刻運動60周年[A];魯迅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C];1991年
9 吳長華;;從女人到女鬼——魯迅筆下的女性形象剖析[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10 趙浩鵬;;新課程背景下的魯迅作品閱讀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迅作品教學評優(yōu)活動啟動[N];文學報;2009年
2 李寧 郭兵 胡印斌;是魯迅作品難懂還是我們閱讀能力下降[N];中國改革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宋曉夢;魯迅作品教學的現(xiàn)狀與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4 戚_g;魯迅的方向與當代文藝家[N];文藝報;2011年
5 湖南省湘南學院 吳小鷗;不能忽視魯迅作品的語文教育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甘正氣;魯迅的地位被刻意拔高了嗎?[N];湘潭日報;2011年
7 李世琦;聽魯迅先生談人生[N];河北日報;2013年
8 韓軒;魯迅和他的北京[N];工人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胡鈺;魯迅淡出教材之后[N];華夏時報;2013年
10 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 王錫榮;魯迅的“世界人”概念和世界的“人”概念[N];文藝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薄景昕;中學魯迅作品的接受歷程[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金紅梅;金學鐵與魯迅的雜文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3 蘇克軍;于無地彷徨—魯迅作品中的“家”[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海峰;魯迅作品在中學的接受[D];河南大學;2008年
2 李學瓊;初中魯迅作品有效教學策略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孫樂;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增減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方曉璐;魯迅作品的歐化語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5 尹寧;藤井省三“魯迅化”翻譯考察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6 李伊雯;關(guān)于魯迅在日本接受情況的考察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符蓉兒;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教學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年
8 王慧寧;中學語文魯迅作品閱讀教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9 林少芳(JITLADA LIMPHATHANAKUL);魯迅作品在泰國的流傳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10 潘艷妮;魯迅作品與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94427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9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