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學作品的跨學科研究
本文關鍵詞:汪曾祺文學作品的跨學科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汪曾祺 文學與儒道哲學 文學與書畫藝術 文學與佛教文化
【摘要】:汪曾祺是中國當代文壇上一位博學多才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滿文化內涵,其小說更是被譽為文化小說。之所以形成這種風格,是因為他的文學作品與哲學,藝術,宗教學科都有著緊密聯(lián)系。學界關于汪曾祺文學作品與其他學科關系這一論題的研究,都集中在對汪曾祺與某個學科之關系的單一討論上,缺乏一個整體的視角。且聚焦于探討其他學科對汪曾祺文學作品的影響,而探討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其他學科的反思或者影響的研究則很少,其中關于書法繪畫藝術對其文學影響的研究尚屬空白,在其作品與每一學科關系的研究領域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筆者擬從跨學科研究這一新穎角度出發(fā),對汪曾祺文學作品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作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與整合性研究。緒論部分綜述學界關于該論題的研究現(xiàn)狀,并指出本文研究的著眼點。正文分三部分。第一章論述汪曾祺文學作品與儒道哲學之關系,結合文本分析其創(chuàng)作中的儒家哲學思想,從“剛強自建的人生態(tài)度”,“義以為上的價值觀念”,“仁愛思想的表現(xiàn)”這幾個方面展開,分析汪曾祺對于儒家哲學思想的反思與批判;從作品內容,人物性格,小說結構等方面來論述道家哲學對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汪曾祺對于道家哲學思想的反思。第二章論述汪曾祺文學作品與書畫藝術的關系,從創(chuàng)作選材,語言,藝術形式等方面,探討書法藝術對汪曾祺文學作品的影響。從內容,書體,書風等方面探討汪曾祺文學修養(yǎng)對于其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分析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繪畫藝術的借鑒,著眼于“取材”,“構圖”,“布局”等問題,并探討其文學修養(yǎng)對于其繪畫創(chuàng)作的促進作用;第三章論述汪曾祺文學作品與佛教的關系,從故鄉(xiāng)生活的感染,家庭影響,人生經歷等三方面分析汪曾祺的佛教因緣;結合文本分析創(chuàng)作中流露出的佛教思想和意識,分析小說在藝術方面的禪宗意蘊,主要從“圓融的意境”,“順其自然的情節(jié)結構”,“簡潔空白的語言觀”三個方面來探討;從《受戒》中所展現(xiàn)的僧人的生活方式入手,探討汪曾祺對于佛教的世俗化解讀,看其佛教世俗化精神背后所體現(xiàn)的對于佛教的理論反思;結語部分總結全文。
【關鍵詞】:汪曾祺 文學與儒道哲學 文學與書畫藝術 文學與佛教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2
- 1 汪曾祺文學作品與儒道哲學12-24
- 1.1 儒家哲學對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12-16
- 1.2 汪曾祺對儒家哲學思想的反思16-17
- 1.3 道家哲學對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17-22
- 1.4 汪曾祺對道家哲學思想的反思22-24
- 2 汪曾祺文學作品與書畫藝術24-42
- 2.1 書法藝術對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24-30
- 2.2 書法創(chuàng)作的文學元素30-33
- 2.3 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繪畫藝術的借鑒33-40
- 2.4 文學對繪畫的增益40-42
- 3 汪曾祺文學作品與佛教文化42-57
- 3.1 汪曾祺的佛教因緣42-45
- 3.2 佛教思想觀念與汪曾祺的文學創(chuàng)作45-51
- 3.3 文學作品中的禪意化情境51-55
- 3.4 汪曾祺對佛教的理論反思55-57
- 結語57-58
- 參考文獻58-60
- 后記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元明;汪曾祺小說的單純美[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2 黃靈紅;論汪曾祺小說的抒情現(xiàn)實主義特征[J];學術研究;2001年10期
3 夏元明;汪曾祺“聊齋新義”的改寫藝術[J];當代文壇;2002年04期
4 柯玲;汪曾祺特色的文化性解讀[J];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5 羅媈;論傳統(tǒng)文化對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母語化”的影響[J];求索;2003年05期
6 郭亞明;論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的情感品質[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胡秦葆;汪曾祺小說文體創(chuàng)新的文化意義[J];江漢論壇;2005年08期
8 楊紅莉;汪曾祺的生命體驗及其詩意呈現(xiàn)[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張永杰;;生命體驗與故鄉(xiāng)書寫——汪曾祺筆下的昆明記憶解讀之一[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田園;;從《職業(yè)》談汪曾祺藝術陌生化的探索[J];河池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羅崗;;“1940”是如何通向“1980”的?——再論汪曾祺的意義[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4)[C];2011年
2 劉雪蓮;;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試論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平淡[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3 肖莉;;汪曾祺小說的文體特征[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4 杜進;;汪曾祺與屠格涅夫[A];東方叢刊(1999年第3輯 總第二十九輯)[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磚窯灣中心小學 尚進;汪曾祺小說的藝術特征[N];延安日報;2011年
2 武翩翩;“汪老是永遠說不完的文學話題”[N];文藝報;2007年
3 劉忠;評林超然《二十世紀心靈的文學關懷——汪曾祺論》[N];文藝報;2006年
4 嚴迎春;汪曾祺小說中的民國高郵[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5 顧村言;海上何處“聽水齋”?[N];東方早報;2010年
6 劉軍;認識梁慧玲:把古典賦予兒童文學[N];中華讀書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祝曉風 實習記者 劉維維;“書,是一種態(tài)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許淇;“鳥獸蟲魚”和“風花雪月”[N];文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霍九倉;汪曾祺小說文藝民俗審美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盧軍;影響與重構——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大學;2005年
3 陳發(fā)明;歷史洪流中的卑微人形[D];蘇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燕;汪曾祺散文創(chuàng)作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白婧;汪曾祺后期“故鄉(xiāng)系列”小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伍曙亮;汪曾祺新解[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馬婷婷;論汪曾祺的三副“面孔”[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彭璇;汪曾祺小說與文化融合[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萍;汪曾祺后期小說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7 拱瑞;明清散文對汪曾祺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毛亞君;汪曾祺:“士大夫”的內與外[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9 潘小玲;尋找文化自我的生命歷程[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10 孫子雅;汪曾祺《邂逅集》所收作品改寫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6708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6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