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圣約瑟夫大學學生對中國電影的認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5 13:18
【摘要】: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政治地位不斷攀升,國際影響力日趨增強,中國電影也在飛速發(fā)展。雖然中國的電影產(chǎn)業(yè)起步較晚,甚至有過一段停滯期,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電影產(chǎn)業(yè)也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fā)展。此次研究借本人在美國圣約瑟夫大學研修學習的機會,針對美國圣約瑟夫大學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在調查對象上:本次研究注重普通美國大學生群體對中國電影的認知,由于需要更大眾化的視角,因此研究者選擇了美國圣約瑟夫大學進行調查分析,而沒有針對單獨的專業(yè)電影學校進行調查。在調查內容上:研究主要解析了圣約瑟夫大學學生對中國電影的認知情況。在調查目的上:研究者主要是為打造全球化的中國電影,分析可能的阻礙因素以及中國電影往后發(fā)展應該改善的方面。從歷史文化和藝術表達層面來看,電影是一門藝術,不僅僅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藝術觀念、藝術手段的影響。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也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美國電影中,并被美國觀眾所喜愛。但是同樣的題材,中國電影所呈現(xiàn)的效果并不理想。從圣約瑟夫大學學生這一群體的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觀看中國電影時,認知程度只停留在最淺顯的內容呈現(xiàn),而無法理解電影中文化符號的深層含義。由此分析,觀眾在觀影時會受到語言、歷史文化和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中國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傳播,為了讓大眾更容易接受,應該做民族的內容,利用全球化的觀念和講述方式來整體呈現(xiàn)。向全世界的人,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在全球化語境中,當代文化的趨同性越來越明顯,中國電影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視覺奇觀的營造,創(chuàng)作主體將遭遇“他者”的解構,最后只會被好萊塢電影所蠶食與同化。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跨文化傳播媒介,如果能有更多“中國特色”的國產(chǎn)電影得到積極有效的全球傳播,那將會對中國文化傳播、國家形象提升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905
【圖文】:
及最多的影片。當針對這些觀看中國電影的學生進行深入調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選擇觀逡逑看中國電影的學生數(shù)量并不多,而這些學生群體中,觀看中國電影的頻率相對來說逡逑也沒有太高。如圖1.1中所示:逡逑渮從未看過醒偶爾觀看_經(jīng)常觀看逡逑圖1.邋1圣約瑟夫大學學生觀看中國電影的頻率逡逑如圖1.1所示,圣約瑟夫大學學生群體中,從來不看中國電影的人數(shù)占比達到逡逑了邋27%,偶爾看中國電影的人數(shù)占比為70%,僅僅有3%的學生群體經(jīng)常觀看中國電逡逑影。在調查中可發(fā)現(xiàn),喜歡看電影的人數(shù)還是很多,只是選擇觀看中國電影的人數(shù)逡逑15逡逑
邐¥16S,S00邐-20,2%邐105邐-2逡逑圖1.邋2《嫌疑人X的獻身》北美票房逡逑如圖1.2所示,中國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排片量遠遠不及其他同期上映的逡逑美國大片,僅有43個影院在放映。與同期美國影片《美女與野獸》相比,更是相差逡逑百倍,票房收入也就更不樂觀。《嫌疑人X的獻身》是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原著逡逑16逡逑
本文編號:2742654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905
【圖文】:
及最多的影片。當針對這些觀看中國電影的學生進行深入調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選擇觀逡逑看中國電影的學生數(shù)量并不多,而這些學生群體中,觀看中國電影的頻率相對來說逡逑也沒有太高。如圖1.1中所示:逡逑渮從未看過醒偶爾觀看_經(jīng)常觀看逡逑圖1.邋1圣約瑟夫大學學生觀看中國電影的頻率逡逑如圖1.1所示,圣約瑟夫大學學生群體中,從來不看中國電影的人數(shù)占比達到逡逑了邋27%,偶爾看中國電影的人數(shù)占比為70%,僅僅有3%的學生群體經(jīng)常觀看中國電逡逑影。在調查中可發(fā)現(xiàn),喜歡看電影的人數(shù)還是很多,只是選擇觀看中國電影的人數(shù)逡逑15逡逑
邐¥16S,S00邐-20,2%邐105邐-2逡逑圖1.邋2《嫌疑人X的獻身》北美票房逡逑如圖1.2所示,中國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排片量遠遠不及其他同期上映的逡逑美國大片,僅有43個影院在放映。與同期美國影片《美女與野獸》相比,更是相差逡逑百倍,票房收入也就更不樂觀。《嫌疑人X的獻身》是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原著逡逑16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林俠;;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近期中國電影中的“仁愛”[J];藝術廣角;2015年06期
2 趙昆鵬;;中美電影意識形態(tài)策略的差異[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3 李宗彥;;全球化語境中主旋律電影的創(chuàng)作策略探析[J];電影文學;2007年15期
4 駱思典;劉宇清;;全球化時代的華語電影:參照美國看中國電影的國際市場前景[J];當代電影;2006年01期
5 周斌;;在中西文化沖撞中開掘人性--評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系列影片[J];華文文學;2005年05期
6 張英進;簡述中國電影研究在歐美的發(fā)展[J];電影藝術;2005年02期
7 戴元光,邱寶林;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文化傳播策略檢討[J];現(xiàn)代傳播;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郝朝帥;論新世紀中國電影中的“認同”建構[D];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清;當下中外合拍電影的文化融合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2 劉芳;華語電影進入美國市場的文本策略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6年
3 徐心楚;跨文化背景下電影貿易中的市場信號與票房績效[D];浙江工商大學;2016年
4 袁帥;賈樟柯電影在美國的傳播境遇及其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斗;新武俠文化在美國的傳播與影響[D];黑龍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4265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4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