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及其相關理論對物理教學的啟示
第一章 緒論
當今社會,教育成為了一個復雜的社會活動,它是由各種因素各個層次構成的整體結構系統,它廣泛的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中,并受生產力和政治制度以及社會文化生活所制約。在教育的各個層次中,基礎教育無疑擔負起最重要的使命;A教育必須頗具慧眼的把握時代命脈,緊跟時代的腳步和潮流。對于各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學科特點,以及相應學科對人才更好為社會服務的哪些特質設定明確的培養(yǎng)方案、相應的教育策略。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充盈、人格上得到豐滿、能力上得到鍛煉、智力上得到提升。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以及基本的自我調控能力。使其整體素質有明顯飛躍。 2014 年上半年,北京市教委把北京市 206 中學和北京市群英小學,合并成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由現在全國教改的旗手型學校十一學校承辦。該學校已進行了多年的新教學理念手法的辦學教育。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豐碩的效果。
.......
第二章 基本概念與理論
2.1 認知理論的理論基礎
而具體類型的學生和抽象類型的學生又有著強烈的對比。具體型的學生在接觸新的環(huán)境或者棘手的新問題時習慣被提供盡可能多且詳細的信息以供參考。否則很容易造成偏見性的誤導。具體型的學生在結構化教學方法中,比如演繹法或講解法下成績會有比較明顯的提高。而抽象型的學生,能看到某些問題或論點的多方面角度,能夠進行抽象程度較高的思考。這類學生在非結構化教學,例如歸納法或者發(fā)現法下會表現得更好。此外教師還應認真了解學生特點,也可將其分為整體型與系列型、聚合思維型與發(fā)散思維型、內傾型與外傾型等不同的認知加工方式的學生。[10]有側重性的教學才能事半功倍。2.2 認知及其相關理論的概念界定
他的基本思想則主張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維果茨基認為存在兩種心理機能:一種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這是個體早期以直接方式與外界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特征;作為歷史發(fā)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既以符號系統為中介的心理機能。只有高級心理機能使人類心理在本質上才可區(qū)別于動物,它實質上以心理工具為中介,維果茨基認為這種機能是受到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制約;顒雍蜕鐣煌鶎λ陌l(fā)展有著非常突出顯著的影響。此外,維果茨基對于教學還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19]他認為教學必須要考慮兒童已達到的水平并走在兒童發(fā)展的前面。在確定兒童發(fā)展水平及其教學之前,一定要考慮兒童的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現有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學校教育中的教師角色)幫助兒童達到可以解決問題的水平,或者是借助成人的啟發(fā)幫助達到較高層次的水平。而恰恰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維果茨基所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學則是創(chuàng)造學生的發(fā)展。第三章 認知學習理論及認知心理學理......... 9
3.1 認知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 93.2 認知心理學理論的主要觀點 .............. 11
第三章 認知學習理論及認知心理學理................ 9
3.1 認知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 9
3.2 認知心理學理論的主要觀點 ............... 11
第四章 初中物理學習狀況調查及研究.............. 16
4.1 現狀的調查研究及結果 ............ 16
4.2 從認知理論角度分析中學物理教學的弊端 ............ 31
第五章 認知理論滲透在物理教學中的新啟示............. 33
5.1 充足的課前準備 .......... 33
5.2 合理的課上安排 .............. 35
第五章 認知理論滲透在物理教學中的新啟示
5.1 充足的課前準備
對于課前的準備工作,不僅是學生應該做到積極地預習,教師也同樣如此,備課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效果,和學生掌握情況的好壞。那么通常意義上的備課,教師應該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正確的樹立教學三維目標。其中知識與技能里的重點與難點是教師們普遍看重的。而要做好課前對于學生們的情感調動這一方面的工作,其中重中之重應該在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項的設置。這是對于“課前”最重要的問題。那么教師應從幾個方面來落實。首先就是對于物理學史的引入。通過跟學生的交流與了解發(fā)現,學生普遍對科學家或者科學實驗背后的故事比較感興趣,而且在復習階段一旦提起相關知識背后的物理學史的小故事就會記憶深刻。對于物理學史的滲透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因素還是一種學科的傳承。有必要讓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欣賞歷史文化,在大的知識背景下懂得欣賞物理學科的魅力與博大。這是每節(jié)課之前對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一定不能忽視。5.2 合理的課上安排
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且能被自己真正掌握的。這個頓悟的過程實質在于在主體內部構件的一種心理完形。十分重要,而物理中的實驗則代替了學生的這個頓悟過程,通過實驗的引入,精心的設計環(huán)節(jié),直到一起觀察實驗結果都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壓強部分的小實驗就不可忽視,通過跟學生的交流發(fā)現僅一條規(guī)律: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學生多數要通過死記硬背,這說明實驗的強度沒有做到位,對于書中設計的海綿瓶子實驗,若沒有實際操作,僅憑教師的口頭敘述實驗結果,對學生的意義是沒有的,動手做,親眼觀察現象這才是物理學科的真諦。.........
結 論
關于認知及其相關理論的研究已有多年歷史,將其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討論也不勝枚舉。本文主要以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心理學理論中幾個典型理論結合物理教學,貫穿準備前、學習中、評價后的全過程提出的幾點拙見。其中主要提到了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論以及先行組織者策略、加涅的信息加工八階段、格式塔學派下的頓悟學習理論、學習動機理論、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和結構教學觀理論。提倡一種積極主動、科學合理、有規(guī)有矩、結構規(guī)范的學習模式。希望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學習,學習物理思維,從而真正的去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做一個能夠將物理活學活用的新世紀人才。對于物理學科這種本身綜合性比較強,要求的思維邏輯性也較強。必須從本質結構上去分析特點,巧妙的結合認知理論才能事半功倍。通過對初中某校一學年的調查問卷和訪談了解,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在對于物理學習上較其他學科是比較吃力的。沒有真正的被調動起物理學習的積極性,這跟教師的方法是有很大關系的。只有深刻了解學生產生學習過程的全部機制才能更好的控制和調適其學習方法。就此提出兩大方面,七小點建議僅供借鑒和啟發(fā)。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3820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shubaike/lwfw/3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