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批孔的影響及其限度(1916~1920)——以“《新青年》讀者”的反應(yīng)為切入點
發(fā)布時間:2025-07-09 02:43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等"新派"人物以《新青年》為陣地對傳統(tǒng)儒家思想進(jìn)行了激烈的抨擊,引發(fā)"眾聲喧嘩",而《新青年》"通信"欄所刊發(fā)的大量讀者來信,則是五四批孔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的直接見證。遍檢《新青年》"通信"欄目,1916年9月~1920年2月至少有39封讀者來信言及"批孔非儒"的問題,但這些來信并非與陳獨秀等人"批孔非儒"的思想主張亦步亦趨,而是呈現(xiàn)出支持、反對、贊同中有異議、態(tài)度不明等四種不同面相,且偏于負(fù)面的反應(yīng)占了相當(dāng)?shù)谋壤S葹橹匾氖?詳考此間常乃德、俞頌華、顧克剛等一眾讀者在參與"反孔"問題討論之后有限的思想變化來看,更充分表明五四批孔造成"打倒孔家店"之實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由此而論,在看待五四批孔及其社會影響時,需實事求是,不宜言過其實,那種動輒認(rèn)為陳獨秀等"新派"人物經(jīng)過"幾個回合"鏖戰(zhàn)就取得了勝利,抑或"五四批孔造成中華文化斷裂"的說法都是虛擬的想象,而非歷史的真實。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 “《新青年》讀者”對“反孔”問題認(rèn)知的不同面向
二、 “《新青年》讀者”參與反孔問題討論之后的思想變化
(一) 常乃德——一個《新青年》塑造的“新青年”?
(二) 俞頌華——一個《新青年》難以塑造的“新青年”
(三) 顧克剛——一個《新青年》失去的“新青年”
三、 五四批孔的影響及其限度
本文編號:4057020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 “《新青年》讀者”對“反孔”問題認(rèn)知的不同面向
二、 “《新青年》讀者”參與反孔問題討論之后的思想變化
(一) 常乃德——一個《新青年》塑造的“新青年”?
(二) 俞頌華——一個《新青年》難以塑造的“新青年”
(三) 顧克剛——一個《新青年》失去的“新青年”
三、 五四批孔的影響及其限度
本文編號:405702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5702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