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隋代佛造像——以蚌埠市博物館所藏兩件隋代銅造像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4-12-26 03:42
隋代佛教空前興盛,存世的佛造像數(shù)量也非常之多。作者嘗試以蚌埠市博物館所藏兩件隋代銅造像為例,通過探究佛造像的特點以及鑒定方法,淺析隋代佛造像的發(fā)展。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20474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圖4 隋代造像
圖3隋代造像5隋代佛造像的發(fā)展
圖1 隋“開皇十三年”銅造像
該銅造像(圖1)為本館舊藏,工作人員于1979年自本市廢品回收站揀選。其底座長2.5厘米,高9.8厘米,背光寬3.3厘米,重52克,銅質。佛像為立佛,束發(fā)高髻,著通肩長袈裟,形體清瘦,立于圓座之上。背光下為蓮瓣花紋,上飾火焰紋。佛像下有四足方座,后兩足殘無法站立,前足外側有陰刻銘....
圖3 隋代造像
隋代的佛像(圖3、圖4)比例略嫌失調,往往頭大身小、腿稍短,造型稍板滯,動態(tài)感不強。體驅壯碩,有厚重感。佛像肉髻較為平緩,面部豐滿,衣紋有的仍較淺薄,軀體飽滿。從這幾大特征中可以看出,隋代的佛像在制作方面較為自由且較為世俗化。據(jù)統(tǒng)計,僅長安、洛陽寺觀中所繪宗教壁畫就達三百多壁。圖....
圖2 隋“大業(yè)三年”銅造像
該銅造像(圖2)為本館舊藏,工作人員于1978年從本市征購。高10.3厘米,寬3.6厘米,底邊長3.2厘米,重50克,銅質。佛像為立佛,身披袈裟,雙手合施無畏印和與愿印,跣足立于圓座之上,下為雙層四足方座,有背光。背面陰刻銘文“大業(yè)三年十二月廿三日請信仕女董道庭為夫(袁)安強健敬....
本文編號:402047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tslw/402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