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一帶一路論文 >

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和貪婪”:關于澳大利亞主流新聞媒體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報道的文本及話語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6 06:39
【摘要】: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和軍事實力崛起已然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廣泛關注,關于中國崛起的地緣經(jīng)濟和地緣政治意義眾說紛紜。對澳大利亞而言,中國是政府外交和戰(zhàn)略政策制定以及新聞媒體報道中的重要關鍵詞之一。雖然澳大利亞從中澳經(jīng)貿(mào)往來中獲益匪淺,但對中國的擔憂也隨之增長。中國崛起強化了其對澳的雙重功能——經(jīng)濟效益提供者和國家利益危害者,也加劇了中國經(jīng)濟增長暴利所帶來的貪婪之心和中國地緣政治影響擴大所帶來的恐懼擔憂,這兩種心態(tài)之間的矛盾!翱謶趾拓澙贰边@種說法在澳大利亞媒體中有不少呈現(xiàn)。例如澳大利亞前總理阿伯特曾說道,澳大利亞陷于對中國的“恐懼和貪婪”中;現(xiàn)任總理特恩布爾曾稱中國為澳大利亞的“敵友”,表面上的朋友背地里的敵人。這種矛盾心態(tài)也體現(xiàn)在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tài)度中,“帶一路”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是中國政府迄今為止發(fā)起的規(guī)模最大的發(fā)展戰(zhàn)略,也是中國崛起的典型案例。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澳大利亞主流新聞媒體如何呈現(xiàn)其針對“一帶一路”倡議及中國崛起的矛盾心態(tài),并深度挖掘“恐懼和貪婪”背后的社會政治意義。本文將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崛起的典型案例,通過澳大利亞主流新聞媒體呈現(xiàn),探究對“一帶一路”倡議及中國崛起的矛盾心態(tài),即“恐懼和貪婪”并存,以及媒體所塑造的中國形象。本文所用數(shù)據(jù)來源選自2013年9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期間澳大利亞電視臺新聞頻道、《澳大利亞人》《澳洲財經(jīng)評論》《悉尼先驅(qū)報》和《時代報》共5家主流新聞媒體中關于“一帶一路”的相關報道。本文在媒體框架理論中,通過話語分析方法對報道主題、傾向性以及主要框架進行初步分析,隨后探允媒體所呈現(xiàn)中國形象以及澳大利亞矛盾心態(tài)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對媒體框架和中國形象的分析,本文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對中國抱有偏見,視中國為其獲取暴利的朋友和備受威脅的敵人,將中國構建為“他者”。從東方主義視角看中國在澳大利亞已經(jīng)持續(xù)了幾個世紀,促生了對中國的懷疑、誤解和擔憂。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利益推動著澳大利亞與中國建立更加緊密的經(jīng)濟合作關系,但觀念上的不同則限制了中澳關系緊密度,反而維系了澳大利亞與傳統(tǒng)盟國之間的聯(lián)系。澳大利亞在最大經(jīng)濟合作伙伴和傳統(tǒng)盟國之間究竟定位如何,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引起巨大擔憂,同時也將對其政治決策產(chǎn)生長期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3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Zhu zijun;;Australian Government Assets Privatization Brings Golden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J];China's Foreign Trade;2015年02期

2 童子琪;;澳大利亞兒童的健康飲食[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6年14期

3 ;Ten Years of Australian Studies at BFSU[J];英語學習;1994年05期

4 ;Australian Joke[J];英語學習;2000年01期

5 原馳;LI Ming-yu;;Variants on Australian Language and Their Origins[J];海外英語;2013年24期

6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21期

7 ;Chinese,Australian scholars meet in Beijing to probe sustainable ecosystems[J];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7年04期

8 Ursula Pietrzak ;Jim Peterson;;Land Parcel Land Use History as a Key to Site Selectionfor Documenting Soil Contamination Risk: a Case Study from Australian Suburbia[J];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5年04期

9 ;Sino-Australian Joint Lab:An Example of Fruitfull Cooperation[J];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4年01期

10 ;CEO of Australian Vice-Chancellors’ Committee Visits Tsinghua[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Satvinder Dhaliwal;Josh Lewis;Richard Prince;;A comparison of the Australian and USA FRAX fracture prediction models using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1,127 elderly Australian women[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John Buchanan;;Skills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a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Transition:Lessons from Australian Metal and Engineering 1980-2005[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全球化條件下東亞制造業(yè)的發(fā)展”經(jīng)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3 George Bath;;Australian Aboriginal Culture:Its History,Destruction and the Process of Rebuilding and Youth Engagement[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zhuǎn)型:“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青年的責任與行動”學生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Professor Doug McEvoy[A];中國睡眠研究會第十屆全國學術年會匯編[C];2018年

5 Holmes Ralph J Bruckard Warren;;CSIR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ustralian Iron Ore Industry[A];第八屆(2011)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大會報告與分會場特邀報告)[C];2011年

6 Sibella Matthews;;Australian Youth Movements Enacting Sociopolitical Change[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zhuǎn)型:“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青年的責任與行動”學生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Chanel A.Gibson;Mehdi Aghaei Meybodi;Masud Behnia;;How Carbon Pricing Impacts the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Gas Turbine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A];Journal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Vol.3 No.1[C];2015年

8 ;New Australian Standards on Heat Pump Water Hea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um Heat Pump Water Heaters[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Li Wang;Yuewei Ding;Xin Zhang;Jieting Wang;;Inspiration on the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 SMIC[A];2013年教育技術與管理科學國際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Prof. Ron Grunstein[A];中國睡眠研究會第十屆全國學術年會匯編[C];201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刊特約記者 適強;中國:投資世界鋼鐵市場的風向標[N];證券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陳浩;銅陵有色布局上游[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3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朱璇;國外背包旅游發(fā)展的經(jīng)驗和啟示[N];中國旅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永春;當代澳大利亞土著文學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崔愛林;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岳小穎;從“保障安全”到“提升地位”:對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追隨美國的政策的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4 Ciprian Nicolae RADAVOI;[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雯;后殖民視閾下的澳大利亞華裔移民—原住民藝術互動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陳志新;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和貪婪”:關于澳大利亞主流新聞媒體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報道的文本及話語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年

3 王倩;徘徊于東西方之間[D];蘇州大學;2017年

4 侯瑞敏;對《愛的暈!返陌悼质浇庾x[D];河北師范大學;2018年

5 黃錦濤;Australian Wage Policy英譯漢實踐報告[D];山西師范大學;2017年

6 拉吉克;澳大利亞海上貿(mào)易預測及船隊規(guī)劃[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7 顧軼飛;澳式足球與澳大利亞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張曉雷;伙伴亦是威脅:澳大利亞媒體圍繞“胡士泰”案件報道時構建的中國雙重形象及原因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蔣俊艷;從女性主義角度看澳大利亞時尚[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姜琳;澳大利亞打擊網(wǎng)絡犯罪政策與措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576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ydyl/27576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7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