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布什主義——關于美國新帝國戰(zhàn)略的一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6 22:13
  本文以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客機對美國紐約和華盛頓兩地進行自殺性攻擊,并造成數(shù)千人傷亡的悲劇性事件為楔入點,著重分析了布什(George W.Bush)政府(2001年1月-2005年1月任期)因此而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方面實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調整——即通常而言的布什主義,探討了長期存在于國際政治中的(新)帝國(主義)理論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產(chǎn)生的美國(新)保守主義政治思潮的結合對布什政府對外政策宗旨和行為的影響,從而揭示出以布什主義為標簽的美國外交理念和政策實踐所具有的濃厚“帝國”氣息。 布什主義的基本思路是:美國應積極運用目前所享有的支配性軍事及其他權力,改變目前它認為混亂和危險的世界體系,造就一種符合美國的偏好、反映美國的利益和價值、從而保障美國國家安全的國際秩序。這種思路之所以能夠在現(xiàn)任布什政府發(fā)展得比較完全,一個重要的直接原因是“9.11”事件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美國決策當局對今天美國所面臨的威脅及應對威脅的手段的認識。反恐隨后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可謂積極而全面,更引人矚目的是,基于對恐怖主義根源的新認識,它公開推行“政權變更”和“國家建設”,希望藉此從根源上鏟除恐怖主義。應對新威脅的“新”手段是先發(fā)制人/預防性戰(zhàn)爭,伊拉克因具備種種條件而成為這一手段的試驗場所。盡管先發(fā)制人/預防性戰(zhàn)爭的邏輯極大地違背了國際法規(guī)定和國際慣例,也不符合國際秩序的根本目的——和平與繁榮,但布什政府的對外行為方式——單邊主義——決定了它罔顧國內外的反對,依然在伊拉克戰(zhàn)爭乃至其他國際事務中一意孤行。由此,制度反恐、先發(fā)制人及單邊主義便三位一體地構成了布什主義的核心內涵。后者旨在以美國絕對利益為主導,隨時準備利用超強的綜合實力追求和服務于既定的國家利益目標,即美國治下的和平或美利堅帝國。 以布什主義為標識的一系列帝國傾向甚濃的美國對外/安全政策對當今國際體系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對國際法、聯(lián)合國的權威構成了挑戰(zhàn),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重塑了大國關系,改變了國際秩序。但是,隨著布什主義的試驗場——伊拉克局勢的發(fā)展,美國國內政治、經(jīng)濟情況的變化,以及國際社會的反向掣肘作用越來越明顯,這種帝國政策將被迫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其好斗姿態(tài),布什第二任期內會在這方面有所行動。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D871.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導論
第一章 新帝國論——分析布什主義的理論框架
    第一節(jié) 新帝國論的由來
    第二節(jié) 新帝國論的內涵
    第三節(jié) 新帝國論的實踐——“9.11”后布什主義的產(chǎn)生
第二章 制度反恐:布什主義的目標
    第一節(jié) 冷戰(zhàn)后國際恐怖主義
    第二節(jié) 反恐謀變:從美國領導到政權變更
    第三節(jié) 國家建設:以美國大中東計劃為例
第三章 先發(fā)制人:布什主義的手段
    第一節(jié) 淵源與合法性:歷史和法律的考察
    第二節(jié) “9.11”后先發(fā)制人政策的提出
    第三節(jié) 在先發(fā)制人名義下的伊拉克戰(zhàn)爭
第四章 單邊主義:布什主義的行為準則
    第一節(jié) 布什執(zhí)政初期的單邊主義
    第二節(jié) “9.11”后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
    第三節(jié) 布什政府單邊主義探源
第五章 新帝國戰(zhàn)略的得失——布什主義評析
    第一節(jié) 布什主義的效應
    第二節(jié) 布什主義的限度
    第三節(jié) 布什主義的未來
全文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存奎;略論中國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勢觀[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2 劉旭東;;論意識形態(tài)對外交政策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姜麗麗 ,周士新;淺析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4 李意;試析中東國家的非傳統(tǒng)安全挑戰(zhàn)[J];阿拉伯世界;2005年03期

5 韋長發(fā);冷戰(zhàn)后的民族主義浪潮與國際恐怖主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沙健孫;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共產(chǎn)黨對美國的政策和策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于春苓,楊超;評國際沖突根源研究范式之爭[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8 何兵,潘劍鋒;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審判抑或最好的審判?——對我國再審制度的再審視[J];比較法研究;2000年04期

9 薛軍;良法何在?——論法治的價值基礎[J];比較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張學巖;從民族文化心理透析日本的戰(zhàn)爭反省[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宗友;制衡、追隨與不介入:霸權陰影下的三種國家政策反應[D];復旦大學;2004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馬呈元;國際犯罪及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張茂明;歐洲聯(lián)盟國際行為能力研究:一種建構主義視角[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劉鵬輝;1992年以來俄美在核問題和歐洲安全領域的合作與矛盾[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楊筱;認同與國際關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的(蘇聯(lián))俄羅斯和日本的關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郄永忠;對經(jīng)濟全球化下安全戰(zhàn)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張帆;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國內民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慧君;論“有事法制”及其在日本防衛(wèi)體制中的地位和影響[D];吉林大學;2004年

2 鐘蔚;論IMF與東亞受援國家主權之關系[D];暨南大學;2000年

3 胡長明;冷戰(zhàn)后美國亞太戰(zhàn)略的調整[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高濤;國家利益與中國對外戰(zhàn)略的選擇[D];河南大學;2001年

5 申金霞;20世紀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學生貸款制度改革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6 管漢暉;試論托克維爾的自由主義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劉文;當代國際干預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胡偉;淺析國際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9 劉舸;冷戰(zhàn)后美國霸權戰(zhàn)略與世界格局走向[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10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7961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waijiao/27961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b6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