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傳記論文 >

劉向列女傳孟母三遷_《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1-19 04:14

  本文關鍵詞:劉向《列女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福建師范大學》 2008年

劉向《列女傳》研究

詹曉青  

【摘要】: 劉向是西漢的思想家、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他于公元前16年所編撰的《列女傳》一書,為歷代研究者所重視。古代研究者多傾向于校注和考證,現(xiàn)代研究者則著重研究它的思想政治性、歷史性和文學性,二者皆疏于對女性形象的挖掘。分析和整理《列女傳》的古今研究狀況、性質(zhì)、女性形象和對后代影響,可以發(fā)現(xiàn)劉向的《列女傳》應是一部文學性很強的婦女史傳專著,是一部女性教化書!读信畟鳌肥切麄髦袊鴭D女文學的萌芽?陀^研讀《列女傳》,我們可以看到西漢以前社會中女性形象真實而多彩的一面,她們有一定社會生存空間,擁有不遜于男性的政治才干、膽識和世人所仰慕的文學素養(yǎng),她們大義明理、匡夫教子、仁智而多才。劉向在賦予這些女性多彩的一面的同時,還指出婦女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對女性充滿著期待,體現(xiàn)了他的進步的婦女觀。研究劉向《列女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此書在道德倫理、女教、史學和文學方面上對后代的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207.41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緒言7-8
  • 第一章 《列女傳》研究狀況8-15
  • 一、劉向生平及《列女傳》成書時間8-9
  • (一) 劉向生平8
  • (二) 《列女傳》成書的時間8-9
  • 二、歷代《列女傳》篇卷數(shù)演變及版本流傳情況9-11
  • (一) 篇卷數(shù)演變9-10
  • (二) 版本流傳情況10-11
  • 三、古代《列女傳》研究狀況11-13
  • 四、現(xiàn)當代《列女傳》研究狀況13-15
  • 第二章 《列女傳》的性質(zhì)15-27
  • 一、《列女傳》是政治教化的史學著作15-20
  • (一) 劉向《列女傳》的寫作意圖及立傳標準15-18
  • (二) 從《列女傳》的內(nèi)容看該書為政治教化的史學著作18-20
  • 二、《列女傳》是一部文學性很強的婦女史傳著作20-25
  • (一) 是一部婦女史傳著作20-22
  • (二) 文體與表現(xiàn)手法的文學性22-25
  • 三、《列女傳》不是小說25-27
  • 第三章 《列女傳》的女性世界解讀27-42
  • 一、劉向以前以后婦女所處的社會背景及其地位的變化27-29
  • (一) 劉向以前各朝女性所處的社會背景及其社會地位27-28
  • (二) 劉向以后女性所處的社會背景及其社會地位28-29
  • 二、《列女傳》中婦女所處的社會背景29-30
  • (一) 對婦女有一定的"執(zhí)禮""守義"要求29-30
  • (二) 對女性的婚姻觀、貞節(jié)觀的要求又有寬松的一面30
  • 三、《列女傳》中女性的社會地位30-34
  • (一) 在政治上、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30-32
  • (二) 在婚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32-33
  • (三) 她們有自己的職業(yè)33-34
  • 四、《列女傳》所展示的女性形象34-40
  • (一) 具政治才干的女性34-35
  • (二) 具文學才華的女性35-37
  • (三) 明大義事理的女性37-38
  • (四) 匡夫教子的女性38-39
  • (五) 智慧超群的女性39-40
  • 五、從多彩女性看劉向的婦女觀40-42
  • 第四章 《列女傳》對后代的影響42-48
  • 一、對后代婦女倫理道德和女教的影響42-44
  • (一) 重禮義輕死亡思想對后代的影響42
  • (二) 提倡“一女不嫁二夫”的思想對后代的影響42-43
  • (三) 女教思想對后代的影響43-44
  • 二、對后代史學的影響44
  • 三、對后代文學的影響44-48
  • 結(jié)束語48-49
  • 參考文獻49-53
  • 致謝53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存芳;;論《后漢書·列女傳》——儒家正統(tǒng)女性觀確立以來父權(quán)社會對于女性的規(guī)訓[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7期

    2 黃河;;劉向的易學思想與政治情懷[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3 張京華;;湘妃事跡可能出自上古《佚書》——《列女傳·有虞二妃傳》的文獻源流[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4 俞士玲;;從組織結(jié)構(gòu)看《列女傳》的敘事[J];古典文獻研究;2007年00期

    5 高二旺;;論漢代婦女貞節(jié)禮教的定型[J];江漢論壇;2011年08期

    6 王守亮;;《新序》、《說苑》、《列女傳》為劉向編撰——兼談劉向三書的小說史價值[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3期

    7 王利明;;論劉向?qū)ο募蜗蟾脑熘J];呂梁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鄧駿捷;;王莽時期劉歆校書活動考論[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03期

    9 梁克隆;;《仁智傳》與《辯通傳》中的三類女性人物[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曾葉文;;尊嚴[J];民間文學(故事);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祥軍;;李審言先生文選學述略[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楊昌文;;苗族醫(yī)藥再議[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劉巍;;《劉向歆父子年譜》的學術背景與初始反響——兼論錢穆與疑古學派的關系以及民國史學與晚清經(jīng)今古文學之爭的關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C];2000年

    4 方銘;;論宋玉唐勒景差“好辭而以賦見稱”[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5 孫培鏡;;漢文字校讎的源流與傳承[A];中國編輯研究(2003)[C];2003年

    6 李曉明;;20世紀上半期有關校讎學定義的辨析[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康宏;;編輯的從業(yè)資格[A];中國編輯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方齡貴;;關于所謂元以前云南不知尊孔子的有力反證——新出《大理圀故高姬墓銘碑》讀后[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9 崔清田;;名學、辯學、名辯學析[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10 ;2005年第19卷第3期增刊作者索引[A];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立;[N];光明日報;2007年

    2 李景平 王穎;[N];中國環(huán)境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建;[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4 記者 劉思波;[N];撫順日報;2008年

    5 李楊;[N];中國保險報;2011年

    6 張雋波 李景平;[N];山西日報;2008年

    7 ●案件提供:朱烈旗●評 說:葛 泰;[N];人民法院報;2004年

    8 毛歡喜;[N];經(jīng)濟參考報;2002年

    9 盧寶華 李海晨 本報記者 謝秋林;[N];丹東日報;2009年

    10 ;[N];柳州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景文;劉向文獻編纂實踐與編纂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劉賽;劉向《列女傳》及其文本考論[D];復旦大學;2010年

    3 王守亮;漢代小說史敘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沈海梅;明清云南婦女生活研究[D];云南大學;1999年

    5 孫慧玲;中國古代貞節(jié)觀新考辨[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金德三;《莊子》外雜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馬婷婷;漢代情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秀麗;“禮”與“情”:明代女性在困厄之際的抉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尹海江;《漢書·藝文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王艷麗;先秦兩漢文學老嫗形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曉青;劉向《列女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倩;列女傳校注[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段曉娥;正史列女傳傳主類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鄒劍萍;從女性主義角度看劉向《列女傳》[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郎松雪;西漢文化轉(zhuǎn)型與劉向、劉歆父子的文獻學成就[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劉一春;劉向婦女觀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邢培順;劉向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僑;論劉向劉歆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文學觀[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莉;劉向及其文學成就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胡正娟;漢代儒家女教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劉向《列女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1819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rwzj/1819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6bb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