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時期我國東北地區(qū)朝鮮移民的人口特征和生活狀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8:12
1931年7月,朝鮮移民和我國本土農(nóng)民之間發(fā)生了“萬寶山事件”,日本警察借機煽動朝鮮移民,挑撥兩族人民的矛盾,借此機會介入這場紛爭,武力鎮(zhèn)壓了中國農(nóng)民,緊接著兩個月后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又蓄意制造“九·一八”事變,悍然開啟侵華戰(zhàn)爭,1932年,利用廢帝溥儀制造“偽滿洲國”。偽滿洲國、關東軍、滿鐵、朝鮮總督府為了加強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直接或間接地推廣鼓勵移民的政策。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朝鮮移民的數(shù)量逐年遞增。偽滿時期我國東北地區(qū)朝鮮移民的人口數(shù)量逐年增加,朝鮮移民在“九·一八”事變前的3年間增加不到5萬,年平均增加1.6萬人,而“九·一八”事變后的3年間,增加了21萬,年平均增加7.1萬人。事變前后的朝鮮移民增長了近4.5倍,可見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zhàn)爭從根本上改變了朝鮮移民的性質,使朝鮮移民從自然遷徙轉變?yōu)檎咝缘谋黄冗w徙。另外,偽滿時期我國東北地區(qū)朝鮮移民的性別比較高,首先,移民初期,通常男性先行移民,生活穩(wěn)定后再整個家族遷入移民地;其次,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達到侵華戰(zhàn)爭目的,鼓勵朝鮮移民遷入我國東北地區(qū),主要是服務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zhàn)爭,所以朝鮮移民中男性人口普遍高于女性人口。同時...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911年至1930年期間在滿朝鮮人數(shù)”計算而得
性別比應該在 102 至 107 范圍內。根據(jù)表 2-5 以及圖2-3 的在滿朝鮮人歷年性別比來看,朝鮮移民的性別比都超出正常范圍,首先,移民初期,通常男性先行移民,生活穩(wěn)定后再整個家族遷入移民地;其次,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完成侵華戰(zhàn)爭,鼓勵朝鮮移民遷入我國東北地區(qū),但是移民主要是服務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zhàn)爭,所以朝鮮移民中男性人口普遍高于女性人口。自 1932 年至 1936 年穩(wěn)步上升,平均每年上升 1.14%,之后 1937年及 1938 年出現(xiàn)回落,至 1939 年快速上升,甚至超出 1936 年的峰值,至1940 年出現(xiàn)新高,達到 120.32%
濱江省 52180 7間島省 452246 61安東省 73021 10奉天省 80889 11錦州省 1652 0熱河省 835 0新京特別市 4457 1哈爾濱特別市 6066 1北滿特區(qū) 7035 1開魯 44 0林西 6 0通遼 1021 0合計 739353 100資料來源:《康德二年滿洲國年鑒》的數(shù)據(jù)。備注:引用資料不同,所以上表內的人口總數(shù)與其他表格的數(shù)據(jù)略有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偽滿洲國時期的城市朝鮮移民[J]. 宮健澤.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2]日本殖民擴張政略下的中國東北地區(qū)朝鮮移民[J]. 楊鳳霞.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7(01)
[3]民國時期中國東北朝鮮移民的生存狀態(tài)研究[J]. 張麗梅.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1(12)
[4]論日本民族在偽滿洲國的地位[J]. 高成龍,高樂才.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3)
[5]略論清末民初中日朝三方對朝鮮移民東北的舉措[J]. 孫巖,王苗. 理論界. 2010(09)
[6]試論抗戰(zhàn)時期戶口統(tǒng)計中的壯丁調查與征兵[J]. 鄭發(fā)展. 齊魯學刊. 2010(01)
[7]從朝鮮移民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的本質[J]. 胡金鳳,房君.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1)
[8]日韓合并后日本對朝鮮人遷入中國東北的影響[J]. 張麗梅.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9]論清政府對延邊朝鮮族移民政策的演變[J]. 衣保中,房國鳳. 東北亞論壇. 2005(06)
[10]日偽統(tǒng)治與朝民向中國東北的遷徙[J]. 趙興元.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博士論文
[1]日偽時期東北朝鮮族“集團部落”研究[D]. 鄭光日.延邊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時期(1910-1945)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朝鮮人移民研究[D]. 許銀珠.吉林大學 2010
[2]偽滿時期在東北的朝鮮移民的社會地位及生活狀況[D]. 奧本廣明.東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23678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911年至1930年期間在滿朝鮮人數(shù)”計算而得
性別比應該在 102 至 107 范圍內。根據(jù)表 2-5 以及圖2-3 的在滿朝鮮人歷年性別比來看,朝鮮移民的性別比都超出正常范圍,首先,移民初期,通常男性先行移民,生活穩(wěn)定后再整個家族遷入移民地;其次,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完成侵華戰(zhàn)爭,鼓勵朝鮮移民遷入我國東北地區(qū),但是移民主要是服務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zhàn)爭,所以朝鮮移民中男性人口普遍高于女性人口。自 1932 年至 1936 年穩(wěn)步上升,平均每年上升 1.14%,之后 1937年及 1938 年出現(xiàn)回落,至 1939 年快速上升,甚至超出 1936 年的峰值,至1940 年出現(xiàn)新高,達到 120.32%
濱江省 52180 7間島省 452246 61安東省 73021 10奉天省 80889 11錦州省 1652 0熱河省 835 0新京特別市 4457 1哈爾濱特別市 6066 1北滿特區(qū) 7035 1開魯 44 0林西 6 0通遼 1021 0合計 739353 100資料來源:《康德二年滿洲國年鑒》的數(shù)據(jù)。備注:引用資料不同,所以上表內的人口總數(shù)與其他表格的數(shù)據(jù)略有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偽滿洲國時期的城市朝鮮移民[J]. 宮健澤.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2]日本殖民擴張政略下的中國東北地區(qū)朝鮮移民[J]. 楊鳳霞.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7(01)
[3]民國時期中國東北朝鮮移民的生存狀態(tài)研究[J]. 張麗梅.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1(12)
[4]論日本民族在偽滿洲國的地位[J]. 高成龍,高樂才.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3)
[5]略論清末民初中日朝三方對朝鮮移民東北的舉措[J]. 孫巖,王苗. 理論界. 2010(09)
[6]試論抗戰(zhàn)時期戶口統(tǒng)計中的壯丁調查與征兵[J]. 鄭發(fā)展. 齊魯學刊. 2010(01)
[7]從朝鮮移民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的本質[J]. 胡金鳳,房君.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1)
[8]日韓合并后日本對朝鮮人遷入中國東北的影響[J]. 張麗梅.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9]論清政府對延邊朝鮮族移民政策的演變[J]. 衣保中,房國鳳. 東北亞論壇. 2005(06)
[10]日偽統(tǒng)治與朝民向中國東北的遷徙[J]. 趙興元.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博士論文
[1]日偽時期東北朝鮮族“集團部落”研究[D]. 鄭光日.延邊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時期(1910-1945)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朝鮮人移民研究[D]. 許銀珠.吉林大學 2010
[2]偽滿時期在東北的朝鮮移民的社會地位及生活狀況[D]. 奧本廣明.東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2367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renkou/29236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