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壽陽陽摩山石窟中區(qū)及西區(qū)調查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8 03:32
<正>陽摩山石窟始鑿于東魏,隋、唐時期曾繼續(xù)雕鑿并對早期造像進行過改刻。東魏到唐代石窟的造像題材及窟龕功能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反映了佛教傳入中國后不斷本土化的特點。陽摩山石窟(又稱靈嵩寺石窟)位于山西壽陽縣解愁鄉(xiāng)羊摩寺村南崖壁上。在崖壁500多米的范圍內自東向西橫列著東魏、隋、唐、北漢等時期雕鑿的窟龕及摩崖造像共計約40處,根據(jù)地勢可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該石窟是晉中地區(qū)一處較為重要的佛教石窟,1989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76390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圖2-10為第四龕下題記Figure2-10showstheinscriptionunderthefourthniche
岳、東村婦人法\邑主法敬、維那樂近、\呂娥共一百人等□\□眾心勸助,敬造大像、\小像百區(qū)15!庇纱丝闯鲮`嵩寺僧人在展開修行的同時還組織義邑,一般義邑組成范圍較廣多以家庭為單位,合作普遍,反應的是信眾意識形態(tài)與信仰之心。不同的是這處義邑不僅由女性組成,而第二點特別的是,在查閱義邑....
圖2-12唐初
件“半披式”袒右肩袈裟,身后為菩提樹式華蓋。雙腿結跏趺坐于束腰三層蓮座上,象征性顯示了佛教的獨特智慧。樂天雕于兩側,下為一方臺,一方形壺門刻于正面,壺門內淺浮雕一力士二獅,力士左右兩側各雕一獅子19,獅子像在造像中也十分盛行,位于中間佛兩側,歷來賦予權威,祥瑞之意,在佛經(jīng)中具有較....
圖2-12唐初釋迦摩尼造像
件“半披式”袒右肩袈裟,身后為菩提樹式華蓋。雙腿結跏趺坐于束腰三層蓮座上,象征性顯示了佛教的獨特智慧。樂天雕于兩側,下為一方臺,一方形壺門刻于正面,壺門內淺浮雕一力士二獅,力士左右兩側各雕一獅子19,獅子像在造像中也十分盛行,位于中間佛兩側,歷來賦予權威,祥瑞之意,在佛經(jīng)中具有較....
本文編號:397639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kgx/397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