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蒸餾器的再認識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09:09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一批蒸餾器實物的出土問世,包括上海博物館館藏東漢蒸餾器、西安張家堡出土新莽時期蒸餾器、河北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餾器、安徽天長縣出土漢代蒸餾器和;韬钅钩鐾琳麴s器,為研究古代蒸餾器提供極好材料。本文結合考古資料和相關文獻,對不同時代蒸餾器進行比較研究。從尺寸、構造、冷卻器、冷卻方式以及收集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比對分析,尋找它們的關聯(lián)與發(fā)展。幾件蒸餾器大小差別不大,都是上下套合結構;上分體是甑或筒形器,下分體多為釜或類似釜的結構,套合裝置中間有箅,箅上帶孔;都有集流槽和流口;幾件器物的冷卻器均為壺式;從漢代到金代,這幾件蒸餾器的冷凝方式大體上是從空氣冷凝向冷水冷凝發(fā)展的,冷水冷凝效果遠好于空氣冷凝。從漢至金,我國蒸餾器的冷凝方式雖有差異,但都采用外承法,它的應用使蒸餾器更加完善,效率更高。我們推測外承法是真正意義的蒸餾的技術基礎。通過比對研究,認為這幾件蒸餾器在結構上一脈相承:均由釜體部分、甑體部份、冷凝部分和收集部分組成。我國的蒸餾器是獨立起源、自成一體的。蒸餾器的精細程度與墓葬等級對應,高等級墓葬出土的蒸餾器制作更精良、蒸餾效率更高。對中西方古代蒸餾技術的發(fā)源進行初步探討...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上海博物館館藏漢代青銅蒸餾器復原圖
圖 2-2 張家堡漢墓群出土銅蒸餾器321.銅蒸餾器(M115 北:4、5、48) 2.銅蒸餾器之筒形器(M115 北:53.銅蒸餾器之器蓋(M115 北:4) 4.銅蒸餾器之釜(M115 北:48)昌;韬钅钩鐾廖鳚h蒸餾器昏侯墓發(fā)現于南昌市新建區(qū)大塘坪鄉(xiāng)觀西村,墓中出土多件青銅器、兵器、車馬器、樂器和銅錢等。墓中出土了一套青銅套合器1:477)、釜(M1:474)和“天鍋”(M1:478)三部分組成,出土時三的最大的組合器物。筒形器為雙層,底部有箅子,原文描述為外雙流,但仔細觀察其實是不對稱的。圓形釜與筒形器通過子口相構分析,三部分應套合組成一體,套合使用示意圖見圖 2-3。套裝器出土于北藏閣最東面的酒庫。套合器附近還有發(fā)現了提梁酒器,說明其極大可能與酒有關,在其箅上還有芋頭等殘留。從點、殘留物等多角度,發(fā)掘工作者初步認為這是一套青銅蒸餾器
2-3 西漢;韬钅钩鐾燎嚆~器物套合示意圖在安徽天長縣安樂鄉(xiāng)漢墓中也出土了一館藏的蒸餾器結構相似。該墓發(fā)掘報告至節(jié)造成了不便。但在前人的部分研究中,描述:該器物由甑、釜和蓋三部分構成,為圓頂,有原配甑蓋。蒸餾時,蒸汽在器順引流管流至器外33。周邊有槽,槽上有第二節(jié) 金代蒸餾器青龍縣西山嘴村一處金代遺址出土了一器應該是金代或金末元初的遺物。體套合而成(見圖 2-4),通高 41.6cm。底徑 26cm。頂部跟倒扣天鍋相似,高 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漢“鏖甗”與“雍甗”的使用功能研究——原始蒸餾器與熬煮式蒸餾工藝技術[J]. 錢耀鵬. 西部考古. 2017(02)
[2]一座蘊藏殷商燦爛文明的寶庫(下)——婦好墓青銅器[J]. 張貴余. 榮寶齋. 2016(08)
[3]南昌市西漢;韬钅筟J]. 楊軍,徐長青. 考古. 2016(07)
[4]陜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M4發(fā)掘簡報[J]. 王占奎,丁巖,劉軍社,辛怡華,郝明科,王小梅. 文物. 2016(01)
[5]跨湖橋走筆——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J]. 徐大鈞. 前進論壇. 2015(03)
[6]試析中國古代中柱盂形器[J]. 李麗娜. 中原文物. 2015(01)
[7]中國燒酒起源新探[J]. 馮恩學.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01)
[8]古代蒸餾器與白酒蒸餾技術[J]. 陳劍. 四川文物. 2013(06)
[9]中國古代的蒸餾提香術[J]. 嚴小青. 文化遺產. 2013(05)
[10]婦好三聯(lián)甗——神巫文化與人本文化思想的交匯[J]. 吳樾. 藝術科技. 2013(04)
本文編號:2943490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上海博物館館藏漢代青銅蒸餾器復原圖
圖 2-2 張家堡漢墓群出土銅蒸餾器321.銅蒸餾器(M115 北:4、5、48) 2.銅蒸餾器之筒形器(M115 北:53.銅蒸餾器之器蓋(M115 北:4) 4.銅蒸餾器之釜(M115 北:48)昌;韬钅钩鐾廖鳚h蒸餾器昏侯墓發(fā)現于南昌市新建區(qū)大塘坪鄉(xiāng)觀西村,墓中出土多件青銅器、兵器、車馬器、樂器和銅錢等。墓中出土了一套青銅套合器1:477)、釜(M1:474)和“天鍋”(M1:478)三部分組成,出土時三的最大的組合器物。筒形器為雙層,底部有箅子,原文描述為外雙流,但仔細觀察其實是不對稱的。圓形釜與筒形器通過子口相構分析,三部分應套合組成一體,套合使用示意圖見圖 2-3。套裝器出土于北藏閣最東面的酒庫。套合器附近還有發(fā)現了提梁酒器,說明其極大可能與酒有關,在其箅上還有芋頭等殘留。從點、殘留物等多角度,發(fā)掘工作者初步認為這是一套青銅蒸餾器
2-3 西漢;韬钅钩鐾燎嚆~器物套合示意圖在安徽天長縣安樂鄉(xiāng)漢墓中也出土了一館藏的蒸餾器結構相似。該墓發(fā)掘報告至節(jié)造成了不便。但在前人的部分研究中,描述:該器物由甑、釜和蓋三部分構成,為圓頂,有原配甑蓋。蒸餾時,蒸汽在器順引流管流至器外33。周邊有槽,槽上有第二節(jié) 金代蒸餾器青龍縣西山嘴村一處金代遺址出土了一器應該是金代或金末元初的遺物。體套合而成(見圖 2-4),通高 41.6cm。底徑 26cm。頂部跟倒扣天鍋相似,高 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漢“鏖甗”與“雍甗”的使用功能研究——原始蒸餾器與熬煮式蒸餾工藝技術[J]. 錢耀鵬. 西部考古. 2017(02)
[2]一座蘊藏殷商燦爛文明的寶庫(下)——婦好墓青銅器[J]. 張貴余. 榮寶齋. 2016(08)
[3]南昌市西漢;韬钅筟J]. 楊軍,徐長青. 考古. 2016(07)
[4]陜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M4發(fā)掘簡報[J]. 王占奎,丁巖,劉軍社,辛怡華,郝明科,王小梅. 文物. 2016(01)
[5]跨湖橋走筆——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J]. 徐大鈞. 前進論壇. 2015(03)
[6]試析中國古代中柱盂形器[J]. 李麗娜. 中原文物. 2015(01)
[7]中國燒酒起源新探[J]. 馮恩學.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01)
[8]古代蒸餾器與白酒蒸餾技術[J]. 陳劍. 四川文物. 2013(06)
[9]中國古代的蒸餾提香術[J]. 嚴小青. 文化遺產. 2013(05)
[10]婦好三聯(lián)甗——神巫文化與人本文化思想的交匯[J]. 吳樾. 藝術科技. 2013(04)
本文編號:294349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kgx/294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