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研究
本文關鍵詞:漢水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鄭州大學》 2013年
漢水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研究
鄭龍龍
【摘要】:漢水中游地區(qū)位于中原文化區(qū)與長江中游文化區(qū)的接壤地帶,為兩文化區(qū)交流的重要通道,文化內涵上往往具有兩個地區(qū)的文化因素。本文根據現有材料對該地區(qū)玉器進行相關研究,進一步探討此文化交界地帶的社會發(fā)展以及文化間交流情況。 本文首先詳細收集了該地區(qū)以及鄰近地區(qū)出土玉石器材料,對該地區(qū)玉石器情況進行系統(tǒng)梳理,詳細記錄玉器的出土環(huán)境,探討玉器的用途以及生產加工狀況。其次,依據以往玉器的分類情況對該地區(qū)出土玉石器進行分類,參照綜合的文化分期、玉石器的形態(tài)演變,對這些玉器進行型式劃分,以了解該地區(qū)玉器的外形特征。在文化分期基礎上,通過對溝灣遺址系統(tǒng)收集到的各類石制品的觀察研究,探明該地區(qū)不同時期的石器制作工藝,同時將出土玉器及廢料表面可觀察到的加工痕跡,與實驗考古方法得到的加工痕跡進行對比,可以較為準確的認知該地區(qū)史前玉器的制作工藝,它是對石器制作工藝的延伸與升華。對于玉料產源的探索,有助于我們了解文化間的貿易往來以及文化交流情況,本文依據該地區(qū)已經進行的玉料鑒定報告,結合該地區(qū)的地質環(huán)境及巖層分布情況,從玉石料的兩個來源—山料以及河灘礫石入手,揭示出該地區(qū)玉料很有可能來源于本地。另外參考周邊文化玉器的發(fā)現情況,對玉器器形以及制作工藝等方面進行比較,并著重對比漢水流域幾處仰韶文化墓地出土玉石器情況,揭示出漢水中游地區(qū)同漢水上游、長江中游甚至長江下游地區(qū)存在較為廣泛的玉石器的交流。最后根據玉器的出土環(huán)境,以及各遺址玉器的特點,并結合各階段的社會背景,對該地區(qū)玉器背后隱藏的社會文化層面的意義進行了推測,認為該地區(qū)玉器的出現與其存在的豐富的玉料密切相關,墓葬出土的玉器是財富、權力的象征,居址發(fā)現的少量玉質生產工具仍具有較多技術經濟類屬性。長江下游出土的琮、璧等玉禮器在本地區(qū)發(fā)現較少,祭祀天地神靈的風氣并沒有在本地盛行開來。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876.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新偉;CONTEXT方法淺談[J];東南文化;1999年01期
2 張敬國,楊竹英,陳啟賢;凌家灘玉器微痕跡的顯微觀察與研究——中國砣的發(fā)現[J];東南文化;2002年05期
3 ;河南淅川黃楝樹遺址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90年03期
4 賈漢清;從顧家坡墓地的發(fā)掘看史前時代文化交叉地帶的部落沖突[J];華夏考古;2004年04期
5 武志江;楊玉華;魯紅衛(wèi);祝賀;丁新功;;河南澠池篤忠遺址2006年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10年03期
6 ;河南淅川縣下寨遺址2009-2010年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11年02期
7 董俊卿;干福熹;承煥生;胡永慶;程永建;柴中慶;周劍曙;顧冬紅;趙虹霞;;河南境內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J];華夏考古;2011年03期
8 白云;;關于“石家河文化”的幾個問題[J];江漢考古;1993年04期
9 韓國河;趙海洲;王凱;朱津;席奇峰;武莊;徐征;張鳳;居方方;唐麗雅;高博;劉彥佐;;河南淅川吳營遺址屈家?guī)X文化遺存發(fā)掘簡報[J];江漢考古;2011年02期
10 ;竹山縣霍山遺址調查簡報[J];江漢考古;1994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萍;漢水中游地區(qū)屈家?guī)X文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2 陰江寧;河南欒川玉石的巖石學和礦床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會娥;;原始社會之飲食初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5期
2 夏穎;;凌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比較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韓建業(yè);唐伐西夏與稷放丹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鄭小爐;;東南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鎮(zhèn)”——古越族向嶺南遷徙的一個例證[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5 陳國慶;;淺析小河沿文化與其他考古學文化的互動關系[J];邊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6 陳亮,馮貽秋;周原強家墓地雙鳥戈形玉飾的定名及其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逄振鎬;史前東夷出土玉器分析與玉制業(yè)的發(fā)展[J];北方文物;1998年04期
8 井中偉;我國史前祭祀遺跡初探[J];北方文物;2002年02期
9 鄭建明;馬翠蘭;;史前小型玉璧研究[J];北方文物;2008年03期
10 夏保國;;遼西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的防御性及相關問題[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周宗堯;余國春;董學發(fā);駱丁;宋明義;;河姆渡早期文化發(fā)展中斷原因初探——來自田螺山剖面的新證據[A];“資源保障 環(huán)境安全——地質工作使命”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11年
2 楊肇清;;再論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的性質[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輯)——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岳;;商湯在鄭州筑城建都的原因淺析[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輯)——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蔡運章;;戰(zhàn)國圜錢概論[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C];2002年
5 鞏啟明;鞏文;;論仰韶文化居民的埋葬制度[A];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祝賀石興邦先生考古半世紀暨八秩華誕文集[C];2004年
6 于青瑤;路辰;王春雪;;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裝飾品研究新進展[A];第十三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樊波成;;《老子指歸》同義復詞考釋——兼論部分“聯綿詞”的釋讀問題[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十一輯)[C];2013年
8 程濤平;;論盤龍城為商王南土行都[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1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豆海鋒;長江中游地區(qū)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廖國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統(tǒng)支持下的魯東南沿海地區(qū)史前至漢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崔英杰;江淮東部史前文化與社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朱磊;中國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楊秀侃;吳越玉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潘艷;長江三角洲與錢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資源生產:植物考古與人類生態(tài)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顧莉丹;《考工記》兵器疏證[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云峰;先秦時期青銅鑄造標準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趙俊杰;豫東地區(qū)夏商時代文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陳巖;漢畫“孔子見老子”的資源和制作[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孫曉飛;場景與圖像[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常藎心;鄭州地區(qū)二里頭文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鵬強;朱開溝遺址陶器花邊紋飾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程曉丹;虢國墓地喪葬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高興超;黃河流域仰韶時代晚期—龍山時代陶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偉;良渚文化玉璧的考古發(fā)現及其研究歷程[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蔡述亮;關于出土文物展示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關子川,王丹麗;遼寧岫巖地區(qū)的玉石種類[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1年03期
2 王時麒,閆欣,俞寧;岫玉透明度的控制因素[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2年04期
3 高巖,張輝;天然及染色紅珊瑚的拉曼光譜研究[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2年04期
4 黃盛璋;歷史上黃、渭與江、漢間水陸聯系的溝通及其貢獻[J];地理學報;1962年04期
5 張敏;句容城頭山遺址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關問題的討論[J];東南文化;2001年06期
6 張敬國;張敏;陳啟賢;;線性工具開料之初步實驗——玉器雕琢工藝顯微探索之一[J];東南文化;2003年04期
7 李幼琴,江紹英,范文偉;蛇紋石族礦物的紅外光譜特征及其研究[J];地質科學;1981年03期
8 王榮,馮敏,吳衛(wèi)紅,高飛,王昌燧;拉曼光譜在薛家崗古玉測試分析中的應用[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年09期
9 干福熹;胡永慶;董俊卿;王龍正;承煥生;;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J];硅酸鹽學報;2009年06期
10 邊智虹;斜綠泥石玉的特征及其鑒別[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聰;;第三屆“南中國及鄰近地區(qū)古文化研究國際學術會議——東亞古玉研究”會議紀要[J];文物;1999年07期
2 朝格巴圖;;內蒙古巴林右旗錫本包楞出土玉器[J];考古;1996年02期
3 殷志強;玉器反映的青墩文化性質[J];江蘇地方志;2005年05期
4 陳建平;;山河精蘊 精華典藏 江西出土玉器展[J];收藏家;2009年01期
5 王蔚華;;西安出土元代玉器[J];收藏;2010年03期
6 常素霞;;中山國王■墓及其陪葬墓出土玉器研究[J];文物春秋;2010年04期
7 楊建芳;;平山中山國墓葬出土玉器研究[J];文物;2008年01期
8 申斌;“婦好墓”玉器材料探源[J];中原文物;1991年01期
9 周南泉;;徐州西漢早期墓出土玉器(系列講座之三)[J];收藏家;2001年02期
10 周南泉;;北京豐臺區(qū)大葆臺西漢墓出土玉器 古代玉器系列講座之六[J];收藏家;200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彩娟;;在文物保管工作中加強對文物的科學研究[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2 趙朝洪;員雪梅;王濤;;和田玉與中國的“玉石之路”——西部人文資源的瑰寶[A];首屆“地球科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成小林;王建平;;一件新干商墓出土玉器的紅外光譜和掃描電鏡的分析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羅西章;;黃堆老堡西周墓葬出土貨幣的初步研究[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5 朱章義;張擎;;成都金沙遺址的幾個問題[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九輯)——中國古都學會2002年年會暨長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萬洪瑞;;略論紅山文化聚落形態(tài)所反映的社會性質[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齊心;;北京先秦玉器文化初探[A];北京文物與考古第五輯[C];2002年
8 耿乃光;;石鏟在砭石和刮痧療法中的應用[A];2008全國砭石與刮痧療法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烏蘭;;巴林右旗博物館收藏史前人面飾初探[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遺存分期初探[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奧巖;[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2 王仁湘;[N];光明日報;2005年
3 ;[N];中國文物報;2005年
4 柯吉;[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5 荊志淳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 唐際根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古方;[N];中國文物報;2006年
7 戴善奎;[N];四川日報;2006年
8 古方;[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文軒;[N];中國旅游報;2005年
10 于明;[N];中國文化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楊秀侃;吳越玉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李嬋;上古三代秦漢玉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孔富安;中國古代制玉技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4 王榮;古玉器受沁機理初探[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吳文清;兩周中原與楚文化視野下的器物工藝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6 郭明建;聚落形態(tài)與玉器生產[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龍龍;漢水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2 王萬莉;漢代豪強墓出土玉器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3 朱歌敏;關中地區(qū)秦墓出土玉器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趙靜;新石器時代鳥紋玉器區(qū)域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5 王玉妹;齊家文化玉器的考古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王瀟慧;古代人形玉器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7 韓靜;楚地玉器綜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璐;中國古代花鳥玉器芻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郭金鈺;齊家文化玉石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權敏;陜西龍山時代至夏時期玉器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漢水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605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kgx/15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