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苗為二以相安”的民族制度倫理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07 23:27
自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命題以來,和諧己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民族和諧是社會整體和諧的重要內容,又是它的必要前提,沒有民族的和諧就沒有社會的和諧;谶@樣現實要求,文章截取清代乾嘉苗民起義(1795年)前后的湘西苗疆作為一個特定的歷史切面進行研究,通過對魏源“民苗為二以相安”思想的分析,探析清代湘西流官群體構建湘西民族相安關系的基本民族制度倫理原則,指出以傅鼐為首的湘西流官群體在推進湘西苗疆的國家化和近代重構的歷史進程中,以乾嘉苗民起義的善后治理為契機,以土地關系和民苗關系的重構為主線,以實行“屯政”為突破口,全面推出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區(qū)的近代重構的種種管理革新制度,從而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湘西苗疆各族人民“和平共居”的建設目標。同時分析了清政府的“民苗為二以相安”的進步性和內在矛盾,指出其進步性主要表現有限釋放了苗族精英的個體性;有限加強了文化上的牽引。其內在矛盾主要表現在族格不平等與人的類同一性的矛盾;經濟同一性與地域差異性的矛盾;暫時和諧與動態(tài)發(fā)展和諧的矛盾。以史為鑒,根據差異協同理論,強調民族和諧是民族差異基礎上的和諧,我們要正確認識民族之間的差異是民...
【文章來源】:吉首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依據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幾個概念說明
第二章 傳統(tǒng)的斷裂:“民苗為二以相安”提出的契機
第一節(jié) 湘西苗疆傳統(tǒng)民族政策的坍塌
第二節(jié) 湘西乾嘉苗民起義的歷史反思
第三章 現實的對接:“民苗為二以相安”架構的路徑
第一節(jié) 反思古代民族政策的歷史主義路徑
第二節(jié) 架構“民苗一體”的理想主義路徑
第三節(jié) 架構“民苗為二”的現實主義路徑
第四章 差異性與同一性視域中的“民苗為二以相安”
第一節(jié) 差異性分析——“民苗為二”的內質:族格不平等
第二節(jié) 同一性分析——有限度的實現土地利益平等
第三節(jié) “民苗為二以相安”的進步性及內在矛盾
第五章 “民苗為二以相安”的現代啟示
第一節(jié) 民族和諧是民族差異基礎上的和諧
第二節(jié) 在歷史動態(tài)發(fā)展中架構民族和諧關系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理論[J]. 郭家驥. 云南社會科學. 2007(05)
[2]論多元文化視域下民族地區(qū)和諧社會的構建[J]. 邱仁富,黃駿. 學術論壇. 2007(09)
[3]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差等——平等結構的特質及其消極影響[J]. 易小明. 孔子研究. 2007(04)
[4]清代民族文化關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借鑒意義[J]. 王柏青,魯渝生. 滿族研究. 2007(02)
[5]民族差異與社會和諧[J]. 周忠華. 青海社會科學. 2007(02)
[6]制度和諧思想的近代流變[J]. 倪愫襄. 中州學刊. 2007(02)
[7]論“族格”——試探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治、民族自決的哲學基礎[J]. 馬俊毅,席隆乾. 民族研究. 2007(01)
[8]論政治目的的道德定位[J]. 彭定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6(06)
[9]論我國民族差異和民族發(fā)展差距的長期存在[J]. 青覺,馬守途. 蘭州大學學報. 2006(03)
[10]和諧社會建構的制度倫理基礎[J]. 彭定光. 江西社會科學. 2006(04)
博士論文
[1]差異共存[D]. 劉天華.首都師范大學 2008
[2]中國西南地區(qū)民族關系基礎結構及影響因素分析[D]. 蔣立松.中央民族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04066
【文章來源】:吉首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依據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幾個概念說明
第二章 傳統(tǒng)的斷裂:“民苗為二以相安”提出的契機
第一節(jié) 湘西苗疆傳統(tǒng)民族政策的坍塌
第二節(jié) 湘西乾嘉苗民起義的歷史反思
第三章 現實的對接:“民苗為二以相安”架構的路徑
第一節(jié) 反思古代民族政策的歷史主義路徑
第二節(jié) 架構“民苗一體”的理想主義路徑
第三節(jié) 架構“民苗為二”的現實主義路徑
第四章 差異性與同一性視域中的“民苗為二以相安”
第一節(jié) 差異性分析——“民苗為二”的內質:族格不平等
第二節(jié) 同一性分析——有限度的實現土地利益平等
第三節(jié) “民苗為二以相安”的進步性及內在矛盾
第五章 “民苗為二以相安”的現代啟示
第一節(jié) 民族和諧是民族差異基礎上的和諧
第二節(jié) 在歷史動態(tài)發(fā)展中架構民族和諧關系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理論[J]. 郭家驥. 云南社會科學. 2007(05)
[2]論多元文化視域下民族地區(qū)和諧社會的構建[J]. 邱仁富,黃駿. 學術論壇. 2007(09)
[3]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差等——平等結構的特質及其消極影響[J]. 易小明. 孔子研究. 2007(04)
[4]清代民族文化關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借鑒意義[J]. 王柏青,魯渝生. 滿族研究. 2007(02)
[5]民族差異與社會和諧[J]. 周忠華. 青海社會科學. 2007(02)
[6]制度和諧思想的近代流變[J]. 倪愫襄. 中州學刊. 2007(02)
[7]論“族格”——試探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治、民族自決的哲學基礎[J]. 馬俊毅,席隆乾. 民族研究. 2007(01)
[8]論政治目的的道德定位[J]. 彭定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6(06)
[9]論我國民族差異和民族發(fā)展差距的長期存在[J]. 青覺,馬守途. 蘭州大學學報. 2006(03)
[10]和諧社會建構的制度倫理基礎[J]. 彭定光. 江西社會科學. 2006(04)
博士論文
[1]差異共存[D]. 劉天華.首都師范大學 2008
[2]中國西南地區(qū)民族關系基礎結構及影響因素分析[D]. 蔣立松.中央民族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0406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0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