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西部干旱變化的樹輪記錄研究
【學位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P426.616
【部分圖文】: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2.1 自然地理概況云南地處我國的西南邊陲,西面至南面與緬甸、老撾、越南相鄰,西北至北面分別與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邊緣山地相連,東與廣西盆地、貴州高相靠,北回歸線橫穿其中。云南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云嶺及其向南延伸的哀山將云南大致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qū),西部是青藏高原向南延伸的橫斷山縱向嶺區(qū),東部是云貴高原的主體,也稱為云南高原,屬典型低緯高原。本文的研究位于云南中西部,地形上屬于云南西部地形區(qū),地處我國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南和我國第二大高原云貴高原以西,屬兩大地形單元的結合部。西北部的橫斷主體,高黎貢山、怒山、云嶺等巨大山脈聳立,高山峽谷相間,海拔相對高差大,南部、西南部至邊境分布有橫斷山云嶺、怒山和高黎貢山的余脈,往南地逐漸平緩開闊,海拔最低處僅 76m,其中云嶺兩大余脈——無量山和哀牢山橫于云南中部,成為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劍, 2000)。
云南由南至北分為 7 個氣候帶,從南部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北熱帶逐漸過渡慶等地的北溫帶,而地形的影響又使得氣候帶呈破碎分散性分布(程建)。云南尤其是研究區(qū)的中西部地區(qū),山高谷深,山地相對高差大,氣方向上的變化復雜多樣。根據(jù)云南 31 個國家基準氣象站的月溫度和月降水數(shù)據(jù),將氣象站的年降水量插值到空間上(氣象數(shù)據(jù)多從 1950s 開始),結果顯示,云南全量分布南多北少,西多東少,大致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遞減,降水最豐沛南部的西雙版納,最高可超過 1600mm,而年降水量最少的昭通、曲靖明北部是 800mm 左右,大致是西雙版納地區(qū)的一半(圖 2.2)。溫度的比降水要復雜得多,總體來說,南部溫度比北部高,除楚雄州至紅河州南中部外,東部的云南高原、西部的橫斷山地區(qū)年均溫度大致都是由南降低。整個云南有四個高溫中心:楚雄州北部,思茅地區(qū)、紅河州和昆地區(qū),西雙版納,以及德宏州和臨滄地區(qū)西部,年均溫超過 20℃,低滇西北橫斷山與川藏接壤地區(qū),年均溫只有 5℃左右,也就是說云南的溫差可達近 30℃,溫度的空間差異很大(圖 2.3)。
云南年均溫度空間分布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拓,秦大河,李江風,任賈文,劉曉宏,孫維貞;新疆昭蘇云杉樹輪纖維素δ~(13)C的氣候意義[J];冰川凍土;2000年04期
2 方克艷;勾曉華;陳發(fā)虎;彭劍峰;劉普幸;王茂;朱有明;;樹輪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2008年05期
3 陳拓,秦大河,李江風,任賈文,孫維貞;新疆阿勒泰地區(qū)近440年來大氣δ~(13)C變化——來自樹輪穩(wěn)定碳同位素序列的證據(jù)[J];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陳拓,秦大河,何元慶,李江風,劉曉宏,任賈文;從樹輪б~(13)C序列中提取大氣б~(13)C信息的可行性研究[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2年04期
5 趙興云,王建,錢君龍;天目山柳杉樹輪δ~(13)C年序列的共性與個性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年04期
6 趙興云;王建;錢君龍;曾昭鵬;;天目山柳杉樹輪δ~(13)C年序列差異[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年03期
7 王亞軍;馬玉貞;鄭影華;魯瑞潔;桑艷禮;蒙紅衛(wèi);;寧夏羅山油松(Pinus tabulae for mis)樹輪寬度對氣候因子的響應分析[J];中國沙漠;2009年05期
8 劉禹;劉娜;宋慧明;蔡秋芳;包光;王偉平;;以樹輪寬度重建秦嶺中段分水嶺地區(qū)1—7月平均氣溫[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9年05期
9 陳峰;袁玉江;王麗麗;魏文壽;李揚;Nievergelt Danie;喻樹龍;;塔城西伯利亞落葉松樹輪密度的氣候響應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6期
10 陳峰;袁玉江;魏文壽;喻樹龍;趙勇;范子昂;李楊;張瑞波;張同文;尚華明;;樹輪記錄的伊犁地區(qū)近354年帕爾默干旱指數(shù)變化[J];高原氣象;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峰;中緯度中國—塔吉克斯坦東西向樹輪氣候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鄧洋;樹輪記錄的青藏高原東部過去千年水文氣候變化[D];蘭州大學;2015年
3 高琳琳;祁連山地區(qū)樹輪氣候與生態(tài)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張芬;青藏高原東北部樹輪生態(tài)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5 劉文火;中國西北地區(qū)中、東部近400年來降水的時空變化及其驅(qū)動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6 馬永永;近500年來亞洲干旱變化的樹輪記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2016年
7 霍玉俠;樹輪寬度記錄的新疆北疆地區(qū)氣候變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7年
8 方克艷;近400年來西北地區(qū)氣候變化的樹輪記錄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趙興云;中國東部亞熱帶地區(qū)樹輪δ~(13)C年序列及方位變化的環(huán)境意義[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侯迎;基于樹輪資料重建石羊河上游歷史時期氣候與徑流量變化[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瑤;云南中西部干旱變化的樹輪記錄研究[D];蘭州大學;2017年
2 鄔佳寶;秦嶺火地塘林區(qū)華山松樹輪寬度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柳凱茜;不同氣候背景下樹輪寬度與NDVI的關系[D];蘭州大學;2015年
4 任軍莉;甘肅臨夏地區(qū)過去195年3-10月平均最高溫度的樹輪記錄[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2015年
5 姜盛夏;基于樹輪寬度的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歷史氣候重建與分析[D];新疆大學;2015年
6 陳秋艷;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樹輪氣候響應特征分析與區(qū)域冬春季溫度的重建[D];蘭州大學;2015年
7 董志鵬;福建三明地區(qū)馬尾松樹輪寬度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8 王瓊;氣候變化與旅游活動影響下的樹輪元素響應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9 路明;祁連山東部不同針葉樹種徑向生長監(jiān)測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10 徐翔宇;西北干旱區(qū)山地不同生境下樹輪氣候響應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6620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projectlw/qxxlw/286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