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葉斑病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08:02
棉花葉斑病在世界各大植棉區(qū)普遍發(fā)生,是一種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國棉花上的一種常見病害,但各地報道引起棉花葉斑病的病原種類存在較大差異,對其缺乏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特別是新疆,是全國最大的棉區(qū),也是國內葉斑病發(fā)生較重的棉區(qū),但對其病原種類基本沒有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2016年4月下旬至5月底北疆棉區(qū)持續(xù)降雨,氣溫偏低,導致棉花葉斑病暴發(fā),不少地方發(fā)病率高達100%,盡快搞清其病原種類對其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開展了本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新疆棉花葉斑病的病原種類進行鑒定,明確新疆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的異同;第二,棉花葉斑病病菌接種方法的研究,為該病害的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第三,測定環(huán)境條件對棉花葉斑病病原菌生長的影響,為該病害的科學防治提供依據;第四,新疆棉花葉斑病病原菌的RAPD分析,以此揭示各菌株之間的遺傳多樣性,以及群體間的親緣關系與菌株來源、采集時間的相關性。結果如下:1.經調查、分離純化和鑒定,2016年和2017年在石河子、昌吉、博樂、阿勒泰、阿克蘇、喀什、和田等7個地區(qū)30個單位等植棉區(qū)發(fā)生的棉花葉斑病,根據其形態(tài)特征,結合rDNA內轉錄間隔區(qū)(Inter...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棉花葉斑病田間癥狀Fig.2-1SymptomsofAlternarialeafspotofcottoninfield注:A苗期癥狀;B成株期癥狀;C莖稈癥狀;D苞葉癥狀Note:ASymptomsofseedlingstage;BSymptomsofadultstage;CSymptomofstem;DSymptomofbract.
2.2.4.2 分子生物學鑒定圖 2-2 鏈格孢(A1、A2、A3)、細極鏈格孢(B1、B2、B3)和大孢鏈格孢(C1、C2、C3)菌落、分生孢子及著生方式Fig. 2-2 A. alternata (A1, A2, A3) , A. tenuissima (B1, B2, B3)and A. macrospora (C1, C2, C3)colonies, sub spore and the mode of productionC1C2
D圖 2-3 40 個菌株 ITS 區(qū) PCR 擴增 1-10 為北疆苗期采;B.11-20 為北疆成株期采;C. 21-40 為南疆成株期采;Y 為陰性對照,M 為標準 DL,F(xiàn)ig. 2-3 The result of the PCR of 40 pathogens’ITSeedling stage of Northern Xinjiang; B: 11-20,Adult stag: 21-30, Seedling stage of Southern Xinjiang; D: 31-40,A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棉花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J]. 盧秀茹,賈肖月,牛佳慧.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8(01)
[2]北疆沿天山北坡一帶葡萄穗軸褐枯病病原菌的鑒定[J]. 楊超,張國麗,任毓忠,鐘楊瓊,高祥雷,李卓,張亞平,李國英. 植物保護. 2017(03)
[3]鏈格孢屬小孢子種總DNA提取方法的比較[J]. 劉振亞,熊仁次,朱天生. 塔里木大學學報. 2015(02)
[4]中國部分棉區(qū)棉花輪紋斑病病原菌“種”的初步鑒定[J]. 張文蔚,李莎,簡桂良,司寧,齊放軍. 棉花學報. 2014(03)
[5]棉花輪紋斑病成株期田間消長動態(tài)研究[J]. 張文蔚,李莎,齊放軍,簡桂良. 中國棉花. 2014(02)
[6]黑龍江省鏈格孢屬病原菌的RAPD分析[J]. 姚亮亮,丁俊杰,張鉉哲,顧鑫,楊曉賀,趙海紅,申宏波,劉偉. 中國馬鈴薯. 2013(06)
[7]新疆棉花生產技術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J]. 田立文,崔建平,徐海江,郭仁松,林濤.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34)
[8]紅棗黑斑病發(fā)病研究及藥劑防治試驗[J]. 蔡龍. 山西果樹. 2013(03)
[9]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鑒定及其對不同藥劑的敏感性[J]. 范子耀,王文橋,孟潤杰,韓秀英,張小風,馬志強. 植物病理學報. 2013(01)
[10]使用SPSS軟件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J]. 龔江,石培春,李春燕. 農業(yè)網絡信息. 2012(04)
博士論文
[1]部分菊花近緣種屬植物黑斑病苗期抗性及hrfA基因轉化菊花的研究[D]. 許高娟.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9
[2]鏈格孢屬真菌現(xiàn)代分類方法研究[D]. 孫霞.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棉花輪紋斑病接種方法的優(yōu)化及MAPK在抗輪紋斑病中作用的研究[D]. 王婧.山西師范大學 2017
[2]新疆葡萄穗軸褐枯病病原鑒定、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的研究[D]. 楊超.石河子大學 2017
[3]桃黑斑病病原鑒定、生物學特性及化學防治研究[D]. 霍鵬升.揚州大學 2016
[4]新疆紅棗葉斑病病原鑒定及其防治藥劑篩選[D]. 王志霞.石河子大學 2013
[5]棉花輪紋斑病及其拮抗細菌的篩選和鑒定[D]. 李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1
[6]河南省小麥黑胚病優(yōu)勢病原菌鏈格孢(Alternaria spp.)遺傳多樣性及rDNA ITS序列分析[D]. 郜瑞敏.河南農業(yè)大學 2009
[7]大蒜紫斑病病菌生物學特性及粗毒素培養(yǎng)條件研究[D]. 沈永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
[8]蒼術黑斑病病原學研究[D]. 王義勛.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16109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棉花葉斑病田間癥狀Fig.2-1SymptomsofAlternarialeafspotofcottoninfield注:A苗期癥狀;B成株期癥狀;C莖稈癥狀;D苞葉癥狀Note:ASymptomsofseedlingstage;BSymptomsofadultstage;CSymptomofstem;DSymptomofbract.
2.2.4.2 分子生物學鑒定圖 2-2 鏈格孢(A1、A2、A3)、細極鏈格孢(B1、B2、B3)和大孢鏈格孢(C1、C2、C3)菌落、分生孢子及著生方式Fig. 2-2 A. alternata (A1, A2, A3) , A. tenuissima (B1, B2, B3)and A. macrospora (C1, C2, C3)colonies, sub spore and the mode of productionC1C2
D圖 2-3 40 個菌株 ITS 區(qū) PCR 擴增 1-10 為北疆苗期采;B.11-20 為北疆成株期采;C. 21-40 為南疆成株期采;Y 為陰性對照,M 為標準 DL,F(xiàn)ig. 2-3 The result of the PCR of 40 pathogens’ITSeedling stage of Northern Xinjiang; B: 11-20,Adult stag: 21-30, Seedling stage of Southern Xinjiang; D: 31-40,A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棉花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J]. 盧秀茹,賈肖月,牛佳慧.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8(01)
[2]北疆沿天山北坡一帶葡萄穗軸褐枯病病原菌的鑒定[J]. 楊超,張國麗,任毓忠,鐘楊瓊,高祥雷,李卓,張亞平,李國英. 植物保護. 2017(03)
[3]鏈格孢屬小孢子種總DNA提取方法的比較[J]. 劉振亞,熊仁次,朱天生. 塔里木大學學報. 2015(02)
[4]中國部分棉區(qū)棉花輪紋斑病病原菌“種”的初步鑒定[J]. 張文蔚,李莎,簡桂良,司寧,齊放軍. 棉花學報. 2014(03)
[5]棉花輪紋斑病成株期田間消長動態(tài)研究[J]. 張文蔚,李莎,齊放軍,簡桂良. 中國棉花. 2014(02)
[6]黑龍江省鏈格孢屬病原菌的RAPD分析[J]. 姚亮亮,丁俊杰,張鉉哲,顧鑫,楊曉賀,趙海紅,申宏波,劉偉. 中國馬鈴薯. 2013(06)
[7]新疆棉花生產技術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J]. 田立文,崔建平,徐海江,郭仁松,林濤.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34)
[8]紅棗黑斑病發(fā)病研究及藥劑防治試驗[J]. 蔡龍. 山西果樹. 2013(03)
[9]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鑒定及其對不同藥劑的敏感性[J]. 范子耀,王文橋,孟潤杰,韓秀英,張小風,馬志強. 植物病理學報. 2013(01)
[10]使用SPSS軟件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J]. 龔江,石培春,李春燕. 農業(yè)網絡信息. 2012(04)
博士論文
[1]部分菊花近緣種屬植物黑斑病苗期抗性及hrfA基因轉化菊花的研究[D]. 許高娟.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9
[2]鏈格孢屬真菌現(xiàn)代分類方法研究[D]. 孫霞.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棉花輪紋斑病接種方法的優(yōu)化及MAPK在抗輪紋斑病中作用的研究[D]. 王婧.山西師范大學 2017
[2]新疆葡萄穗軸褐枯病病原鑒定、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的研究[D]. 楊超.石河子大學 2017
[3]桃黑斑病病原鑒定、生物學特性及化學防治研究[D]. 霍鵬升.揚州大學 2016
[4]新疆紅棗葉斑病病原鑒定及其防治藥劑篩選[D]. 王志霞.石河子大學 2013
[5]棉花輪紋斑病及其拮抗細菌的篩選和鑒定[D]. 李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1
[6]河南省小麥黑胚病優(yōu)勢病原菌鏈格孢(Alternaria spp.)遺傳多樣性及rDNA ITS序列分析[D]. 郜瑞敏.河南農業(yè)大學 2009
[7]大蒜紫斑病病菌生物學特性及粗毒素培養(yǎng)條件研究[D]. 沈永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
[8]蒼術黑斑病病原學研究[D]. 王義勛.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1610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nykjlw/dzwbhlw/291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