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離子對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行為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17:18
浮選是鋅礦常用的選別方法,在鋅的浮選過程中,由于礦泥的存在、生產用水以及前段磨礦工藝等的影響,難免會引入大量的金屬離子。這些離子吸附在礦物表面,會改變礦物的分散和凝聚行為,進而影響礦物的浮選效果。菱鋅礦作為一種氧化鋅礦石,其浮選一直是難點和研究的熱點。菱鋅礦浮選時,由于難免離子的存在,影響了菱鋅礦和礦泥的分散行為,從而影響浮選的過程和選擇性。為分析難免離子對菱鋅礦和典型脈石礦物分散行為的影響,本文以菱鋅礦和方解石純礦物為對象,分別采用不同金屬陽離子,系統(tǒng)研究了陽離子價態(tài)、pH值、金屬離子濃度等條件對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行為的影響。通過Zeta電位分析,礦物溶解和金屬離子吸附量試驗,礦物表面XPS測試,SEM-EDS分析和DLVO理論計算,研究了金屬離子對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行為的影響機理。不同金屬離子對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行為的影響試驗表明:去離子水條件下,單一的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行為均較好,但是pH>10時,微細粒方解石溶解的微量鈣離子,在礦物表面形成羥基絡合物,導致方解石發(fā)生聚沉現象,惡化了方解石的分散。通過不同價態(tài)金屬離子對礦物分散行為的試驗可知,K+和Na...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14年全國各地氧化鋅產量示意圖
2 文獻綜述中。在氧化的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一些泥質礦物,一些并同時與碳酸鹽作用形成難溶物覆蓋在礦物表面[8]。nCO3)屬三方晶系,結構與方解石相同[9]。用 Materia-1所示的菱鋅礦晶胞模型。每個Zn為6個CO32-所包圍為 6,絡陰離子[CO3]2-中的 O2-排列成三角形,C4+位[CO3]2-三角形平面均垂直于三次軸,絡陰離子本身內鍵結合,而于陽離子 Zn2+則為離子鍵結合,故破裂表82.59 千卡/克分子。李松平[10]用 Material Studi 軟件獲 2-3 所示。
金屬離子對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性有一定,而二價、三價離子添加后,菱鋅礦和方解石發(fā)生了散行為,且不同金屬離子產生的凝聚程度不同。同時礦物的分散性在不同 pH 條件下遭到嚴重破壞;尤其形成絮狀物,聚沉現象更明顯。本章通過 Zeta 電位子水解、SEM 形貌觀察和 XPS 表面特征測試、DLV離子對礦物分散性影響機理。附離子前后表面形貌分析( Surface 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驗可知,添加金屬離子后,兩種礦物分散行為有不同以看出,顆粒形成聚團,加快顆粒沉降,分散穩(wěn)定性屬離子不利于顆粒分散。以下為有無金屬離子添加下下分散狀態(tài)。B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含鈣礦物在不同pH值下溶解組分及浮選行為研究[J]. 楊曉峰,劉全軍,張宏偉. 礦冶. 2017(01)
[2]微細粒高嶺石對菱鋅礦浮選的影響研究[J]. 歐樂明,呂兵超,馮其明,張國范. 有色金屬(選礦部分). 2016(02)
[3]綠泥石與黃鐵礦的異相凝聚機理[J]. 馮博,馮其明,盧毅屏.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4]微細粒鮞狀赤鐵礦、石英的分散行為與機理研究[J]. 張晉霞,牛福生,陳淼. 中國礦業(yè). 2014(05)
[5]旋流—靜態(tài)微泡浮選柱在處理礦泥中的應用[J]. 任向軍,牛桂強,楊玉杰,王治方,劉海龍. 中國礦山工程. 2012(05)
[6]蘭坪低品位氧化鋅礦脫泥浮選新工藝試驗研究[J]. 楊柳毅,章曉林,李明曉,李洪帥. 礦冶. 2012(01)
[7]蘭坪難處理氧化鋅礦選冶工藝研究進展[J]. 遲騁,徐盛明,王學軍,徐剛. 礦產保護與利用. 2011(Z1)
[8]我國鋅資源形勢分析及可持續(xù)利用[J]. 馬茁卉. 當代經濟. 2010(20)
[9]礦泥對某氧化鋅礦石浮選指標的影響[J]. 李明曉,劉殿文,張文彬.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 2010(05)
[10]鈣離子對鋁土礦選擇性絮凝的影響及消除的試驗研究[J]. 孫大翔,王毓華,周瑜林. 礦冶工程. 2010(05)
博士論文
[1]銅尾礦有價元素資源化應用基礎研究[D]. 杜淑華.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3
[2]金屬離子對鋁硅礦物選擇性分散影響的理論研究與實踐[D]. 周瑜林.中南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礦泥對菱鋅礦浮選行為的影響研究[D]. 靳晨曦.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
[2]氧化鋅礦浮選體系金屬離子對礦物浮選行為影響[D]. 劉長青.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
[3]白鎢礦/方解石/螢石的合成、表面溶解和藥劑吸附性能研究[D]. 鄒耀偉.江西理工大學 2016
[4]不同粒度鋰輝石浮選特性及礦泥影響的研究[D]. 謝貞付.中南大學 2014
[5]微細粒膠磷礦分散行為及機理研究[D]. 王飛.武漢科技大學 2012
[6]菱鋅礦與石英浮選分離中難免離子的影響及消除[D]. 崔萌萌.中南大學 2012
[7]菱鋅礦和石英的浮選分離研究[D]. 曾維偉.中南大學 2011
[8]蛇紋石與黃鐵礦異相分散的調控機理研究[D]. 張明強.中南大學 2010
[9]鈣鎂離子對鋁硅礦物分散絮凝的影響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D]. 孫大翔.中南大學 2010
[10]菱鋅礦浮選的理論與工藝研究[D]. 楊少燕.中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32125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14年全國各地氧化鋅產量示意圖
2 文獻綜述中。在氧化的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一些泥質礦物,一些并同時與碳酸鹽作用形成難溶物覆蓋在礦物表面[8]。nCO3)屬三方晶系,結構與方解石相同[9]。用 Materia-1所示的菱鋅礦晶胞模型。每個Zn為6個CO32-所包圍為 6,絡陰離子[CO3]2-中的 O2-排列成三角形,C4+位[CO3]2-三角形平面均垂直于三次軸,絡陰離子本身內鍵結合,而于陽離子 Zn2+則為離子鍵結合,故破裂表82.59 千卡/克分子。李松平[10]用 Material Studi 軟件獲 2-3 所示。
金屬離子對菱鋅礦和方解石分散性有一定,而二價、三價離子添加后,菱鋅礦和方解石發(fā)生了散行為,且不同金屬離子產生的凝聚程度不同。同時礦物的分散性在不同 pH 條件下遭到嚴重破壞;尤其形成絮狀物,聚沉現象更明顯。本章通過 Zeta 電位子水解、SEM 形貌觀察和 XPS 表面特征測試、DLV離子對礦物分散性影響機理。附離子前后表面形貌分析( Surface 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驗可知,添加金屬離子后,兩種礦物分散行為有不同以看出,顆粒形成聚團,加快顆粒沉降,分散穩(wěn)定性屬離子不利于顆粒分散。以下為有無金屬離子添加下下分散狀態(tài)。B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含鈣礦物在不同pH值下溶解組分及浮選行為研究[J]. 楊曉峰,劉全軍,張宏偉. 礦冶. 2017(01)
[2]微細粒高嶺石對菱鋅礦浮選的影響研究[J]. 歐樂明,呂兵超,馮其明,張國范. 有色金屬(選礦部分). 2016(02)
[3]綠泥石與黃鐵礦的異相凝聚機理[J]. 馮博,馮其明,盧毅屏.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4]微細粒鮞狀赤鐵礦、石英的分散行為與機理研究[J]. 張晉霞,牛福生,陳淼. 中國礦業(yè). 2014(05)
[5]旋流—靜態(tài)微泡浮選柱在處理礦泥中的應用[J]. 任向軍,牛桂強,楊玉杰,王治方,劉海龍. 中國礦山工程. 2012(05)
[6]蘭坪低品位氧化鋅礦脫泥浮選新工藝試驗研究[J]. 楊柳毅,章曉林,李明曉,李洪帥. 礦冶. 2012(01)
[7]蘭坪難處理氧化鋅礦選冶工藝研究進展[J]. 遲騁,徐盛明,王學軍,徐剛. 礦產保護與利用. 2011(Z1)
[8]我國鋅資源形勢分析及可持續(xù)利用[J]. 馬茁卉. 當代經濟. 2010(20)
[9]礦泥對某氧化鋅礦石浮選指標的影響[J]. 李明曉,劉殿文,張文彬.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 2010(05)
[10]鈣離子對鋁土礦選擇性絮凝的影響及消除的試驗研究[J]. 孫大翔,王毓華,周瑜林. 礦冶工程. 2010(05)
博士論文
[1]銅尾礦有價元素資源化應用基礎研究[D]. 杜淑華.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3
[2]金屬離子對鋁硅礦物選擇性分散影響的理論研究與實踐[D]. 周瑜林.中南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礦泥對菱鋅礦浮選行為的影響研究[D]. 靳晨曦.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
[2]氧化鋅礦浮選體系金屬離子對礦物浮選行為影響[D]. 劉長青.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
[3]白鎢礦/方解石/螢石的合成、表面溶解和藥劑吸附性能研究[D]. 鄒耀偉.江西理工大學 2016
[4]不同粒度鋰輝石浮選特性及礦泥影響的研究[D]. 謝貞付.中南大學 2014
[5]微細粒膠磷礦分散行為及機理研究[D]. 王飛.武漢科技大學 2012
[6]菱鋅礦與石英浮選分離中難免離子的影響及消除[D]. 崔萌萌.中南大學 2012
[7]菱鋅礦和石英的浮選分離研究[D]. 曾維偉.中南大學 2011
[8]蛇紋石與黃鐵礦異相分散的調控機理研究[D]. 張明強.中南大學 2010
[9]鈣鎂離子對鋁硅礦物分散絮凝的影響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D]. 孫大翔.中南大學 2010
[10]菱鋅礦浮選的理論與工藝研究[D]. 楊少燕.中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3212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kuangye/29321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