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漿泵固液兩相三維湍流及沖蝕磨損特性研究
【圖文】:
二元或三元流動設計方法[v1。在渣漿泵結構方面,典型的雙泵殼結構仍然是強磨蝕工況條件下理想的結構形式,其中壓水室(護套)為因磨損而需要經(jīng)常更換的內(nèi)殼,前、后泵殼為起連接作用的外殼,見圖1一1;在弱磨蝕工況,采用單泵殼形式可以使渣漿泵的結構更加簡單;對于大型渣漿泵,由于泵殼質量大,宜采用“后開門”的結構形式,方便泵的安裝與拆卸。渣漿泵零件的結構設計朝著可靠性高和輕量化方向發(fā)展,,己由傳統(tǒng)的強度理論設計方法發(fā)展到基于有限單元法的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方法[8]。過去的幾十年中,渣漿泵用材料技術的發(fā)展對于提高渣漿泵的使用壽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材料制造的渣漿泵過流零件在同樣的條件下使用,其使
(5)進行輔助特征(如圓角)造型。根據(jù)上述渣漿泵壓水室流道區(qū)域的幾何分析和幾何造型策略,在Solldworks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對壓水室流道區(qū)域進行三維幾何造型。如圖3一2所示為離心式渣漿泵準螺旋形壓水室流道的三維幾何模型。離心式渣漿泵的葉輪一般為閉式葉輪,主葉片通常為圓柱形葉片。葉輪相鄰兩主葉片和前、后蓋板形成葉輪的一個流道,葉輪流道的數(shù)量取決于葉片的數(shù)量。所有葉輪流道和葉輪進口空間構成了葉輪流道區(qū)域。圖3一3所示是葉輪具有5個流道的三維幾何模型。圖3一2壓水室流道三維幾何模型圖3一3葉輪流道三維幾何模型為了便于建模與分析,把泵吸入管段流道區(qū)域與葉輪流道區(qū)域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葉輪流道區(qū)域同樣是一個復雜的不規(guī)則三維區(qū)域。可以認為該區(qū)域由兩部分組合而成:一部分是吸入管和葉輪進口空間構成的流道區(qū)域,另一部分為葉輪流道構成的流道區(qū)域。根據(jù)上述對葉輪流道區(qū)域的幾何特征分析,對葉輪流道區(qū)域幾何造型可采用以下策略[”’]:(l)對整個葉輪流道區(qū)域按一個三維零件處理;(2)吸入管和葉輪進口空間構成的流道區(qū)域作為一個基本特征處理;(3)葉輪的一個流道構成的區(qū)域作為特征處理;(4)葉輪的其它流道構成的區(qū)域通過陣列特征的方法生成;(5)進行輔助特征(如圓角和道流錐)造型。根據(jù)上述幾何特征分析和幾何造型策略,在Sohdworks環(huán)境下可對葉輪流道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TH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玉林,曹樹良,吳偉章,葛亮,佐藤讓之良,新倉和夫;水輪機轉輪三維泥沙流動兩相紊流計算[J];大電機技術;1999年04期
2 宛農(nóng);董建新;謝錫善;;渣漿泵過流件用高鉻鑄鐵材料特性分析與選擇[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S1期
3 許洪元,高志強,吳玉林;離心泵葉輪中固體顆粒運動軌跡計算[J];工程熱物理學報;1993年04期
4 許洪元,吳玉林,戴江,宋益群,王琳;離心式葉輪中低濃度固體顆粒分布的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1994年03期
5 戴江,吳玉林,孫自祥,梅祖彥;離心泵葉輪中固液兩相紊流計算[J];工程熱物理學報;1996年01期
6 李曉閣;;渣漿泵易磨損件的修復利用[J];礦業(yè)工程;2008年02期
7 杜輝;高紀平;李春海;;赤泥泵過流部件磨損失效分析[J];化工機械;2009年04期
8 彭麗華;;礦山洗選煤渣漿泵的葉輪加工[J];機床與液壓;2009年08期
9 吳波,向勇;基于SolidWorks的渣漿泵葉輪三維幾何造型設計[J];金屬礦山;2005年05期
10 劉寶林;高德利;楊景周;房明浩;吳小賢;;Sialon-SiC耐磨陶瓷的制備及液固沖蝕磨損性能研究[J];金屬礦山;200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玉才;離心式固液兩相流泵的邊界層理論及其在葉輪設計中的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年浩;疏浚泥泵葉輪參數(shù)化設計及泥泵性能預測[D];河海大學;2006年
2 胡昌良;ZJ75型渣漿泵機械密封設計及其熱力耦合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3 惠偉安;渣漿泵內(nèi)固液兩相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與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9年
4 沈建鋒;渣漿泵內(nèi)部流場的定常與非定常數(shù)值模擬[D];蘭州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8808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8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