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水性材料在非均相不對稱還原α-三氟甲基亞胺的應用及一鍋法合成β-羥基砜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1 18:31
本文選題:有機無機雜化親水復合材料 + 負載型催化劑; 參考:《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有機-無機雜化硅材料的優(yōu)勢在于制備簡單,易于修飾。作為一種具有雙功能特性的復合型載體,它本身在催化反應中具有相轉移催化的作用,在參與多相催化反應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此外,該材料還具有較高的熱力學穩(wěn)定性,同時表面具有大量的羥基,便于催化劑的修飾與固載。而且羥基大多分布于材料的表面,基于這些特性制備出的固載型催化劑的活性位點分布更加廣泛和均勻,這種材料具有開放的層狀微觀結構,有利于底物接近催化活性中心,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產物立體選擇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PEG-PEOS)是一種無需模板自組裝的親水性材料,具有的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孔容,可控的孔徑及排列有序的孔分布,較高的熱力學和機械穩(wěn)定性,PEG-PEOS材料有其特定的性質如具有很高的親水性,通過修飾利用共價鍵結合了PEG;谶@一種材料各方面的優(yōu)點,本文設計合成了一種負載型催化劑并對其在非均相催化性能進行了探究。手性醇和手性胺是常見的有機化合物,廣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內,其在農藥、醫(yī)藥和精細化工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如何高效的獲得手性醇和胺是近幾十年研究的熱門,對相應的潛手性酮、亞胺等不飽和化合物的不對稱還原(金屬-氫還原、氫化、轉移氫化)是獲得這幾類手性化合物的有效途徑。相比于氫化,近年發(fā)展的不對稱催化氫轉移反應,因為取代了氫氣供氫體,因而具有條件溫和、操作簡單和氫源廉價等很多優(yōu)點,發(fā)展迅猛。一鍋催化多步有機反應是綠色化學重要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和操作步驟少的特點已經吸引很多研究者的關注。然而,昂貴的有機金屬配合物和產品污染等固有的缺點,阻礙了其在工業(yè)過程中應用。因此,發(fā)展一個把金屬固載化的策略克服這些缺點是非常有必要的。(1)合成了一種親水性有機-無機雜化硅材料作為載體固載了手性前驅體(RuTs-DPEN-PEG-PEOS)得到一種非均相相催化劑,它們展示出了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的催化活性和對映體選擇性。系統(tǒng)地研究了該催化劑在水相中用于催化亞胺不對稱氫轉移反應,在催化活性和立體選擇性上都有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甚至更好的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非均相催化劑在亞胺化合物進行不對稱氫轉移時可以通過離心很方便的回收再利用,循環(huán)使用8次仍保持很好的催化活性和立體選擇性。表現(xiàn)出其在催化合成中的廣闊前景和潛在的應用價值。(2)手性β-羥基砜類就是一種重要的光學活性的醇,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幾種構建模塊之一。由于其β位的磺酰基團的強吸電子性使得α位的碳可進一步功能化,同時磺;鶊F可以離去而不發(fā)生外消旋化,手性β-羥基砜類也常常被用于合成光學活性的化合物。目前得到手性β-羥基砜化合物大多數都是通過β-酮砜化合物加壓氫化得到的,雖然能得到高收益和高立體選擇性的目標化合物,但高壓的反應讓他們很難操作。另外純原料β-酮砜化合物也需要是從α-溴茚酮取代物和對苯亞磺酸鈉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生成得到,這樣需要生產周期長、成本高的產品。因此我們設計直接從α-溴茚酮取代物和對苯亞磺酸鈉為原料經過一鍋二步法合成手性β-羥基砜目標化合物,取得高的ee和dr值。
[Abstract]:Organic - inorganic hybrid silicon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 and easy modification . As a kind of composite carrier with double function properties , it has the function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n catalytic reaction .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mild condition ,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 ( 2 ) The chiral 尾 - hydroxysulfone compound is an important optically active alcohol and is one of several building block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23.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忠華,姚善涇;水相中酵母細胞催化4-氯乙酰乙酸乙酯不對稱還原反應[J];催化學報;2004年06期
2 王維德;王寧輝;黃穎芬;;酮的不對稱還原研究進展[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07年03期
3 周維善,黃大中,王鐘麒;甾體中間體的微生物不對稱還原[J];科學通報;1980年12期
4 莊亞雄;;對羰基選擇性特別高的不對稱還原反應[J];有機化學;1980年02期
5 周維善;黃大中;董紀昌;王鍾麒;;對稱二酮類化合物的徽生物不對稱還原——Ⅰ.2-烷基-2-(3′-羰基丁基)-1,3-環(huán)戊二酮的不對稱還原[J];化學學報;1982年07期
6 葉向陽,郭奇珍,廖聯(lián)安,張洪奎,陳明德;酮的不對稱還原的研究進展[J];精細石油化工;1995年02期
7 晏日安,蘇鏡娛,曾隴梅;3-甲基環(huán)己-2-烯-1-酮的不對稱還原[J];化學通報;1998年09期
8 崔建國,晏日安,曾隴梅;酮的不對稱還原[J];有機化學;1998年06期
9 楊忠華,姚善涇,夏海峰,梅樂和;酵母催化2-辛酮不對稱還原為2-辛醇[J];化工學報;2004年08期
10 馬小魁;王U喼,
本文編號:173717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huaxue/17371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