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其對貴金屬離子的吸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6 02:36
本論文主要描述了ZIF-8、NH2-ZIF-8、氰乙基-MOFs、2,5-TP等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制備過程以及其對溶液中Au(Ⅲ)和Ag(Ⅰ)的吸附效果研究。探索了溶液pH值、吸附時間、初始濃度、溫度等條件對吸附效果的影響。同時考察了材料的選擇性能和重復利用性能,并運用各種表征手段對吸附金屬離子前后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材料形貌、結(jié)構(gòu)、組成和吸附對象的價態(tài)等性質(zhì)變化進行分析,探討吸附機理。本論文得到的結(jié)果如下:1.ZIF-8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大量的-NH和Zn-OH活性位點,對Au(Ⅲ)和Ag(Ⅰ)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對Au(Ⅲ)和Ag(Ⅰ)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1192mg/g和477.6 mg/g。實驗結(jié)果表明,酸性條件有利于Au(Ⅲ)的吸附,而隨著pH值增大越有利于Ag(Ⅰ)的吸附。動力學研究表明ZIF-8對Au(Ⅲ)和Ag(Ⅰ)的吸附均符合偽二階動力學模型,吸附等溫線表明兩者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通過對溫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ZIF-8吸附Au(Ⅲ)是一個吸熱過程,吸附Ag(Ⅰ)是一個放熱過程。根據(jù)機理分析,ZIF-8對Au(Ⅲ)的吸附主要取決于氮...
【文章來源】:湖南理工學院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功能型MOF示意圖
理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第 1 章 緒 論積在消費者手中破舊的 Au(III)和 Ag(I)首飾。貴金屬穩(wěn)定性極強難以氧化酸強堿具有極強的抗蝕特性[63],因此,在電子產(chǎn)品和精密儀器中已經(jīng)大規(guī)用。圖 1-2 顯示了常見的印刷電路板中主要金屬資源的參考含量。根據(jù)相關(guān)究統(tǒng)計,全球每年的廢棄電子垃圾達到了 5000 萬噸,且正在不斷的增長[64]來,貴金屬被廣泛地應用于汽車尾氣的凈化材料中,其廢棄量也在逐年上],因此,貴金屬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顯得意義重要并極具挑戰(zhàn),做好這項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還有利于環(huán)境的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3 廢棄電子產(chǎn)品中貴金屬回收和分離全流程示意圖淀法淀法是最早被用來提取貴金屬的方法之一,金屬從浸出液中置換出來,從而達到分離貴出液中提取金最為有效和廣泛使用的方法[73],其電化學反應式為:Au+4CN-Zn + 4CN-Zn(CN置換鈀的方法進行貴金屬的提。ㄢZ濃度為時間為 16 h),結(jié)果表明,鈀回收率可達 99。Karavasteva[75]利用 Zn、Fe、Mg、Al、Cu行置換沉淀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反應速率為 Cu> Au,鋅的置換率最高,而銅則消耗量最多。aOH 作為穩(wěn)定劑,采用還原沉淀法從硫脲、
本文編號:2919363
【文章來源】:湖南理工學院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功能型MOF示意圖
理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第 1 章 緒 論積在消費者手中破舊的 Au(III)和 Ag(I)首飾。貴金屬穩(wěn)定性極強難以氧化酸強堿具有極強的抗蝕特性[63],因此,在電子產(chǎn)品和精密儀器中已經(jīng)大規(guī)用。圖 1-2 顯示了常見的印刷電路板中主要金屬資源的參考含量。根據(jù)相關(guān)究統(tǒng)計,全球每年的廢棄電子垃圾達到了 5000 萬噸,且正在不斷的增長[64]來,貴金屬被廣泛地應用于汽車尾氣的凈化材料中,其廢棄量也在逐年上],因此,貴金屬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顯得意義重要并極具挑戰(zhàn),做好這項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還有利于環(huán)境的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3 廢棄電子產(chǎn)品中貴金屬回收和分離全流程示意圖淀法淀法是最早被用來提取貴金屬的方法之一,金屬從浸出液中置換出來,從而達到分離貴出液中提取金最為有效和廣泛使用的方法[73],其電化學反應式為:Au+4CN-Zn + 4CN-Zn(CN置換鈀的方法進行貴金屬的提。ㄢZ濃度為時間為 16 h),結(jié)果表明,鈀回收率可達 99。Karavasteva[75]利用 Zn、Fe、Mg、Al、Cu行置換沉淀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反應速率為 Cu> Au,鋅的置換率最高,而銅則消耗量最多。aOH 作為穩(wěn)定劑,采用還原沉淀法從硫脲、
本文編號:291936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193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