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06-08 09:05

  本文關鍵詞:《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北師范大學》 2008年

《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研究

張毓洲  

【摘要】: 所謂文字獄,就是因文字的緣故所構成的罪案,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專制統(tǒng)治的一大特征。在以前的研究中,文字獄屬于歷史學研究的范圍,對某個具體文字獄真相的揭示較多,而對作為文字獄主體的文人本身和受文字獄影響的文學生態(tài)關注不夠。文學生態(tài)屬于歷史文化學和文藝生態(tài)學的范疇。歷史文化學和文藝生態(tài)學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中國學者的視野,其在中國古代文學領域的普遍運用則在90年代后期。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實際上早就在不自覺地運用這一方法從事古代文學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運用歷史文化學和文藝生態(tài)學的批評方法從文字獄對文人生命的打擊,對文人心態(tài)和命運的影響這一角度切入,觀照明清文學,將會是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明清兩朝,文字獄空前盛行,其文學的發(fā)展狀況與文字獄有很大關系,尤其清代文學更是如此。不考慮文字獄對它的影響,將不會準確把握清代文學固有的本質特征。 清代文字獄以世家大族(文化世家)為主要打擊對象,也偶涉朋黨,在地域上以江南為主,以反清言論、滿漢關系等為誘因。這是因為世家大族集中、文化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是最能代表清代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地區(qū)之一,就全國范圍而言,也極具號召力和影響力。在清朝統(tǒng)治者看來,只有對這些地區(qū)的世家大族進行威懾和打擊才能有效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五十年發(fā)生的一件震驚朝野又牽連甚眾的文字獄大案,尤對江南桐城方、戴兩大文化世家影響甚大,構成了桐城文學生態(tài)鏈條上極不和諧的一環(huán)。案后桐城文學生態(tài)發(fā)生了丕變,桐城文人的創(chuàng)作靈性開始泯滅,文學活動的多樣性特征逐漸喪失,文學活動的自由空間不斷縮小,文學批評的理念嚴重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割斷了文學的傳播和接受。 本文以《南山集》案為中心,具體論述文字獄對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的影響。論文分五個部分: 緒論,辨析文字獄的具體類別,澄清“文字獄”一詞的來源,明確文字獄的概念;概述清代文字獄的狀況,歸納清代文字獄對官僚階層、對學術文化、對封建文人、對社會風氣的影響;綜述近年來對戴名世、《南山集》案及其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簡述戴名世生平,介紹戴氏文集《南山集》和史著《孑遺錄》的編纂、收錄、思想內容、刊刻和作序的具體情況并詳敘《南山集》案的來龍去脈,主要包括起因、經(jīng)過及處理結果等關鍵環(huán)節(jié)。 第二章,通過對比探討《南山集》案前后桐城文人由孤高重氣節(jié)向銳氣頓斂、哀毀屈從轉變的矛盾而痛苦的心路歷程,揭示文字獄的打擊給文人心靈和肉體所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痛。 第三章,論述案前以戴名世為中心的桐城文人創(chuàng)作題材和內容的多樣化,如大膽揭露清兵暴行和清朝隱私,揭批清初政令,懷念前明,鞭撻降臣叛將,頌揚忠烈隱逸,幽怨自傷,諷喻現(xiàn)實等具有時代特色的題材內容,案后桐城文人由于諱談歷史,回避現(xiàn)實,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和內容縮小,思想保守,批判鋒芒減弱,集中表現(xiàn)為作為一代古文大家的方苞往事驚心,避忌多端,其文章中懷念前明的內容,感情內斂;寫明末清初的人或事語言雅馴,背景淡化;少牢騷憤懣之言,多說教論道之辭。流徙東北邊塞的方登嶧父子的創(chuàng)作顯示出了與其他桐城文人迥異的題材,特定的處境和遭際以及獨特的心理體驗決定了其創(chuàng)作內容,即反映東北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狀況,同情人民疾苦;記錄民風民俗,歌頌少數(shù)民族的尚武精神;贊頌流人友誼;流露思鄉(xiāng)深情等。 第四章,概述桐城方、戴兩大文化家族由盛轉衰的具體情況。桐城方氏家族族裔繁多,屢世官宦,文學上成就斐然,不僅能文之士頗多,而且撰述繁富,是江南名副其實的文化世家;桐城戴氏家族雖仕宦不顯,但詩書傳家的傳統(tǒng)歷三百年不輟,尤其是戴名世在文章和仕宦兩方面均曾顯赫一時,給桐城戴氏家族帶來了無上光榮!赌仙郊钒负,方、戴兩大文化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了。究其原因,與案后方、戴兩家族人長期難以擺脫《南山集》案陰影的困擾和案后他們的思想認識發(fā)生轉變,以及清朝以打擊江南文化家族來維系其統(tǒng)治的政策關系密切。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206.2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緒論 文字獄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研究的現(xiàn)狀10-30
  • 一、文字案獄的種種表現(xiàn)及文字獄的概念10-14
  • 二、清代前期文字獄概述14-25
  • 三、戴名世《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研究現(xiàn)狀25-30
  • 第一章 《南山集》與《南山集》案30-37
  • 第一節(jié) 《南山集》和《孑遺錄》30-33
  • 第二節(jié) 《南山集》案始末33-37
  • 第二章 《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人心態(tài)37-49
  • 第一節(jié) 孤高重氣節(jié)的桐城文人37-40
  • 第二節(jié) 銳氣頓斂、哀毀屈從的文禍幸存者40-49
  • 第三章 《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創(chuàng)作49-78
  • 第一節(jié) 暴露為主的戴名世等時代吟唱者49-64
  • 一、揭露清兵暴行和清朝隱私49-52
  • 二、抨擊清初政令52-54
  • 三、懷念前明54-57
  • 四、鞭撻降臣叛將,頌揚忠烈隱逸57-60
  • 五、幽怨自傷,諷喻現(xiàn)實60-64
  • 第二節(jié) 往事驚心、避忌多端的方苞64-71
  • 一、懷念前明64-65
  • 二、反映明清之際史實人物,語言雅馴、背景淡化65-69
  • 三、少牢騷憤懣之言,多說教論道之辭69-71
  • 第三節(jié) “蹤跡出版圖”的方登嶧父子71-78
  • 一、反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狀況,同情人民疾苦72-74
  • 二、記錄東北民風民俗,歌頌尚武精神74-75
  • 三、流人友誼75-76
  • 四、思鄉(xiāng)深情76-78
  • 第四章 《南山集》案與桐城方、戴兩大文化家族78-96
  • 第一節(jié) 《南山集》案沖擊下的方氏家族78-90
  • 第二節(jié) 《南山集》案與戴氏家族的衰落90-96
  • 附錄一 桐城方氏家族世系簡表96-97
  • 附錄二 桐城戴氏家族世系簡表97-98
  • 附錄三 戴名世與其《南山集》中文友的文字交流98-102
  • 主要參考文獻102-106
  • 后記106-107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鐘揚;桐城《戴氏宗譜》之戴名世史料[J];安徽史學;2002年04期

    2 趙志毅;清代文字獄辨[J];東南文化;1997年03期

    3 喻大華;清代文字獄新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01期

    4 張玉;戴名世《南山集》案史料[J];歷史檔案;2001年02期

    5 劉守安;一個矛盾而痛苦的靈魂——方苞生平與思想探微[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李真瑜;文學世家的文化意涵與中國特色——以明清吳江沈氏文學世家個案為例[J];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01期

    7 李真瑜;文學世家:一種特殊的文學家群體[J];文藝研究;2003年06期

    8 曾冉波,呂立忠;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之著述初探[J];廣西地方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尚繼武;對男權的沖擊和消解——論《聊齋志異》女權伸張[J];蒲松齡研究;2004年03期

    2 張偉麗;;論蒲松齡紀昀小說創(chuàng)作心理相同點[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3 張碩;;沈復與蒲松齡女性觀比較研究[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4 楊文彬;;康熙帝的德治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5 王榮科,段華洽,王輝;安徽人才戰(zhàn)略與人文環(huán)境建設[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6 周中明;姚鼐的婦女觀和他筆下的婦女形象[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徐時儀;;漢語慣用語“掉槍花”與“混腔水”考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陳時龍;晚明書院結群現(xiàn)象研究——東林書院網(wǎng)絡的構成、宗旨與形成[J];安徽史學;2003年05期

    9 郭春萍;石鐘揚;;《鈍齋文選》與《南山集》案[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10 曾光光;;吳汝綸研究述評[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源;;性別與權力:清代女性參與京控案再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張雅晶;;清代完顏氏和素事跡考[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3 崔軍偉;;清代紀傳體國史纂修與皇權掌控[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4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5 周喜峰;;試論清政府早期對黑龍江各民族的行政管理[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盧佑誠;;方苞與顏李學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汪慶元;;戴名世《南山集》版本述要[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江小角;方寧勝;;桐城派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曹虹;;清代帝王訓誥與文統(tǒng)理念——桐城派開宗傳衍背景的一個考察[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操鵬;;戴名世:桐城派開山鼻祖[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3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金華;畢沅及其幕府的史學成就[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迪;清乾隆朝內府書畫收藏[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蕾;滿族舒穆祿氏研究與資料整理[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張建敏;《文賦》“應感之會”說[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陳小香;明代的知識女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博;明代輝發(fā)部南遷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妍;折衷而論 從心而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翟麗娟;清初詩人宋琬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品;太上皇體制與乾嘉之際權力運行軌跡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會會;清代順康雍時期殿試策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房秩五;;記和州戴氏文字獄檔案——清宣統(tǒng)元年蹇廬隨筆[J];安徽史學;1959年03期

    2 李興盛;《南山集》文字獄案及桐城方氏向東北的遣戍[J];北方文物;1988年02期

    3 張健;;含冤千古的戴名世[J];文史知識;1994年07期

    4 高黛英,戴廷杰;法國漢學家戴廷杰訪談錄[J];文學遺產(chǎn);2005年04期

    5 韓羽;不以我為貪[J];瞭望;1993年45期

    6 周永忠;從虛寫實 婉而多諷——戴名世《醉鄉(xiāng)記》欣賞[J];閱讀與寫作;1998年04期

    7 鐘揚;桐城《戴氏宗譜》之戴名世史料[J];安徽史學;2002年04期

    8 劉躍進;撲朔迷離的《南山集》案[J];炎黃春秋;1993年04期

    9 開健;;憤世嫉俗:戴名世散文思想之特色[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9年04期

    10 張兵;張毓洲;;《南山集》案與桐城戴氏家族的衰落[J];文史哲;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向奎;;《戴名世集》序[A];河北史學會通訊(1987)[C];1987年

    2 操鵬;;戴名世:桐城派開山鼻祖[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傳印;;戴名世人物傳論研究[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郭春萍;石鐘揚;;“《南山集》案”新考[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龔維英;;方苞下獄真正因由淺議[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6 王樹民;;曲折發(fā)展的《南山集》案及其余波[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7 李傳印;;戴名世的歷史評論淺議[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童麗慧;徐成志;;戴名世山水游記簡論[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汪慶元;;戴名世《南山集》版本述要[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學霖;;明太祖文字獄案考疑[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來新夏;[N];北京日報;2004年

    2 秦杰;[N];中國檔案報;2005年

    3 樊樹志;[N];經(jīng)濟觀察報;2006年

    4 樂朋;[N];團結報;2001年

    5 賈秀云;[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王宇;[N];深圳商報;2010年

    7 周思源;[N];中國審計報;2005年

    8 姚小平;[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楊松濤;[N];南京日報;2007年

    10 陶琦;[N];團結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江中柱;北朝文人心態(tài)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佟艷光;北朝文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9年

    3 王玨;班固與漢代文學思想[D];遼寧大學;2007年

    4 郭戰(zhàn)濤;民國初年駢體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趙杏根;乾嘉代表詩人研究[D];蘇州大學;1999年

    6 邵明珍;仕與隱:唐宋文人典型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文德;王昭君故事傳承與嬗變[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陳春華;清代書院與桐城文派的傳衍[D];蘇州大學;2013年

    9 姚上怡;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水晶晶;“四個世界”理論下的文字獄修辭研究[D];渤海大學;2012年

    2 歐陽孫琳;戴名世散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熊芳;戴名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思想述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迎;戴名世古文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5 佟欣;論戴名世的古文理論及創(chuàng)作[D];齊齊哈爾大學;2013年

    6 李博;從文字獄案件看清朝皇權與法律的關系[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李祎;戴名世散文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侯慶凱;論清朝文字獄產(chǎn)生的原因[D];吉林大學;2008年

    9 張嫻;明代詩社與文人心態(tài)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10 李洋;論乾隆時期法律與皇權的關系[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南山集》案與清代前期桐城文學生態(tài)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46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daiwenxuelunwen/546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4a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