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鐘社與《駱駝草》—圍繞文藝青年與青年導師的關(guān)系展開的歷史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01:03
【摘要】:文學史知識譜系中的《駱駝草》是早期京派刊物,靈魂是周作人,學術(shù)研究也都是在這個前提下展開。我們通過歷史考察發(fā)現(xiàn),這份小小的刊物,還有一個文學青年團體的積極參與,這個文學社團是沉鐘社。對《駱駝草》,沉鐘社不僅只是單單的投稿者,甚至可以說,他們曾把《駱駝草》當做了自己的社團刊物去經(jīng)營。周刊的編輯、校對等由廢名、馮至負責,辦刊經(jīng)費由楊晦、馮至、陳翔鶴這些沉鐘社文藝青年以及周作人、廢名等苦雨齋弟子共同籌集,其編輯地址還是楊晦的住址。從種種跡象看來,沉鐘社在當時與周作人、苦雨齋、《駱駝草》的關(guān)系都是十分密切的。但是當人們提到《駱駝草》的時候,會想到周作人,會想到苦雨齋的弟子,卻并不會將之與沉鐘社聯(lián)系到一起。本文就以《駱駝草》和沉鐘社的關(guān)系為切入點,討論五四后的新文壇興起的文藝青年尋找導師的傳統(tǒng);也以這個傳統(tǒng)為歷史線索,考察沉鐘社和《駱駝草》的關(guān)系,以及他們對這份刊物的參與、努力和失敗。沉鐘社和苦雨齋圈子是兩個不同的文學群體,他們的合作有文藝青年對導師的尋找,有文學理想的相似,也有地緣職緣的客觀條件。文學史的研究不僅要考察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事實,也要追問那些具備產(chǎn)生條件,但卻未產(chǎn)生相應(yīng)結(jié)果的原因。沉鐘社的文藝青年們一向與魯迅交往密切,魯迅也對這群年輕人的創(chuàng)作多有肯定。但是到了 20年代后期魯迅投身到革命文學的大潮中,這些文藝青年們卻沒有追隨魯迅,倒是走近了周作人,與苦雨齋圈子共同創(chuàng)辦了周刊《駱駝草》。本文針對這一歷史事實,進一步深思其中的原因。此外,本文還探尋沉鐘同人在進入《駱駝草》前寫作的特點,與其進入《駱駝草》之后的文章進行對比,討論青年導師對文藝青年從思想上到創(chuàng)作上的影響。周作人的自由主義思想、文章娓娓道來的語調(diào)、平和沖淡的文風以及豐厚的學養(yǎng)共同構(gòu)成的巨大魅力,對沉鐘社的文藝青年的寫作產(chǎn)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最后從沉鐘社的文藝青年與苦雨齋文人的差異和不平等的文壇地位等方面總結(jié)雙方合辦的《駱駝草》是一次失敗的嘗試。這兩個群體雖然都是追求文學純粹和獨立,但是本質(zhì)上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苦雨齋說到底是學院派,是自由主義文人,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澆筑了其深厚的古典文化素養(yǎng),骨子里帶著濃重的士大夫情調(diào),所代表的是精英文化。而沉鐘社,是一群單純熱愛文學的文藝青年,他們把文學當成是自己的事業(yè),但是受年齡、學識、視野所限,他們沒有苦雨齋文人厚重的文化積淀,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相比之下,文學世界要淺顯單薄得多。尤其前期他們的寫作多是圍繞人生的苦悶和戀愛的失落展開的,后期雖有所突破,但仍難以走出這種格局?嘤挲S和沉鐘社二者高度不同,窗外的風景亦不一致,自然難以長期比鄰而居。而且由于苦雨齋和沉鐘社的文壇地位懸殊,即便沉鐘社的文藝青年們將《駱駝草》當成是“自己的園地”一樣努力去經(jīng)營,其努力也甚少被文學史提及。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6.6
本文編號:2676889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6.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健;”沙漠”與前期京派——文化生態(tài)學視野中的《駱駝草》[J];理論學刊;2004年06期
2 陳平原;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新青年》研究(下)[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01期
3 劉帆;廢名研究資料索引[J];新文學史料;2002年01期
4 止庵;;魯迅與廢名[J];博覽群書;2001年11期
5 張曉萃;;沉鐘社始末[J];新文學史料;1987年03期
,本文編號:267688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daiwenxuelunwen/267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