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
本文選題:中國教學型大學 + 戰(zhàn)略管理 ; 參考:《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摘要】: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是指教學型大學為謀求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和高級研究型后備人才的目標,在對學校內部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學校戰(zhàn)略管理目標,擬定、優(yōu)選戰(zhàn)略管理方案,并組織戰(zhàn)略執(zhí)行和控制的動態(tài)過程。研究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構建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理論體系,就是在界定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概念的基礎上,分析影響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的內外環(huán)境因素,探討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的基本過程,進而構建教學型大學戰(zhàn)略管理的基本理論框架。
[Abstract]: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ies means that in order to see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and advanced research-type reserve talent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condition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s. The managers and the managers jointly formulate the school strategic management objectives, formulate and select strategic management plans, and organiz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asic proces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nstructs 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洛陽師范學院
【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省級重點項目“教學型大學的定位與發(fā)展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熊川武;學校“戰(zhàn)略管理”論[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2 胡鵬山;論加強高校的戰(zhàn)略管理[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3 劉偉;試論教學型大學辦學定位的依據及其特征[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4期
4 劉向兵,李立國;高等學校實施戰(zhàn)略管理的理論探討[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大友;中小學實施戰(zhàn)略管理的困境探討[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付義朝;;知識管理視野下的大學管理創(chuàng)新[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12期
3 王雪玲;隋玉明;;我國遠程教育中的非學歷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王楚鴻,陳兆平,安寧;高?蒲辛α糠稚⒒瘑栴}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5 黃衛(wèi)萍;農少林;;試論農業(yè)職業(yè)院校的戰(zhàn)略管理[J];廣西農學報;2007年04期
6 陳利敏;;教學型大學教師績效管理探析[J];高教與經濟;2011年03期
7 王榮輝;;高校戰(zhàn)略管理及其發(fā)展路徑選擇[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曾薇薇;;外語培訓機構現狀和發(fā)展策略[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9 劉獻君;;論高校戰(zhàn)略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劉獻君;;大學校長與戰(zhàn)略——我國大學戰(zhàn)略管理中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呂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韓錦標;基于知識管理的大學核心競爭力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4 王勇;普通高等學校戰(zhàn)略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成長春;高校核心競爭力分析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6 山鳴峰;人本與效率[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何超;大學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戴開富;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9 魏海苓;戰(zhàn)略管理與大學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李明忠;論高深知識與大學的制度安排[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震;張陽;;戰(zhàn)略管理的范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2 王定一;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的起點是物尛生產[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3 蔣凡;;中國古文論體系探索[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0年04期
4 孫顯元;關于開展哲學應用研究的建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5 焦垣生;;全面領會鄧小平的文藝思想[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6 周平軒;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重構[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7 邢雪梅;試論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yè)財務管理理論體系[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8 張遠新;江澤民文化思想的理論體系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3期
9 李松林;;主體教育研究:視野、論域與方法[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10 趙果慶;;從自組織理論看鄧小平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體系[J];云南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保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問題域探析[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陳穎;;編輯學者化片論[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3 徐統仁;;鄧小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思想及理論特色淺析[A];山東省科協農科學會群、山東省農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朱祥坤;郭躍玲;何學賢;楊淳;張巧大;;過渡族元素同位素分異理論體系及其在全球環(huán)境變化研究中的應用[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四——“十五”地質行業(yè)重要地質科技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5 巫孟還;;地震災害保險新理論體系[A];中國地震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8年
6 劉芳;萬朝均;王沖;;建筑材料課程教學體驗[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7 吳杰;;建立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廣義經濟學理論體系為當代共產主義運動做出新貢獻[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8 王東良;;對周期性中長距離項目訓練理論體系與實踐操作的再認識[A];甘肅省第十一屆運動會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9 趙瑞華;;論一脈相承、內在統一的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10 彭蕾;孫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和價值研究[A];陜西社會科學界第3屆學術年會輝煌6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專題論壇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錫誠;文化發(fā)展和研究需要成熟的理論體系[N];學習時報;2006年
2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于建華 劉光明 季明;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N];人民日報;2011年
3 范鵬;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N];甘肅日報;2007年
4 自治區(qū)黨委講師團邋張金銘;正確理解旗幟、道路、理論體系之間的關系[N];寧夏日報;2007年
5 ;寶貴財富 行動指南[N];光明日報;2009年
6 馬惠軍 黃天明;全軍首屆裝備經濟理論研討會結束[N];解放軍報;2010年
7 陜西師范大學文科部主任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陳答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N];陜西日報;2010年
8 中共桂林市委黨校經濟管理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桂林市經濟學學會副會長、桂林旅游學會副會長 陳憲忠;黨的宏偉目標是社科界的新使命[N];桂林日報;2011年
9 王壽林邋葉海源 傅頑璐;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N];解放軍報;2008年
10 劉魯山;高舉旗幟 科學發(fā)展[N];大同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瑞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結構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戴繼天;論研究生德育理論體系的獨立構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朱佳濱;短道速度滑冰戰(zhàn)術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應用[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4 陸璐;我國高水平運動員競技體育精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慧竹;中國博物館學理論體系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徐雪琪;基于統計視角的數據挖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7年
7 宋吉玲;中國特色現代化理論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馮建國;煤炭基地水污染及防治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9 王先濱;中國古代推拿按摩史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10 徐瑛;《內經》理論體系的科學美學思想[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啟迪;體育政策學構想[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2 葉慧娜;水資源會計的理論架構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3 于冬波;生態(tài)城市規(guī)劃中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潘向明;后發(fā)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理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哲;鄧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體系探析[D];吉林大學;2007年
6 苗蕓;水環(huán)境會計的理論框架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7 趙亞芝;張聞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周曉梅;綠色飯店理論與相關設計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陳文昆;當代大學生廉政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陳祥偉;面向設備工程的監(jiān)理服務體系研究與實現[D];重慶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516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anlilunwen/zhanlueguanli/179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