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近代科技發(fā)展道路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4 10:12
本文關鍵詞:中日兩國近代科技發(fā)展道路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洋務運動 明治維新 科技觀 科學體制化 科技引進
【摘要】:科學技術對一個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明治維新之后,日本開始走上富民強國的道路,二十世紀初已經躋身于發(fā)達國家之列;而同時期的中國也開展了洋務運動同樣引進發(fā)展西方先進技術,卻沒能讓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外學者們主要從兩國的政治、文化因素等方面探討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的原因,但很少從科學技術自身發(fā)展的角度去尋找原因。因此,對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及其科技觀進行全面地比較分析,有利于找出中國近代科技遠遠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對當今中國科技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變革目的都是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在變革內容上,洋務派以學習西方先進軍事為主,而明治維新除了引進西方科技外,還進行了較徹底的體制改革。出現這一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國的科技觀不同!爸袑W為體,西學為用”這一科技觀作為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對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技術在更深層次上植根于特定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思想觀念,“中學為體”的思想阻止中國向西方學習這些體制和觀念,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就得不到支撐和保障。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出現的“和魂洋才”思想,對日本科學教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昂突暄蟛拧彼枷刖哂休^強的包容性和應變能力,推動東西方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日本注重學習西方體制,西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得到保障。 由于科技觀的差異,中日兩國在教育模式、人才培養(yǎng)方式、科技引進和發(fā)展策略上等方面表現迥異。日本采用西方教育模式,而此時的中國依舊采用科舉教育制度。中國只注重科學的應用,不求甚解地直接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日本卻是從制度和科學學問上著手,逐漸實現技術的本土化,并建立自己的科學體系,發(fā)展本國科技。 科學體制化是科學發(fā)展的組織基礎,能夠在制度上保障科學的發(fā)展。比較中日在現代技術教育體系的建立、學術組織的興起、研究機構的成立等方面的差異,不難發(fā)現科學體制化的落后是近代中國科學技術落后的根源之一。中國未能實現科學體制化,是洋務運動沒能實現強兵富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321.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肖興安;熊家國;;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洪春;論日本明治維新與農業(yè)發(fā)展[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劉義程;;中國與日本的現代化之路——以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為中心[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李勝臣;;論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差異——以兩者結局不同之成因為視域[J];現代交際;2009年12期
5 陳光明,周翠嬌;曾國藩、李鴻章與近代留學[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118496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anlilunwen/keyanlw/118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