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釋方法的位階與運用
本文選題:文義解釋 + 目的解釋。 參考:《中國法學》2008年05期
【摘要】:刑法解釋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位階關系。刑法解釋方法的位階應當在三個層面展開:刑法解釋應以維護刑法安定性優(yōu)先,兼顧促進刑法正義性為價值目標,這是刑法解釋方法位階的價值維度;刑法解釋應遵循文義解釋→體系解釋→歷史解釋→目的解釋→合憲性解釋的運用順序,這是刑法解釋方法位階的序列維度;在可能文義之界限點上,文義因素絕對優(yōu)先,在可能文義的界限內,目的解釋居解釋之冠,合憲性解釋是對其他解釋方法結論的最后檢驗,這是刑法解釋方法位階的效力維度。解釋刑法時應運用與遵循這種位階關系。
[Abstract]:There is a certain rank relation between the methods of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The order of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criminal law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ree levels: the first i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criminal law, and the other is to promote the justice of criminal law, which is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hierarchy of methods of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should follow the sequence of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which is the sequential dimension of the hierarchy of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methods. Within the limits of possible mea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purpose occupies the highest position in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s the final test of the conclusion of other interpretation methods, which is the validity dimension of the hierarchy of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criminal law. This kind of rank relation should be applied and followed when interpreting criminal law.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基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南湖杰出青年法學者項目”資助
【分類號】:D9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蘇彩霞;;刑法價值判斷的實體性論證規(guī)則[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2 陳興良;刑法教義學方法論[J];法學研究;2005年02期
3 蘇彩霞;;實質的刑法解釋論之確立與展開[J];法學研究;2007年02期
4 梁根林;罪刑法定視域中的刑法適用解釋[J];中國法學;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說與宋元法律[J];蒲松齡研究;2009年03期
2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舊派理論對《欽定大清刑律》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3 何俊;;論合同詐騙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蔣志如;;兩條道路如何抉擇?——對《變法、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一文的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5 陳銀珠;;刑法解釋的立場選擇:客觀解釋論之提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6 黃云波;;未遂犯的處罰根據(jù)——兼談犯罪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7 姜柏生;;患者隱私權保護中的權利沖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呂明;;論法律原則的選擇適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趙擁軍;;在規(guī)則沖突中尋求生命權緊急避險的支撐——以“大多數(shù)”語境下的行為功利主義為標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10 劉振東;;論刑法中客觀主義的合理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禮華;;死刑問題探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袁雪;;無需法律的秩序——當代社會中非國家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探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金承光;;從法律邏輯學的視角審視規(guī)范邏輯[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4 李道剛;;論法律解釋的“歷史性”問題[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5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6 劉紅嬰;;論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7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劉力鋒;;確定性之美:羅馬法對萊布尼茨法哲學思想的影響[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馮克乃;;利益均衡理論及其在民事審判中的運用[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10 王純兵;;試從利益衡平角度談建立我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配置的法律制度[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方興順;TRIPS協(xié)定下地理標志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華;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對外轉讓程序限制二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許t樥,
本文編號:2008692
本文鏈接:http://lk138.cn/falvlunwen/xingfalunwen/200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