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遜晚期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解析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語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7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旭;探析杰姆遜后現代美學理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2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袁文彬;;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李明;;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與大眾文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張勁松;;擬真時代:鮑德里亞媒介理論的后現代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程金福;論廣告藝術的形成及其藝術特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吳強;后現代主義建筑的美學釋義[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8 侯衛(wèi)平;王桂亭;;電視文學片的誤區(qū)[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陳勇;崔瑛;;大眾傳媒時代的“語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武立輝;;廣告的后現代性芻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倍雷;徐立偉;;大眾傳媒背景下的審美教育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呂尚彬;;后現代廣告:人本觀廣告的新形態(tài)[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3 王麗;;技術中的符號[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4 陳雪;劉泰然;;反現代性與復魅之詩——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話修辭[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琳;;缺席的“在場”——試析紀錄片《東》中的現實觀[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6 李為君;;和諧社會視閾下的青年文化認同危機[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7 白紅兵;;媒體狂歡的文化邏輯[A];“雙三角論壇:國際大都市群理論與中國當代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殿元;;廣告文化消費至上觀的價值批判[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何海兵;;后馬克思主義理論評介[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10 曹山柯;;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嬗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波;“第三代”詩歌論[D];南開大學;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4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軍府;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藝虹;世紀之交都市言情劇的情愛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許心宏;文學地圖上的城市與鄉(xiāng)村[D];浙江大學;2010年
9 李匯;現代性視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戲劇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劉強;全媒體時代中國電影批評的“元批評”[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聞婧;古代青銅器紋飾與傳統(tǒng)建筑彩畫紋飾的語義探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連青;后現代廣告設計語言的風格及其操縱性[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王傳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陽功慶;論特雷·伊格爾頓的文化批評觀[D];湘潭大學;2010年
8 李萍;春節(jié)晚會的意識形態(tài)幻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陳琦;大眾文化敘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牛欣;新時期以來張愛玲形象的重構[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1617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1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