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燕行錄”研究的歷時性考察
本文選題:“燕行錄” + 中國“燕行錄”研究。 參考:《東疆學刊》2016年01期
【摘要】:中國的"燕行錄"研究已經形成一門新的學科,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燕行錄"研究主要包括文化價值研究、總體研究、作家作品研究、跨學科研究以及文獻學研究五個方面;"燕行錄"研究中,中、朝、韓的研究各有側重,因此,今后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帶有具體問題意識的研究。此外,新的視角和方法的革新也非常迫切。
[Abstract]:The study of Yanxinglu in China has formed a new subject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 The study of Yanxinglu mainly includes five aspects: the study of cultural value, the general research, the study of writers and works,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and the study of philology. In the future, there is a need for systematic, with specific problem awareness of the study. In addition, new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innovation are also very urgent.
【作者單位】: 延邊大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200-413050008
【分類號】:I31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漆永祥;;關于“燕行錄”界定及收錄范圍之我見[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年05期
2 汪銀峰;;域外漢籍“燕行錄”與東北方言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3 漆永祥;;關于《燕行錄全集》之輯補與新編[J];文獻;2012年04期
4 金敏鎬;;朝鮮時代《燕行錄》所見中國古典小說初探[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寧俠;李嶺;曹永年;;為“燕行錄學”的構建吶喊[J];中國圖書評論;2012年10期
6 王廣義;許娜;;朝鮮“燕行錄”文獻與中國東北史研究[J];學術交流;2011年05期
7 樸香蘭;;燕行錄所載筆談的文學形式研究——以洪大容與樸趾源為中心[J];世界文學評論;2011年02期
8 王禹浪;程功;劉加明;;近二十年中國《燕行錄》研究綜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9 王政堯;略論《燕行錄》與清代戲劇文化[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年03期
10 王政堯;《燕行錄》初探[J];清史研究;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政堯;;朝鮮《燕行錄》著者愛戲辨析[A];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五輯)[C];2013年
2 韓東洙;;18世紀朝鮮《燕行錄》與北京紫禁城——以儀禮空間之分析為中心[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七輯 )[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李波;也看《燕行錄研究》[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賴德勝;圖書的時間價值[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關亞新 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朝鮮使臣在遼西見到的“花草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韓龍浩;19世紀《燕行錄》中的中國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李根碩;朝鮮的中國想像與體驗(從17世紀到19世紀)[D];北京大學;2012年
3 楊昕;“朝天錄”中的明代中國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樸青梅;《燕行錄》中的中國知識分子形象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2 顏寧寧;金景善的《燕轅直指》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劉軼倫;朝鮮文獻《燕槎錄》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4 葛麗艷;《燕行錄》中明代朝鮮使臣詩歌用漢典研究[D];魯東大學;2015年
5 李春梅;《燕行錄全集》中的醫(yī)學史料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1年
6 王玲玲;明代朝鮮朝使臣登州詩歌研究[D];魯東大學;2013年
7 曹娟;“朝天錄”中的明代北京藏傳佛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9522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xiandaiwenxuelunwen/209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