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器樂論文 >

論樂的性質(zhì)及其義理化進(jìn)程

發(fā)布時間:2018-05-03 01:07

  本文選題:《樂經(jīng)》 + 雅樂 ; 參考:《孔子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樂作為六藝之一,在其形成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形態(tài):第一階段是基本形態(tài),其特征是詩、樂、舞的三位一體,載體是周公所整理的六代樂舞;第二階段是經(jīng)典形態(tài),伴隨著禮儀活動的興衰,詩、樂關(guān)系開始分離,形成了以"樂德"為核心的樂用體系;第三階段是義理形態(tài),"禮崩樂壞"之后,雅樂的演奏系統(tǒng)遭到嚴(yán)重破壞,儒家學(xué)派開始從學(xué)理上對《樂經(jīng)》進(jìn)行整合。
[Abstract]:As one of the six arts, music has experienced different development for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 the first stage is the basic for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inity of poetry, music and dance, the carrier of which is the six generations of music and dance arranged by Zhou Gong, and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classical form.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etiquette activ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began to separate, forming a music system with "Le de" as the core. The third stage was the form of righteousness and theory. After "ritual collapse and music destruction", the performance system of elegant music was seriously destroyed. The Confucian school began to integrate the Book of Music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or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先秦樂官制度與歌詩研究”(項目編號:10SSXT12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609.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維平;;中國與東亞諸國的雅樂及重建雅樂的思考[J];中國音樂;2011年02期

2 鄭莉;;明代太常樂官考[J];內(nèi)蒙古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2期

3 金千興;奚治茹;;金千興《心韶金千興舞樂七十年》節(jié)選[J];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2期

4 ;音樂知多少[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5 楊賽;洪艷;;樂從和[J];人民音樂;2011年07期

6 王小盾;;明朝和高麗的音樂交往:1368—1373年[J];中國音樂學(xué);2011年03期

7 李f ;;“拂舞”溯源[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5期

8 宋梅;;古琴遇知音[J];神州;2011年16期

9 蘇丹;;漢樂四品考略[J];作家;2011年16期

10 付文娟;;音樂雅俗問題的現(xiàn)狀研究綜述[J];神州;2011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照東;;論蒙元宮廷音樂及其文化藝術(shù)價值[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歡;“新雅樂”為哈輝導(dǎo)航[N];音樂周報;2009年

2 記者 朱良駿;文博會音樂分會場啟幕[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啟民;赤峰雅樂 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N];赤峰日報;2010年

4 景作人;“雅樂”的高妙境界[N];音樂周報;2002年

5 海兒;中國舞蹈學(xué)者赴日參加雅樂慶典活動[N];中國藝術(shù)報;2008年

6 記者 潘一峰;弘揚南宋文化 延續(xù)城市文脈[N];杭州日報;2009年

7 張琬麟;扮靚動作人生[N];中國服飾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白煒;向世界傳播“中國之聲”[N];中國文化報;2011年

9 從周;鑒別音樂[N];西南電力報;2000年

10 和麗昆;玄妙的納西古樂[N];中國檔案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張小梅;唐代中日音樂文化交流史專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4年

2 曹貞華;西周至唐宮廷雅樂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3 王維;日本筑前琵琶(八洲流)音樂和傳承體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倩;西漢雅樂發(fā)展探析[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2 路佳琳;北宋景yP—嘉yP年間的雅樂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xué);2012年

3 聶叢竹;中國雅樂在朝鮮半島的傳播與流變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4 李曉龍;五代十國時期音樂及其文學(xué)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2年

5 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xué)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D];西北大學(xué);2005年

6 吳露艷;魏晉南朝雅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李明明;中國古代雅樂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08年

8 彭勇;他山之石,可否攻玉[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任飛;論“商”聲與“商”調(diào)[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10 汪潤鋒;先秦儒家樂論的倫理美學(xué)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18362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qiyueyz/18362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e5e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