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音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6 02:04
【摘要】:南音,即“福建南音”,是中國傳統音樂中最為古老的樂種之一,是采用閩南方言演唱,流行于福建南部泉州、廈門、漳州等地區(qū),以及臺灣省、東南亞各國華人閩南方言地區(qū)。本論文以南音音律研究為主旨,從定律之琵琶,定音之洞簫入手,以證實南音之音律,認識南音之樂調,進而厘清南音形成之時代,探索南音音律之形態(tài)特征。南音琵琶四相九品,這是在梨形曲項四柱琵琶華化改制后的形制。其梨形曲項、橫彈、左手拇指按弦取音,可謂琵琶早期入華之遺留;它的四相九品、純律,則是華夏之正聲。就其完全華化的歷史時期,筆者認為下限可在南宋或宋、元之際。南音琵琶為純律,其淵源追溯可至中古之琴律、阮咸之音律。南音至今恪守“以弦定律,以管定音”的傳統。南音琵琶相、品音位一經設定,其相、品,包括與空弦散聲之間的音高比率,隨即就已確定,不會改變。因此,南音琵琶雖須洞簫定音,但它卻可為應律樂器。中國豎吹之笛,自兩漢到魏晉,其筒音為角聲,荀勖笛循此制。唐傳尺八形制則有所不同,笛體(筒音)與背孔呈八度。南音洞簫,前不同于荀勖之笛,后不同于明、清之簫,而承續(xù)唐傳尺八,是我國豎吹笛、簫的一個獨特支脈。南音洞簫,就其形制、音律言,下限亦在南宋。南音洞簫之音律與南音琵琶同一。南音洞簫,是南音設定音高的標準器,亦可認為是“以管寫聲”,即以洞簫之音孔,模定琵琶之音律;也可以認為是“以管定音”,它的指孔音位,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定著琵琶相、品之設置。南音琵琶、南音洞簫,弦、管音律完全吻合,亦僅為南音所獨有。南音樂調用九律,四個管門。其中,五空管八律,有應聲“(?)”(~#c~1)一律,為“八音之樂”,此可追溯至隋代之“八音之樂”,且包含了倍思管和五空四僅管。倍思管六律,為D宮下徵音階缺“清角”“G”(思);五空四僅管六律,為C宮正聲音階缺“變徵”“#F”((?))。此外,四空管屬F均,采用F宮正聲音階缺“變徵”“B”(僅)的六聲音階;以及F均C宮下徵音階缺“清角”“F”((?))的六聲音階。以上倍思管、五空四管以及四空管的樂調音階均不使用第四級音“清角”(均主)或“變徵”(生律五度圈中最后一律),此可謂南音樂調之特色。從南音樂調音階體系來看,其琵琶四相之形制可認為是早期梨形曲項四柱琵琶之遺留,其余十品即是在四相基礎之上的拓寬、延展。南音樂調中使用純律與五度相生律的“復合律制”。此律制是根據弦的發(fā)聲之物理特性,即以二倍音、三倍音、五倍音為生律基礎,實際上就是弦律。就此,可以說,中國純律的音樂實踐不僅在琴,而且還在南音,且至今不絕如縷。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2.1
【圖文】:
邱瓊蓀將此法稱為“淲次法則’’32,這種“淲次法則”,亦是“龜茲琵琶”逡逑調弦的基本法則,是當時梨形曲項琵琶入華時的定弦法。王光祈列舉的四弦四柱的逡逑音位排列33。(見圖1)逡逑圖1:逡逑笫邋笫笫第逡逑—邋二三西逡逑弦邋E邋豆弦逡逑一p邐?邐^5一苑"戶逡逑?邐第一柱(R拉丨白名“食指”)逡逑D邋S邋p逡逑—bi ̄rs ̄bB ̄^第二柱(兩拉彳白名“古代中士^>逡逑邐邐邐邐邐邐邐—笫三注(阿拉伯名“名指,>逡逑乜邋A邋U邋U逡逑邐笫四注(閑拉泊名“小指?〉逡逑|F邐bE邋|*>A逡逑圖1中,按照四度定弦法,第一弦為C;第二弦則為F;第三弦為咤;第四弦逡逑為be。散聲與第一柱之間為全音。第一弦的第四柱F,與第二弦的空弦散聲同;第逡逑二弦的第四柱B,與第三弦的空弦散聲同;第三弦的第四柱為be,與第四弦的空弦逡逑散聲同。如此定弦的烏德,四弦共有二十音,除去重復音高,實際得十七聲。逡逑三、歌舞伎樂中的琵琶與阮咸逡逑1、琵琶逡逑隋、唐時期,琵琶成為歌舞伎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琵琶”漸而成為梨形曲逡逑項琵琶的專稱,中國本土圓形直項琵琶逐漸定名為“阮咸”。逡逑隋、唐時期的琵琶應用廣泛!端鍟肪硎濉毒挪繕贰分
而“柱下之距離”邋c角的弦度,則要比e節(jié)點之弦度,減短了邋1.5分。假逡逑如以此等腰梯形之柱底長為2分,而“柱下之距離”邋c角的弦度,則要比e節(jié)點之逡逑弦度,減短了邋1分。弦短則音高,如此測弦度算音律,是不可能準確的。(見圖8)逡逑圖8:正倉院阮咸柱位形狀。逡逑-103-逡逑
亦可證明上引陳e獨質欏匪災晃。林谦三在《东褤屩器考》中,亦辶x鮮褂昧順耬獨質欏返惱庠蛭南,并将琴、肉S獺⑷鈧瘴、柱、萍婘图比较。(见辶x賢跡梗╁義賢跡梗毫智抖搶制骺肌非、肉S獺⑷鈧瘴弧⒅、品比劫t。W6辶x先鑠義希祝殄危掊危e義希海卞?邋?逦邋1邋逦逦-逦逦辶x希保沖澹殄義仙縣澹插危插危。插??逦!辶x細翦澹沖澹齲浚澹沖澹玻蟹鄭義希海村邋五危村邋五義舷洛義希掊五邋邋澹靛五邋澹瘢㈠義詳灣義現繡澹插澹危跺邋五五義細翦義希沖五邋澹峰危у澹澹蓿福村危擔垮五澹稿義希卞澹村澹危稿邋五義舷洛義細簦插?辶x希保卞澹㈠危叮繡義?2邋OX義希保沖濉觥鰣侮灣義希保村澹危擔義希村濉,与辶x希常襄義希,?邋隇沉x希錘籩幸舴鐘胄橄呶蛘咚義賢跡,琴之三晖,即为三准。肉S討鬧肭偃急冉希導噬轄齟锏攪飼僦義希保埃叮廴眨萘智搶制骺跡郟停藎本喝嗣褚衾殖靄嬪紓保梗叮玻海玻矗梗義希保埃擔義
本文編號:2804518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2.1
【圖文】:
邱瓊蓀將此法稱為“淲次法則’’32,這種“淲次法則”,亦是“龜茲琵琶”逡逑調弦的基本法則,是當時梨形曲項琵琶入華時的定弦法。王光祈列舉的四弦四柱的逡逑音位排列33。(見圖1)逡逑圖1:逡逑笫邋笫笫第逡逑—邋二三西逡逑弦邋E邋豆弦逡逑一p邐?邐^5一苑"戶逡逑?邐第一柱(R拉丨白名“食指”)逡逑D邋S邋p逡逑—bi ̄rs ̄bB ̄^第二柱(兩拉彳白名“古代中士^>逡逑邐邐邐邐邐邐邐—笫三注(阿拉伯名“名指,>逡逑乜邋A邋U邋U逡逑邐笫四注(閑拉泊名“小指?〉逡逑|F邐bE邋|*>A逡逑圖1中,按照四度定弦法,第一弦為C;第二弦則為F;第三弦為咤;第四弦逡逑為be。散聲與第一柱之間為全音。第一弦的第四柱F,與第二弦的空弦散聲同;第逡逑二弦的第四柱B,與第三弦的空弦散聲同;第三弦的第四柱為be,與第四弦的空弦逡逑散聲同。如此定弦的烏德,四弦共有二十音,除去重復音高,實際得十七聲。逡逑三、歌舞伎樂中的琵琶與阮咸逡逑1、琵琶逡逑隋、唐時期,琵琶成為歌舞伎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琵琶”漸而成為梨形曲逡逑項琵琶的專稱,中國本土圓形直項琵琶逐漸定名為“阮咸”。逡逑隋、唐時期的琵琶應用廣泛!端鍟肪硎濉毒挪繕贰分
而“柱下之距離”邋c角的弦度,則要比e節(jié)點之弦度,減短了邋1.5分。假逡逑如以此等腰梯形之柱底長為2分,而“柱下之距離”邋c角的弦度,則要比e節(jié)點之逡逑弦度,減短了邋1分。弦短則音高,如此測弦度算音律,是不可能準確的。(見圖8)逡逑圖8:正倉院阮咸柱位形狀。逡逑-103-逡逑
亦可證明上引陳e獨質欏匪災晃。林谦三在《东褤屩器考》中,亦辶x鮮褂昧順耬獨質欏返惱庠蛭南,并将琴、肉S獺⑷鈧瘴、柱、萍婘图比较。(见辶x賢跡梗╁義賢跡梗毫智抖搶制骺肌非、肉S獺⑷鈧瘴弧⒅、品比劫t。W6辶x先鑠義希祝殄危掊危e義希海卞?邋?逦邋1邋逦逦-逦逦辶x希保沖澹殄義仙縣澹插危插危。插??逦!辶x細翦澹沖澹齲浚澹沖澹玻蟹鄭義希海村邋五危村邋五義舷洛義希掊五邋邋澹靛五邋澹瘢㈠義詳灣義現繡澹插澹危跺邋五五義細翦義希沖五邋澹峰危у澹澹蓿福村危擔垮五澹稿義希卞澹村澹危稿邋五義舷洛義細簦插?辶x希保卞澹㈠危叮繡義?2邋OX義希保沖濉觥鰣侮灣義希保村澹危擔義希村濉,与辶x希常襄義希,?邋隇沉x希錘籩幸舴鐘胄橄呶蛘咚義賢跡,琴之三晖,即为三准。肉S討鬧肭偃急冉希導噬轄齟锏攪飼僦義希保埃叮廴眨萘智搶制骺跡郟停藎本喝嗣褚衾殖靄嬪紓保梗叮玻海玻矗梗義希保埃擔義
本文編號:280451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musictheory/280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