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眾眼中的“異國情調”——從《圖蘭朵》看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對其音樂的不同理解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偉;民歌辨識之我見[J];衡水師專學報;2003年02期
2 杜亞雄;民族音樂學的論文寫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徐元勇;界說“明清俗曲”[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4 楊沐;中國音樂形態(tài)理論建設與漢族中心論問題[J];音樂研究;2000年01期
5 潮魯;談蒙古族民歌器樂化發(fā)展[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6 汪平;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唱詞格式(下)[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董曉;論中國民歌的體裁與風格[J];平原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張紅霞;;簡談中國民歌的歷史嬗變與現(xiàn)代創(chuàng)編[J];齊魯藝苑;2005年04期
9 陳新漢;關于民謠的哲學思考[J];唯實;2003年Z1期
10 周輝國;如何對待民歌認識上的差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戴寧;太湖地區(qū)民間信仰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2 王小龍;揚州清曲音樂穩(wěn)態(tài)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3 黃永健;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中的位置[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莉;廣西漢族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民族發(fā)展[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志遠;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民族特色的形態(tài)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郭小剛;我國漢族民間音樂現(xiàn)狀的三種模式及其社會心理背景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周文林;“爬山調”的語言藝術及音樂形態(tài)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5 魏琳琳;二人臺音樂形態(tài)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華;文化視角下的聲樂藝術[D];山西大學;2005年
7 丁艷;江蘇民歌曲調邏輯因素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一芳;鄂西南土家族燈歌的特點及演唱藝術初探[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9 晏曉東;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板路唱腔音樂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丹;河南箏樂藝術風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君良;;《聲樂錄音百年傳奇史》(十)[J];歌劇;2011年09期
2 苗青;;來自心靈的聲音——二十世紀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對我們的啟示[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3 張愛和;;羅素·沃森:再現(xiàn)精彩美聲[J];視聽技術;2009年08期
4 苗香蕊;;詠嘆調《漫步街上》的創(chuàng)作特點及演唱分析[J];大舞臺;2011年06期
5 丁娜;;《茉莉花》音樂元素的再度演繹[J];大舞臺;2011年08期
6 張賀香;;試論自然地歌唱[J];藝術百家;2010年S2期
7 王元艷;;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主人公咪咪的二度創(chuàng)作[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畢永光;普契尼《三聯(lián)劇》壓軸上演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2 趙世民;讓普契尼穿上和服[N];音樂周報;2002年
3 余鳳高;普契尼創(chuàng)作《圖蘭朵》[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王琳;國內外專家盛贊國家大劇院版《圖蘭朵》[N];光明日報;2008年
5 施青;國家大劇院歌劇節(jié)完美謝幕[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劉蘭;《西部女郎》——大人物與小角色[N];音樂周報;2008年
7 史君良;一流音質 一流演唱[N];音樂周報;2007年
8 楊燕迪;《波西米亞人》的詩意[N];文匯報;2002年
9 陳立;一部有關中國的歌劇[N];音樂周報;2005年
10 全國政協(xié)委員 趙麗宏;在貝多芬故鄉(xiāng)聽音樂會[N];中國藝術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丹;歌劇《圖蘭朵》中兩位女性人物音樂形象的比較[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2 許波;論普契尼女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及其在聲樂教學中的藝術價值[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3 易伶;初探普契尼女高音詠嘆調的風格及演唱[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4 姜曉;歌劇詠嘆調《晴朗的一天》的音樂分析及演唱提示[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周南;普契尼四首女高音詠嘆調特點與演唱風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蔣毅;從歌劇《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徐凱;《圖蘭多》的創(chuàng)作心理和藝術特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崔琳;談普契尼著名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風格[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9 郭瑾;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藝術風格與演唱特色之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蘇艷麗;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演唱風格及演唱技巧的比較與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1002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musictheory/27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