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凱聲樂作品《牡丹亭》的跨界美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文鋒;;是喜還是悲?——論《牡丹亭》的悲劇性[J];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2 王瑜瑜;;世態(tài)人情本千面 何妨軒輊等云泥——《牡丹亭》問世后的遭際[J];文史知識;2019年09期
3 毛譽澄;;扭曲·扼抑·偽形——試論子弟書對于《牡丹亭》的改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年12期
4 李艷兵;;民俗學視閾下的《牡丹亭》[J];戲劇之家;2019年15期
5 周碧瑩;;《牡丹亭》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比較閱讀[J];智庫時代;2019年35期
6 施旭升;;關(guān)于中國樂文化傳統(tǒng)視域下的《牡丹亭》評價問題——兼與朱恒夫等商榷[J];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08期
7 馮帆;;淺議“文化自覺”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以《牡丹亭》汪氏譯本為例[J];文教資料;2016年26期
8 劉佳明;;芭蕾舞劇《牡丹亭》的舞蹈形象塑造[J];北方音樂;2017年07期
9 周固成;;《牡丹亭》的詠劇詩傳播[J];文教資料;2016年34期
10 李io;秦蓓蓓;;《牡丹亭》的述說——一種發(fā)展文化人類學的解析[J];中國藝術(shù)時空;201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健;;明末清初的“《牡丹亭》熱”[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2 董雁;;明清江南閨閣女性的《牡丹亭》閱讀接受[A];東方叢刊(2009年第4輯 總第七十輯)[C];2009年
3 宋玲玲;陳勇;;接受美學視野下白之的《牡丹亭》翻譯研究[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4 陳志勇;;《牡丹亭》主題“以情反理說”獻疑[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5 朱偉明;;“戲上也有好文章”——略論《牡丹亭》文本閱讀與接受的特點及意義[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6 蔣宸;;《牡丹亭》在清代文人群體中的傳播與品鑒[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7 朱萬曙;秦軍榮;;文學史書寫與《牡丹亭》的經(jīng)典化[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8 白先勇;單昕;;姹紫嫣紅《牡丹亭》[A];東方叢刊(2005年第1輯 總第五十一輯)[C];2005年
9 鄭元祉;劉禹;;《牡丹亭》的讀法:“發(fā)乎情,止乎禮義”[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10 王永恩;;傳奇《西樓記》與《牡丹亭》之比較[A];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峰學術(shù)論壇論文選集[C];201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于帆;復(fù)興戲曲碼頭 重振國粹榮光[N];中國文化報;2016年
2 本報記者 周淵;離開“呀咳哎UU稀保賭檔ねぁ吩趺慈美賢馓鑫兜繹N];文匯報;2019年
3 黃銳爍;三重對話:《牡丹亭》、戲曲與觀眾[N];文學報;2019年
4 本報記者 韓業(yè)庭;盱河高腔·鄉(xiāng)音版《牡丹亭》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N];光明日報;2019年
5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王嘉敏;百年老戲《牡丹亭》重返青春[N];北京商報;2017年
6 金昱杉;老銀飾上的《牡丹亭》“劇照”[N];中國藝術(shù)報;2018年
7 杭州師范大學文創(chuàng)學院 郭梅;越劇舞臺上的《牡丹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8 舒樂;觀盱河高腔·鄉(xiāng)音版《牡丹亭》有感[N];撫州日報;2018年
9 堵力;《牡丹亭》里沒有芭蕾[N];中國青年報;2009年
10 江西撫州市委書記 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肖毅;唱響湯顯祖這出大戲[N];光明日報;201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燕飛;《牡丹亭》的傳播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5年
2 張雪莉;《牡丹亭》評點本、改本及選本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3 周立;意義生產(chǎn)與社會行動[D];復(fù)旦大學;2010年
4 王琦;湯顯祖戲曲文本敘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宏瑜;《牡丹亭》用韻研究[D];渤海大學;2019年
2 張楠;《牡丹亭》兩個英譯本中下場詩的對比研究[D];深圳大學;2018年
3 夏敏;詩學操控—《牡丹亭》兩譯本的比較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4 秦怡梵;論《牡丹亭》敘事中的虛幻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19年
5 阮欣欣;欒凱聲樂作品《牡丹亭》的跨界美[D];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
6 張娜娜;譯者主體性視角下的《牡丹亭》汪譯本修辭翻譯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7 肖虹;《牡丹亭》的經(jīng)典化歷程[D];天津師范大學;2018年
8 江博涵;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國內(nèi)外傳播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年
9 巫丹丹;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昆劇《牡丹亭》研究[D];山西大學;2018年
10 王白鴿;《牡丹亭》在韓國的傳播與接受[D];山西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7793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musictheory/267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