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影響源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12-23 21:33
本文關鍵詞: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影響源探析 出處:《中南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一項科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的,它體現(xiàn)著科學技術的繼承和發(fā)展,一切科學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都是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之上進行,都在已有成果的影響之下進行,高等教育研究也不例外。論文或著作的參考文獻敘錄,記錄著可知的與可確認的研究者閱讀經(jīng)歷,指示著可知的與可確認的研究者學術淵源,因此,考察高等教育類期刊所發(fā)論文的參考文獻敘錄,統(tǒng)計人物、作品和思想的被引用頻率,淘選引用頻率最高的人物、作品和思想,可以呈現(xiàn)這種可知的與可確認的學術淵源。這種引用頻度可以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所受的影響、反映出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歷史與時代特征,并且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作為一個學科或領域的學科身份的確認與確立提供依據(jù)或支持。 以2006年高等教育類CSSCI來源期刊為抽樣,統(tǒng)計得出,在對中國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中,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受美國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和模式影響最大,其次受到日本、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蘇聯(lián)等國家影響。 在產(chǎn)生影響的人物研究中,蔡元培、潘懋元等學者位居前列。國外學者伯頓·克拉克(Clark,B.R.)、布魯貝克(Brubacher,J.S.)紐曼(Newman,J.H.)等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釋放影響。研究表明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重視師承關系,這一方面有利于學術薪火傳承,另一方面也會限制研究者的視野。國外學者影響力大于國內(nèi)學者,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缺乏真正教育家。 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產(chǎn)生影響的作品中,《蔡元培全集》、《鄧小平文選》、潘懋元著的《高等教育學》等著作持續(xù)釋放影響。國外著作中約翰·布魯貝克的《高等教育哲學》、伯頓·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紐曼的《大學的理念》等經(jīng)典著作影響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重視經(jīng)典著作閱讀,從經(jīng)典中汲取精髓,然而缺少對國外最新著作及最新學術成果的關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受到政治精英人物的影響。 對中國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產(chǎn)生影響的國內(nèi)思想引用頻率最高的是蔡元培的“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這一理論。劉獻君的“辦大學就是要辦一個氛圍”。其次是潘懋元、吳枚的“高等學校分為三類:'學術研究型大學和實用性職業(yè)技術型的高職高專,處于兩者之間的中間類型'。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產(chǎn)生影響的國外思想有伯頓·克拉克的政府、市場與學術三角權利關系的理論;約翰·布魯貝克的認識論和政治論為基礎的教育哲學理論;馬丁·特羅(Trow,Martin.)的教育階段劃分的理論;這一理論按入學率將高等教育劃分為精英、大眾、普遍高等教育,即精英(0%-15%)”、“大眾(16%-50%)”、“普遍(50%以上)”;阿什比(Ashby,E.)的“任何大學都是環(huán)境和遺傳的產(chǎn)物”理論,環(huán)境遺傳理論重視大學的環(huán)境和氛圍,重視大學文化底蘊的積累。這些產(chǎn)生影響的各理論中,集中反映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重視理論研究,而對大學政策和教育實踐關注較少。這些與近年來中國教育熱點問題密切相關。不足之處在于,我們學習閱讀國外理論時沒有深入挖掘其中思想,同時這些理論只是對高等教育研究理論上產(chǎn)生影響,對大學實際問題及運作模式影響不大。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649.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金娥;;高等教育研究論文中的“翻譯腔”[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0年04期
,本文編號:132556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shubaike/csscizb/13255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