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變革與學科進步——第三屆“新聞傳播學CSSCI來源期刊雙年會”會議綜述
本文關鍵詞:期刊變革與學科進步——第三屆“新聞傳播學CSSCI來源期刊雙年會”會議綜述
更多相關文章: 新聞傳播學 學術期刊 核心期刊 學術共同體 來源期刊 南京大學 現(xiàn)代傳播 傳播研究 數(shù)字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
【摘要】:正2013年4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成功主辦第三屆"新聞傳播學CSSCI來源期刊雙年會",包括《中國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研究》《現(xiàn)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等全國十余家新聞傳播學CSSCI期刊資深編輯匯集一堂,與黃旦、陳韜文、單波、吳飛、邵培仁、李立峰等新聞傳播領域著名學者進行對話,圍繞著"數(shù)字時代傳統(tǒng)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G210
【正文快照】: 2013年4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成功主辦第三屆“新聞傳播學CSSCI來源期刊雙年會”,包括《中國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研究》《現(xiàn)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等全國十余家新聞傳播學CSSCI期刊資深編輯匯集一堂,與黃旦、陳韜文、單波、吳飛、邵培仁、李立峰等新聞傳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俊慧;;“錢稿交易”與學術期刊的生存困境——以新聞傳播學科專業(yè)期刊為例[J];紅旗文稿;2005年07期
2 郭可;張軍芳;潘霽;;中美新聞傳播學學術傳統(tǒng)比較研究——兼談我國新聞傳播學的發(fā)展[J];新聞大學;2008年01期
3 任亞肅;段京肅;;新聞傳播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問題——CSSCI中幾組數(shù)據(jù)的分析[J];新聞界;2007年06期
4 陳力丹;臺灣新聞傳播學研究概況[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9年04期
5 陳力丹;當前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發(fā)展的十個要點[J];新聞實踐;2004年01期
6 陳力丹,朱至剛;新聞傳播學研究穩(wěn)步發(fā)展的一年——2004年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綜述[J];今傳媒;2005年05期
7 本刊編輯部;致讀者[J];國際新聞界;2005年05期
8 楊秀國;補短揚長 咬住“結合”不放松——與從媒體調(diào)到高校任教的同行談自我定位[J];新聞戰(zhàn)線;2005年10期
9 ;首屆“全國新聞學子優(yōu)秀論文評獲選獎”者名單[J];青年記者;2006年02期
10 魏墨青;;走近“未來傳媒人”[J];青年記者;2006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庚振;張戀戀;;試論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路[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新聞傳播碩士專業(yè)學位設置論證"課題組;方潔;鄭保衛(wèi);雷蔚真;李玉潔;;國外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情況研究報告 《關于設置新聞傳播碩士專業(yè)學位的考察與論證》附件二[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3 范建鳳;;當前學術評價機制的特點及其對高校學報工作的負效應[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8年論文集[C];2008年
4 白潤生;;要抓緊少數(shù)民族新聞學基本知識的普及工作[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5 關世杰;;十年來我國跨文化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定量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學科發(fā)展的瓶頸[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唐遠清;;創(chuàng)新實施綜合評議 完善學術評價體系——以新聞學與傳播學為例[A];新聞學論集(第25輯)[C];2010年
7 郭平;;媒體格局基礎理論探析[A];新聞學論集(第24輯)[C];2010年
8 劉銳;;從差序格局到團體互動:新浪微博空間中的知識生產(chǎn)與機會流動[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祝建華;;傳播研究國際化的國際經(jīng)驗:個人學術訓練與機構獎懲體制的影響[A];中國傳播學:反思與前瞻——首屆中國傳播學論壇文集[C];2002年
10 蘇格清;;回眸十五年(1990—2004)孝感報刊業(yè)的精干效能之路[A];湖北省社科期刊理論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辛苦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需要詩意灌溉的新聞傳播學學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祝建華 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教授;祝建華:新聞傳播學國際化不能忽視基礎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陳力丹;新聞傳播學:傳播科技與人文考量[N];學習時報;2011年
4 通遼日報社 陳鵬;試論文學表現(xiàn)與新聞傳播學的關系[N];通遼日報;2011年
5 譚天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質(zhì)化研究:新聞傳播學被忽視的分析工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記者 謝苗楓;2009廣東十大新聞人物揭曉[N];南方日報;2010年
7 ;新聞傳播學:理論·實踐·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3年
8 尹韻公;用“三個代表”開辟新聞傳播學新境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9 顧潛 李良榮;新世紀的新聞傳播學教材[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夏瓊;公信力的新聞傳播學解析[N];湖北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趙為學;論新聞傳播學話語分析理論的建構[D];上海大學;2008年
2 郭曉勇;我國體育報刊經(jīng)營策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3 廖圣清;20世紀90年代西方大眾傳播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張振亭;中國新時期新聞傳播學術發(fā)展史[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朱金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視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斌;大學校園廣告的新聞傳播學探析[D];廣西大學;2008年
2 夏建軍;英美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鮑衛(wèi)敏;高校視角的學報定位[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4 李皓;大學生微博使用與滿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王青;數(shù)字報經(jīng)營模式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潘辰雨;數(shù)字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的發(fā)展空間[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7 劉敬華;媒體與社會空間生產(chǎn)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許瑩;微博行動動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栗鑫;中國社會轉型期自殺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簡丹寧;傳播理論下的地鐵報探析及其在沈陽的發(fā)展策略[D];遼寧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7859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shubaike/csscizb/127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