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遼朝官員的考績與遷轉探賾

發(fā)布時間:2018-08-16 15:47
【摘要】:官員的考績與遷轉是遼朝職官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檢索并鉤沉相關石刻文字及文獻史料,發(fā)現(xiàn)遼朝官員任職有期,一般為三年。在官員任職期內(nèi),朝廷要組織相關部門定期對其品德、業(yè)績和年勞等進行考績。考績工作由相關的機構和官員來完成。經(jīng)過考績的秩滿官員,其職階遷轉方向大致為:職階遷升、留任進階、退閑不仕及"左遷"降黜等。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transfer of official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ao Dynasty official system. Search and hook related stone inscription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found that Liao Dynasty officials hold office fo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During the term of office, the court shall organiz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conduct periodic appraisals of their morality, performance, and annual lab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performed by the relevant agencies and officials. Aft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the rank transfer direction of rank officials is: rank promotion, stay in the rank and step, step down and "left transfer" deposed and so on.
【作者單位】: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遼史》史事補正”(12YJA77005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遼代石刻所見遼朝史事研究”(13BZS031)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K24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蔚;;遼朝的佛教政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宋丹;曹喜順;;遼朝漢族官員政治地位變遷分析[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3 王欣欣;;略論遼朝的鹽、酒專賣[J];蘭臺世界;2012年28期

4 王欣欣;;遼朝的貧富分化及其對策初探[J];蘭臺世界;2013年27期

5 王德忠;論遼朝部族組織的歷史演變及其社會職能[J];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06期

6 楊福瑞;遼朝移民問題研究[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韓光輝,張清華;關于遼朝戶口類型考察[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8 張志勇;遼朝選任官吏的方式考述[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劉建麗;西夏與遼朝關系述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魏特夫,馮家升,王波然;遼朝商業(yè)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霍宇紅;;淺談遼朝的歷史作用[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田廣林;;遼朝上京的營建及其劃時代意義[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王學勤;;從扎蘭屯出土的遼代窖藏錢幣談遼朝對北疆地區(qū)的開發(fā)[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4 李桂芝;;遼朝最高決策機構的職能及其演變[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5 顧婭麗;;外國使節(jié)使遼相關問題淺析[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郭康松;吳琦;;中原典籍的入遼及其貢獻[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韓生存;馬志強;;論西京大同在遼宋貿(mào)易中的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二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8 關樹東;;遼朝州縣制度中的“道”“路”問題探研[A];宋史研究論文集第十輯——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屆年會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馮永謙;彭云;張志立;;遼與高麗的關系[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田廣林;草原與大海的對話[N];光明日報;2007年

2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遼朝議政的獨特方式——捺缽制度[N];社會科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孫偉祥;后族與遼朝政治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2 高福順;遼朝科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楊浣;遼夏關系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晶;遼朝政權的滅亡[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2 邢忠利;遼朝契丹人文娛活動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3 洪嘉璐;遼朝民族意識探究[D];渤海大學;2016年

4 陳俊達;高麗遣使遼朝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葛志嬌;遼朝旌表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6 劉羽佳;遼朝統(tǒng)治區(qū)內(nèi)漢人的來源與重要作用[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7 楊柏怡;遼朝酒文化與民族文化交流[D];吉林大學;2008年

8 孫偉祥;遼朝帝王陵寢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宋丹;遼朝漢族官員政治地位變遷分析[D];渤海大學;2012年

10 趙瑞;遼朝戍邊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1864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tslw/21864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09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