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駐日公使與中日外交(1876-1911)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13:21
【摘要】:在晚清中國外交由傳統(tǒng)向近代轉(zhuǎn)型時期,中日關系逐漸成為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呈現(xiàn)出復雜而特殊的特點。駐日公使從何如璋到汪大燮,除受過新式西方教育的汪鳳藻、胡惟德等外,大多數(shù)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在與外界接觸中,思想觀念和對外認識尤其是對日本的認識有所深化和轉(zhuǎn)變。他們在民族危機日趨嚴重,中日關系逐漸緊張的關鍵時刻登上外交舞臺,成為中日外交關系中的重要角色。作為對日外交的前沿人物,他們是外交政策的執(zhí)行者,而非決策者,但并非被動地執(zhí)行外交政策,而是充分利用對世界的認識和國際法知識,為維護國家主權(quán)和民族尊嚴做出應有的貢獻。一方面在中日和平交往的過程中,致力于發(fā)展中日友好,推動雙方經(jīng)濟、政治、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動;另一方面,在中日外交問題的交涉中,從琉球問題、“崎案”、朝鮮問題到“間島”問題及東三省五案等,多能考慮全局,建言獻策,據(jù)理力爭,不負使命,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借鑒。然而,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中國積貧積弱的歷史背景下,駐日公使們的對日外交工作和實踐步履維艱,使他們的才智發(fā)揮和作用均受到局限。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52;D829;K313
本文編號:2779691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52;D829;K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熟村;中國近代外交家黎庶昌[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王魁喜;近代中日關系的開端——從一八七一年《中日修好條規(guī)》談起[J];東北師大學報;1981年01期
3 黃漢青;清朝駐日使臣的派遣和領事裁判權(quán)的行使[J];河北學刊;2003年06期
4 趙林鳳;;從同文館中走出的使日大臣——汪鳳藻[J];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5 彭南生;晚清外交官制及其俸薪制度的形成與變革[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6 楊雨青;中日關于設立領事問題的早期交涉[J];近代史研究;1992年02期
7 危兆蓋;清季使節(jié)制度近代化后斯的歷史考察[J];江漢論壇;1997年07期
8 夏泉;論晚清駐外使館的設立[J];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03期
9 林瓊;甲午之前清政府駐外公使的選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10 任云仙;;試析晚清駐外公使群體構(gòu)成與知識結(jié)構(gòu)[J];歷史檔案;2007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潘可新;近代出使人員與晚清社會的變革[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7969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jxds/277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