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經濟改革與大唐國運興衰
[Abstract]:The chaos of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great river is broken, and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re in the abyss of suffering. The war brought a devastating blow to the Tang economy, and the population was also reduced.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分類號】:K242;F1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愛華;;《任氏傳》與《聊齋志異》美狐形象的文化內涵[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2 劉洪強;;《周易·井卦》與《井底引銀瓶》之關系探微——兼論《周易·井卦》對《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3期
3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4 趙睿才;;發(fā)掘自己的靈魂——長吉詩理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崔文彬;;試論蘇軾的排佛[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方勝;羅芳芳;;“九華四俊”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方勝;;晚唐詩人曹松生平事跡考略[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郭樹偉;;獨孤及的“口賦法”是唐代兩稅法的前期探索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3期
10 桑秋杰;孫剛;房巖;;唐初農業(yè)生產的恢復發(fā)展與政府行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彭瓊英;;唐代都市娛樂文化與都市文體的發(fā)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徐日輝;;以渤海國申遺為契機強勢牡丹江旅游經濟[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甘娜;陳其兵;羅承德;;具象景觀在寺廟(觀)園林中的應用[A];山地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qū)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鄭晨寅;;黃道周奏疏用《易》研究[A];海峽兩岸之閩南文化——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谷喬;唐代高僧塔銘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杜芝明;宋朝邊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汪家華;唐代長史述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景勇;中國古代帝王詔書中的生態(tài)意識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鄭煒;北宋民族關系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毛德勝;蘇洵古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金榮洲;7-9世紀中外司法制度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煜;民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學;2010年
3 詹偉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振認;荊軻形象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王春榮;U廝Up政權民族關系初探[D];煙臺大學;2010年
6 李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與戌邊關系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7 張惠娟;晚清湘軍的“三緣”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盈;唐代襦裙裝的研究及其設計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德麗思;常德市園林發(fā)展與特色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10 林文飛;盛唐時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運才;唐代理財家劉晏的吏治思想[J];領導科學;1997年05期
2 吳麗娛;試析劉晏理財?shù)膶m廷背景——兼論唐后期財政使職與宦官關系[J];中國史研究;2000年01期
3 胥仕元;評“愛民為先”的理財家——劉晏[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4 許紅纓,萬海峰;淺析劉晏的鹽法改革[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5 駱永壽;唐朝后期的理財能臣劉晏[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6 袁慶新;劉晏鹽政改革管窺[J];鹽業(yè)史研究;2001年02期
7 國良;;劉晏:遭遇劫難的賢才[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1年05期
8 王濤;劉晏的財政改革與唐后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吳慧;唐代的鹽法和鹽政[J];鹽業(yè)史研究;1992年03期
10 佟佳凡;愛國的理財家——劉晏[J];社會科學輯刊;199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妹尾達彥;趙強;;唐代江淮鹽稅機關考論[A];唐史論叢(第七輯)[C];1998年
2 吳楓;;中唐的財政危機及其對策[A];唐史研究會論文集[C];1980年
3 何汝泉;;唐代度支、鹽運二使關系試析[A];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C];1993年
4 馮金忠;;唐代河朔藩鎮(zhèn)武職僚佐的遷轉流動——以與中央朝官間的流動為中心[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5 胡平;;略述中唐名將田神功之事跡[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岳年;和諧社會說劉晏[N];張掖日報;2006年
2 劉玉峰;唐朝劉晏鹽法改革評議[N];學習時報;2008年
3 朱慧;靜邊軍:平定“安史之亂”的首捷之地[N];山西日報;2004年
4 鄧忠強;從李^俚摹扒宓隆彼燈餥N];學習時報;2011年
5 江蘇省海門市審計局 崔強;從劉晏造船、田弘正求餉說到政府績效審計[N];中國審計報;2010年
6 劉慧;唐末商人政治路徑的不同制度因素[N];光明日報;2006年
7 衡陽師范學院 蕭平漢;唐代中后期湘南人口逃亡略說[N];光明日報;2010年
8 劉玉峰;唐代的施政經驗(下)[N];學習時報;2011年
9 楊西云;但愿一識韓荊州[N];光明日報;2001年
10 李宜鵬 本報通訊員 尤黎明 趙曉生;陜縣空相寺唐碑面世[N];河南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呂蔚;走出盛唐[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碧妍;危機與重構[D];復旦大學;2011年
3 梁紅仙;思想與政治之間:唐玄宗時期政治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4 王效鋒;唐代中期戰(zhàn)爭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孫彩紅;唐代政府的糧食需求與財政經濟[D];廈門大學;2002年
6 洪海安;唐代鐵券相關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道鵬;安史之亂對唐代農村社會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田小飛;蕃部與“安史之亂”的平定[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3 孟樂;安史之亂前后河東薛氏南祖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陳巍;八世紀前、中葉東北亞若干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5 邵明華;安史之亂后唐朝京西北邊防線的重建和鞏固[D];山東大學;2005年
6 趙歌;唐代宦官專權若干問題試探[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焦寶;論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對詞樂傳播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9年
8 喬玲;安史之亂前后河東地區(qū)地位之轉移[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9 張建寧;從《李寶臣紀功碑》看成德軍的早期發(fā)育[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李愷彥;安史之亂后河北地域文化與藩鎮(zhèn)政治[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1069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gdslw/251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