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清史論文索引
[Abstract]:Zhengyi, politics, The system pursues the conceptual basis of the modern state: the national stat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discussed the role of Pei from the Journal of Y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ety) to advance and retreat from the three countries in 2012: a continuous tendency rising in the Qing Dynasty, Luo Zhitian,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ety), 2012 / 5, the absence of emperor subjug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so on the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factors in the speech of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factors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Yang Nianqu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Beyo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Zhang Zhuoming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2012 / 2 Local Autonomy and the nation-state imagin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circl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ang Pingshilin 2012 / China's modern history 2012 / 10 A great discussion on the fate of Manchu before entering the customs; Xie Jingfang Social Science Front 2012 / 1 conflict and Game: Zhou Jiming Hu Xi academic monthly 2012 / 2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hang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
【分類號】:Z87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廣志;陳化成廈門抗英說訂正——讀史小扎[J];史學(xué)月刊;1965年03期
2 李書源;關(guān)于《欽定嚴(yán)禁鴉片煙條例》的評價(jià)問題[J];史學(xué)月刊;1985年05期
3 陳秉仁;;《辭!分腥齻(gè)中國近代人物釋文訂訛[J];圖書館雜志;1987年06期
4 楊?yuàn)^澤;集熊氏著述之大成[J];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bào)(人文.社會(huì)科學(xué)版);1987年02期
5 朱仲玉;試論金應(yīng)麟[J];浙江學(xué)刊;1985年06期
6 吳繼政;試論曾添養(yǎng)在太平天國西征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兼與范文瀾、張健甫、陳懷、孟沖諸先生商榷[J];史學(xué)月刊;1957年12期
7 黃國聲;;何玉成和他的《攬翠山房詩草》[J];文獻(xiàn);1988年01期
8 張鳳翔;丁汝昌之死考析[J];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bào)(人文.社會(huì)科學(xué)版);1986年03期
9 皮明勇;;近代奏議文獻(xiàn)概述 (上)[J];文獻(xiàn);1987年03期
10 王緒芬;吳玉清;;2009年清史論文索引[J];清史研究;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huì)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婷;;漫談美國新清史研究[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論文集[C];2010年
2 張婷;;漫談美國新清史研究[A];滿學(xué)論叢(第一輯)[C];2011年
3 趙聯(lián)謹(jǐn);;評李新達(dá)著《洪承疇傳》[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4 ;萬明《中葡早期關(guān)系史》出版[A];中國明史學(xué)會(huì)通訊(第5期)[C];2001年
5 閆翠娟;;2003年宋史研究論著目錄索引(一)[A];中國宋史研究會(huì)——唐宋經(jīng)濟(jì)史高層研討會(huì)論文集[C];2004年
6 莊吉發(fā);;文獻(xiàn)足征——《滿文原檔》與清史研究[A];滿學(xué)研究(第四輯)[C];1998年
7 鞏華陽;;一九九二年明史研究論著目錄[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8 民;;一九八三年明史研究論文目錄輯要[A];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C];1991年
9 陳時(shí)龍;;2006年明史研究論著目錄[A];明史研究論叢(第七輯)[C];2007年
10 鞏華陽;;一九九一年明史研究論著目錄[A];明史研究第2輯——紀(jì)念謝國楨先生九十誕辰專輯[C];199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近科;專家研討中國近代史若干問題[N];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院報(bào);2006年
2 龔達(dá)才;“中國近代郵政史”源于何時(shí)?[N];中國集郵報(bào);2006年
3 記者 陳香;國家清史編纂增至66種608冊[N];中華讀書報(bào);2007年
4 王躍生;清史研究的重要檔案資料[N];人民日報(bào);2009年
5 賈建飛 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歐立德教授與清史研究[N];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報(bào);2009年
6 賈建飛;美國的新清史研究: 強(qiáng)調(diào)清朝多元文化與滿族人的民族認(rèn)同[N];中國民族報(bào);2010年
7 中國人民大學(xué)原校長,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huì)委員 李文海;清代積案之弊[N];中國文化報(bào);2009年
8 主持人 危兆蓋;關(guān)于“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的對話[N];光明日報(bào);2006年
9 董明慶;歷史的細(xì)節(jié)真相[N];中華新聞報(bào);2006年
10 沈巖;略論馬尾船政文化[N];光明日報(bào);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駿程;宋代官員懲治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6年
2 韋祖松;北宋國家安全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6年
3 胡宏哲;《尚書》與《逸周書》比較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8年
4 王雪莉;宋代服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6年
5 郭鐵娜;漢代非主流文學(xué)與漢代社會(huì)[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6 黃達(dá)遠(yuǎn);隔離下的融合[D];四川大學(xué);2006年
7 何玉紅;南宋西北邊防行政運(yùn)行體制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6年
8 呂紅梅;秦漢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6年
9 文霞;秦漢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10 馬興;堯舜時(shí)代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敏;臺灣士紳與清代臺灣海防[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2 冀偉;雍正朝禁賭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9年
3 文丹;清末粵漢鐵路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xué);2009年
4 劉芳含;哈佛學(xué)派明清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轉(zhuǎn)變[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賴海靈;阿美士德訪華述略[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6 解頡理;先秦“忠”觀念的演變[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
7 朱成文;南朝的典簽制度[D];華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8 王冬梅;乾隆養(yǎng)生思想與實(shí)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06年
9 佟冰;東漢三公考述[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10 楊愛民;宋代大理寺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51053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gdslw/25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