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本文選題:紀曉嵐 切入點:中國文化史 出處:《黨建》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紀曉嵐,清代著名學者,才學絕倫,為總纂《四庫全書》奮斗了大半生,對中國文化的重大貢獻永載史冊。紀曉嵐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的十八世紀中后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紀曉嵐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了多少重要典籍的編修,不可勝數(shù)。紀曉嵐是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是一位文化巨人。
[Abstract]:Zheng Ji Xiaolan, a famous scholar and scholar of the Qing Dynasty, struggled for most of his life for the total compilation of "Siku", and his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ulture remains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In 18th century, Ji Xiaolan's official career and academic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18th century. It is an important pivot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Ji Xiaolan has always been the leader of the official academic work. Whenever there is an editorial service and a book revision, he will be there. He has led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ilation and revision of many important classics throughout his life. Ji Xiaolan is a great scholar and a cultural gia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分類號】:K24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來生;;紀曉嵐制謎[J];科海故事博覽(智慧文摘);2008年07期
2 則文;;紀曉嵐痛恨書寫不規(guī)范[J];寫作;2008年20期
3 李偉;;紀曉嵐聯(lián)對招賢才[J];對聯(lián)(民間對聯(lián)故事);2010年05期
4 李榮煥;;話說紀曉嵐[J];學理論;2001年04期
5 徐莉萍;;紀曉嵐題匾[J];當代小書畫家;2002年04期
6 莊松盛;紀曉嵐三題[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逸民;紀曉嵐故居往事多[J];社區(qū);2005年01期
8 黃愛平;;史書是怎樣記述紀曉嵐的[J];武漢文史資料;2006年09期
9 東耳;;第一才子的生活情趣[J];讀書文摘;2008年07期
10 歐湘林;;紀曉嵐智答乾隆[J];西江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申屠銘盛;;論做人與做官的關系[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2 郭澤英;;蔡老厚示先生八秩雙慶致賀[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3 顏全毅;;最早文人創(chuàng)作的京劇劇作《錯中錯》[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陳蔚松;;基于數(shù)字信息特征的漢字點畫分析[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永泉;;清人對《閱微草堂筆記》的考訂[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政堯;;南府府址考辨[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楊東方;李柳驥;;勞樹棠與《四庫全書總目·醫(yī)家類》[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政堯;;南府府址考辨[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9 何冀平;;老院長曹禺和我[A];曹禺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心理學博士 岳曉東;紀曉嵐捧人不用好詞[N];北京科技報;2006年
2 李芳蕾;閱微知著 翰墨留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3 黃愛平;紀曉嵐與《四庫全書》[N];人民日報;2003年
4 扈明;閱微草堂獨享名人宴尊榮[N];北京商報;2006年
5 王克昌;紀曉嵐故居的變遷[N];中國檔案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王俊 實習生 孫中春;歷史從來不會板著面孔[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7 崔金生;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的變遷[N];中國檔案報;2001年
8 記者 吳坤勝;北京修繕紀曉嵐故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9 趙淑珍;專家學者的呼吁 政協(xié)委員的心血[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10 靳欣;紀清遠、盧平:藝舟雙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邵嚴毅;蓄意歧義作為言語交際策略的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王笑菁;王者歸來之現(xiàn)代魅影[D];蘇州大學;2007年
4 張偉麗;《閱微草堂筆記》之宗教文化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5 王俊秋;當代影視劇中的“清宮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張國立;紀昀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娥;一個王朝的現(xiàn)代敘事[D];南昌大學;2007年
2 耿婧;解讀歷史古裝電視劇中的官場文化[D];吉林大學;2008年
3 李云輝;論紀昀的西學觀[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4 易瓊;論《閱微草堂筆記》中狐世界的構建[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艷玲;《南澗文集》校注[D];廣西大學;2007年
6 周廣玲;纂修《四庫全書》對《閱微草堂筆記》創(chuàng)作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于潔;從《閱微草堂筆記》論紀昀的倫理思想及小說觀[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君;《百家講壇》欄目特色解讀及借鑒意義[D];廣西大學;2008年
9 劉春艷;試論漢字修辭[D];暨南大學;2008年
10 潘鈺卿;“清宮戲”與當代大眾文化思潮[D];復旦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9583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gdslw/159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