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強勢媒體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以《南方周末》三農問題報道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port of "three Rural issues" in Southern weekend,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media positioning is the embodiment of market rationality, and this process is not necessarily accompanied by the desalination of the atten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On the contrary, it is not necessarily accompanied by the desalination of the atten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Strong media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setting the media agenda of focusing on the socially vulnerable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分類號】:G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龍奔;;從市場整合看讀者層定位的提升[J];青年記者;2002年05期
2 周云龍;另外一種“城市化”[J];新聞記者;2002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亞界;;新農村大戲 農民為何當不上主角——《福建日報》“三農報道”版面編排體會[J];東南傳播;2007年12期
2 劉行芳;;維護農民知情權 提高農民媒介素養(yǎng)[J];當代傳播;2010年03期
3 趙紅梅,楊威力,楊麗萍;把三農文章做深做透[J];采.寫.編;2004年05期
4 竇鴻潭;;《三農中國》為“三農”鼓與呼[J];出版科學;2006年05期
5 ;《財貿研究》專欄征稿啟事[J];財貿研究;2008年04期
6 樓旭明;孔令夷;;陜西省農村剩余勞動力形成分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鐘新,陸佳怡;走近唐納德·肖[J];國際新聞界;2004年04期
8 劉正榮;;網(wǎng)上輿論引導中的“議程設置”[J];新聞戰(zhàn)線;2007年05期
9 梁永春;;廣播軍事宣傳的議程設置法則——《軍旗飄揚》組織策劃原則的個案分析[J];中國廣播;2007年10期
10 劉娜;;公共危機中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J];青年記者;2008年3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炎成;夏春萍;;基于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三農”問題解決之道[A];“三農”問題與新農村建設——湖北省首屆涉農領域青年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張建萍;;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3 周遠清;;認真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 積極推動農村經(jīng)濟社會全面發(fā)展——在“三農問題與中部崛起”專家論壇上的致辭[A];《“三農”問題與中部崛起》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劉會珍;龍華;許瑞琛;;關于三網(wǎng)融合以及其進入農村部分問題的探討[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5 鄭偉明;;正確解決“三農”問題和處理城鄉(xiāng)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鄭偉明;;正確解決“三農”問題和處理城鄉(xiāng)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楊邦杰;;新農村建設:進展、問題與對策[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農業(yè)分會場論文專集[C];2006年
8 孫曉芳;;論解決三農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陳順友;劉興斌;張昌新;繆文;石園球;楊吉階;;生豬產(chǎn)業(yè)化對“三農”貢獻力的初步探討——透析湖北生豬產(chǎn)業(yè)化與“三農問題”的關系[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三農問題與農業(yè)綜合生產(chǎn)能力提高”分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傅國華;許能銳;;植膠農墾企業(yè)的經(jīng)濟外部性分析——基于云南、海南國有與民營橡膠成本比較研究[A];中國熱帶作物學會2005年學術(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東梅;把“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N];寧夏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雷賓建;強勢媒體介入IPTV內容來源走向多元化[N];通信信息報;2005年
3 李良勇;這一刻,電臺重新成為強勢媒體[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省政協(xié)常委 王澤平;城鎮(zhèn)化是解決三農問題根本途徑[N];江淮時報;2009年
5 見習記者 劉靜;農業(yè)界委員建言重視三農問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6 趙曉諦;讓農民解決三農問題[N];學習時報;2008年
7 記者 楊志華;曾培炎指出 采取更有力措施解決三農問題[N];農民日報;2004年
8 張竹彬、胡士祥、石中生;鑄造解決三農問題的金鑰匙[N];中國交通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武唯 孫興偉 高云;解決三農問題亟需社會保障助力[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王婧;不妨構建農村最低保障線[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殷勤;“三農”問題的國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沈金華;走向新的社會集約和博弈[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尋廣新;統(tǒng)籌城鄉(xiāng)視域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田克禎;農村制度變遷中政府主導邏輯的困境與超越[D];吉林大學;2009年
5 范連生;建國初期三農問題與鄉(xiāng)村社會變遷(1949-1956)[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新華;中國三農現(xiàn)代化進程及其引發(fā)的理論思考[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吳承富;當代中國少數(shù)民族村社政治體系變遷[D];吉林大學;2008年
8 李強;我國“以工補農”效果及其主體互動整合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劉汝良;江西人口結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定量預測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湯莉萍;視聽媒體新變革[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峰;走向“交往”的議程設置——博弈的視角[D];蘇州大學;2004年
2 林濤;論網(wǎng)絡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D];北京印刷學院;2004年
3 沈申奕;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政策、媒體、公眾議程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杜瑾;對當代中國三農問題觀念的反思[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5 陳武亮;多維透視農村報積貧積弱現(xiàn)象[D];四川大學;2005年
6 李文煌;關于農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辛小麗;加拿大合作社運動對中國農業(yè)合作化的啟示[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8 張玲;“三農”背景下大眾傳媒與縮小城鄉(xiāng)“數(shù)字鴻溝”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江孤迅;網(wǎng)絡論壇中的“議程設置”[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10 曾碧輝;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3189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sannong/213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