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消防部隊構建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研究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mechanism of public crisis in our country, an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it is proposed to build a unified manag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ordinate the organization by relying on the fire forces.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public crisis emergency rescue power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eg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emergency rescue power system of public crisis, and analyzes it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emergency rescue power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mode, the form of joint control, the coordinat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the mode of command and operation, the work focus, the source of funds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each department should undertake.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公共危機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研究”(10BGL088) 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突發(fā)災害應急救援保障機制研究”(SZ2010217) 滅火救援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項目“消防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及管理模式研究”(2010003)
【分類號】:D63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維平;;完善我國現(xiàn)代危機管理體系[J];城市與減災;2006年06期
2 孫銘心;王娟;劉善華;王廣余;;從危機處理到危機管理[J];城市與減災;2008年01期
3 張維平;楊述厚;;關于突發(fā)公共事件緊急救援社會學分析[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6年02期
4 閆東玲;高錦田;;建立我國消防社會救援體系的構想[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6年04期
5 張曉;;美國的公共危機管理——訪美國公共管理學會主席懷特博士[J];國際人才交流;2008年03期
6 王學棟;我國政府對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對策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09期
7 張興容;論我國建立統(tǒng)一應急救援體系之急[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2004年06期
8 陳家強;在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中充分發(fā)揮公安消防部隊的突擊隊作用[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5年05期
9 郭鐵男;;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與消防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建設[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7年01期
10 顧林生;;我國應急管理工作回顧與展望[J];中國應急救援;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云迪;;消防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研究與探討[J];安防科技;2011年04期
2 吳春篤;瞿俊;解清杰;劉興;朱國鋒;;中國南方冰雪災害中的應對措施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3 陳巖;;剛柔并濟視閾下我國公共危機決策組織的優(yōu)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4 胡穎廉;;中國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比較研究——以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為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董翔宇;李燕梅;;試析公共危機治理中非政府組織的參與[J];才智;2008年22期
6 張紅梅;;協(xié)同應對: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公眾參與[J];長白學刊;2007年06期
7 徐峰;李志江;;民主的流失與重構——公共危機治理的價值向度思考[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陳松;;基層消防部隊參與處置恐怖事件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9 時溢明;;治理視閾下應急管理參與體系的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吳樂勇;苗祥文;;我國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組織策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革;閻耀軍;;國內外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綜述[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楊雋;董希琳;趙桂民;郭其云;;論消防部隊作為應急救援力量的法律地位[A];2011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洪航;;基于推理技術的消防應急救援輔助決策方法研究[A];2011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勇;;三峽庫區(qū)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救援專業(yè)隊伍建設的現(xiàn)實選擇[A];2011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邵建章;;構建以消防特勤為主體的省級地震救援力量體系的探討[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6 程曉紅;;消防部隊為主體的綜合災害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研究[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7 張華鋒;;加快建設以消防部隊為主體的社會應急救援體系[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8 張茜;常寧;;我國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裝備配置的現(xiàn)狀分析及展望[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9 王秋_g;;基于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消防戰(zhàn)略轉型[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10 白貴秀;;社會應急管理機制研究——以7.23動車追尾事故為例[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云潭;中國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楊亮;當代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哲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侯保龍;公民參與重大自然災害性公共危機治理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魏玖長;危機事件社會影響的分析與評估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王合興;中國大城市危機管理協(xié)調體系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6 張新;區(qū)域性防災減災信息服務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6年
7 汪傳雷;基于生命周期的企業(yè)危機信息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8 胡卓瑋;洪澇災害應急響應決策支持業(yè)務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良森;企業(yè)危機誘因及生成機理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姜在君;國家物資儲備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麗維;風險社會背景下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賈建軍;我國電力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畢丹;縣級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績效評估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劉芳芳;多元主體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組織網(wǎng)絡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趙燦芬;農村地區(qū)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吳昊;城市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政府應急管理問題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鄭慶博;完善廣東省消防應急救援機制的對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范學樹;著眼公共安全,,武警水電部隊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吳艷雯;政府和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權責定位和互動機制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10 毛江源;政府在環(huán)境突發(fā)事件中的應急責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維平;論現(xiàn)代危機管理[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蔣少軍;試述如何提高消防部隊的社會搶險救援能力[J];時代消防;2001年01期
3 郭太生;美國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應急管理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4 唐娟;侯伊莎;;論政府決策的責任追究[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劉鐵民,李湖生,鄧云峰;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信息系統(tǒng)平戰(zhàn)結合[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5年05期
6 文曉霞;;從“非典”事件看政府的危機管理[J];求實;2003年07期
7 連輝煌;對生化恐怖襲擊搶險救援的思考[J];武警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王華杰;消防部隊增編醫(yī)療救護人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武警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李暢;我國高速公路呼喚交通事故緊急救援體系[J];現(xiàn)代交通管理;2000年05期
10 陳堯;當代政府的危機管理[J];行政論壇;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云迪;;消防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研究與探討[J];安防科技;2011年04期
2 趙國勇;;加強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工作的立法思考[J];水上消防;2010年01期
3 李衛(wèi)芹;;建立和完善以消防部隊為主體的社會應急救援體系的思考[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年12期
4 ;全國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工作現(xiàn)場會在湖北咸寧召開[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年08期
5 王慧飛;對消防部隊參與生物恐怖襲擊應急救援的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5年03期
6 付立兵;;政府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公安消防部隊職能定位的實踐與研討[J];中國西部科技;2006年26期
7 李漢旗;陶其剛;王謀剛;;加強和改進消防戰(zhàn)訓工作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年05期
8 張光俊;;消防應急指揮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0年05期
9 楊雋;董希琳;郭其云;趙桂民;;論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力量的法律主體地位[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年01期
10 呂顯智;王永西;葛巍巍;陳松;楊文俊;;基層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能力構成要素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論消防部隊骨干作用打造應急救援隊伍[A];中國突發(fā)事件防范與快速處置優(yōu)秀成果選編[C];2009年
2 王秋_g;;基于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消防戰(zhàn)略轉型[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3 李敏;;滅火及應急救援中安全撤離問題的法理分析[A];2011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陳飛;汪永明;施建昌;;關于我國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何新偉;;從汶川大地震看消防部隊應急救援指揮與信息通信現(xiàn)代化建設[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6 李寶萍;張倩;;關于應急救援力量體制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王士軍;;加強區(qū)域性滅火救援應急力量建設構建完善的公共安全應急救援體系[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7年
8 馬志鋒;;青海玉樹“4.14”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的幾點啟示[A];2010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麗晶;何寧;薛林;;關于《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車輛裝備修訂的探討[A];2011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饒德智;;淺談關于跨區(qū)域協(xié)調作戰(zhàn)的幾點思考[A];2011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海灣杯“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創(chuàng)新”專題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亮;綜合性應急救援力量形成網(wǎng)絡[N];法制日報;2009年
2 王潔實;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9年
3 記者 王克輝;消防部隊已成為應急救援主力軍[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9年
4 記者 阮仕喜 通訊員 李亞安 劉良芬;陜西以消防部隊為主體組建應急救援總隊[N];人民公安報;2010年
5 孫江敏 張曉豐;廣東年內建成省政府應急救援總隊[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10年
6 記者 李曉群 通訊員 王利祥;我省成立綜合應急救援總隊[N];安徽日報;2010年
7 記者 武曉瑜;寧夏應急救援總隊防化大隊成立[N];華興時報;2009年
8 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副總隊長 周志軍;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著力提升應急救援能力[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8年
9 公安部消防局正師職干部、公安部滅火救援專家組成員 吳志強;跨地區(qū)大兵團應急救援的組織與指揮[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8年
10 湖北省公安廳;以“三個環(huán)節(jié)、三種模式、五大體系”提升工作水平[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一文;突發(fā)性公共危機事件與網(wǎng)絡輿情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 姜學鵬;特長公路隧道事故災害與應急救援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葛長榮;廣州市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和評價及其風險防范策略[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詹瑜璞;安全生產領域人權保障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吳新燕;城市地震災害風險分析與應急準備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繆成;突發(fā)公共事件下應急物流中的優(yōu)化運輸問題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7 王湛;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過程及能力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姜金貴;火力發(fā)電廠事故的應急管理及虛擬仿真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9 陳欣;機場空側容量評估與優(yōu)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10 武乾;建筑企業(yè)危機管理團隊溝通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坤;公安消防部隊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建設[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姚磊;天津市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徐莉蓉;公安消防部隊的社會應急救援功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4 耿曉稚;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的消防部隊職能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5 張曉斌;我國應急救援力量的專業(yè)化[D];復旦大學;2009年
6 段曉瑞;基于GIS技術的危險化學品信息系統(tǒng)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06年
7 麻佳莉;我國危險品道路運輸應急系統(tǒng)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8 王軍;鐵路重大突發(fā)事件應急資源優(yōu)化調配問題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9 李彪;城市安全規(guī)劃及應急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10 程思;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tǒng)信息管理子系統(tǒng)的研發(fā)[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3328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gongan/213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