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消費的我國近代商業(yè)歷史街區(qū)更新策略研究
本文選題:近代商業(yè)歷史街區(qū) + 文化消費; 參考:《城市發(fā)展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文化與消費結緣,就意味著文化作為特殊的商品參與了消費,文化消費對社會建構的影響日益滲透到城市生活的各個層面。以文化消費為視角,以我國近代商業(yè)歷史街區(qū)為研究對象,從我國近代商業(yè)歷史街區(qū)的發(fā)展歷程入手,闡釋了近代商業(yè)歷史街區(qū)的文化消費特征;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我國近代商業(yè)歷史街區(qū)的更新策略。
[Abstract]: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consumption means that culture, as a special commodity, participates in consump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on social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penetrates into all levels of urban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taking the modern commercial historical district of our coun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modern commercial historical district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modern commercial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takes it as the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newal strategy of our country's modern commercial historical district.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建筑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中心;
【分類號】:TU984.1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世仁;創(chuàng)造歷史與現代諧調共存的環(huán)境——對大柵欄地區(qū)保護、整治與發(fā)展規(guī)劃的基本認識[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4年01期
2 包書月;張寶秀;;傳統(tǒng)商業(yè)街區(qū)改造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作用——以前門大柵欄商業(yè)街為例[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11年03期
3 馮路;新天地——一個作為差異地點的極端形式[J];時代建筑;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吉昌;整治與保護——關于大柵欄地區(qū)規(guī)劃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李珊;商業(yè)步行街之空間界面營造——以上!ば绿斓&寧波·天一廣場為例[J];重慶建筑;2004年S1期
3 包書月;張寶秀;;傳統(tǒng)商業(yè)街區(qū)改造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作用——以前門大柵欄商業(yè)街為例[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11年03期
4 闕維民;鄧婷婷;;城市遺產保護視野中的北京大柵欄街區(qū)[J];國際城市規(guī)劃;2012年01期
5 蔣文;李和平;;文化訴求推動下的歷史街區(qū)紳士化更新[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3年09期
6 魯楠;;匿名的商人法——全球化時代法律移植的新動向[J];清華法治論衡;2011年01期
7 朱啟銘;跨國公司以并購方式進入中國的制度條件分析[J];企業(yè)經濟;2004年01期
8 白云真;國際關系理論的新視角:評跨國資本家階層理論[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莫天偉,趙巍巖,岑偉,程悅;明星運作[J];時代建筑;2003年04期
10 羅惠敏;全球化理論綜述[J];社會;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云鋒;;大眾傳媒、消費主義與“非常態(tài)的常態(tài)化”——批判理論視角的文化研究[A];中國的立場 現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翔宇;消費文化視閾下當代商業(yè)建筑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董經政;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弱勢群體社會心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代恒猛;從消極福利國家到積極“福利社會”——經濟全球化視角下西歐福利國家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4 劉建華;美國跨國公司與“民主輸出”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華霞虹;消融與轉變[D];同濟大學;2007年
6 史立剛;大空間公共建筑生態(tài)化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王金良;跨國關系與跨國權威[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黃明玉;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及記錄建檔[D];復旦大學;2009年
9 聶慶彬;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評析[D];河南大學;2010年
10 孫偉;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鵬翔;大同城區(qū)建筑遺產及其保護探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2 郁青;阿帕杜萊的全球化理論初探[D];南京大學;2011年
3 鄧曉昱;舊城商業(yè)中心的改造與更新[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4 喬q,
本文編號:1873992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sgjslw/187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