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變自由度力自適應復位組合柔順副的汽車門鎖機構
【部分圖文】:
如圖3所示,汽車側門鎖包含操作機構與執(zhí)行機構,保險支鏈起到了離合開啟支鏈、保持與執(zhí)行機構接觸狀態(tài)的作用。將變自由度柔順五桿機構作為汽車門鎖的開啟機構,實現(xiàn)圖4所示的門鎖實物樣機,新型柔順機構以機構簡圖形式標出。
將變自由度柔順五桿機構作為汽車門鎖的開啟機構,實現(xiàn)圖4所示的門鎖實物樣機,新型柔順機構以機構簡圖形式標出。本文提出的汽車門鎖通過單電機驅動的正向輸出與反向輸出實現(xiàn)車門鎖的電動開啟與電動上保險,并實現(xiàn)驅動結束后的支鏈力適應復位運動,優(yōu)于現(xiàn)有大多數(shù)電動開啟車門鎖需利用雙電機時序操控電動保險支鏈與電動開啟支鏈。
基于變自由度柔順五桿機構特征搭建的單電機協(xié)同控制保險支鏈與開啟支鏈的車門鎖執(zhí)行機構,在保證各支鏈互不干涉的前提下實現(xiàn)了單電機對車門鎖多功能的操作,開啟支鏈在驅動結束后自動回復到初始位姿。圖5為基于變自由度柔順五桿機構設計的車門鎖機構簡圖,S1、S2為鎖內(nèi)限制連架桿CD左右運動范圍的限位塊。變自由度柔順五桿機構運動模式與車門鎖操作工況之間的對應說明如表2所示。電機通過不完全齒輪間歇機構將動力輸出傳遞至電動開啟支鏈,不完全齒輪可用于電機驅動和解除驅動之間的狀態(tài)切換。不完全齒輪處于無齒嚙合狀態(tài)時為手動開啟工況,處于有齒嚙合狀態(tài)時為手動開啟(限位)工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漢民,張策,張新華;二自由度平面五桿機構的雙曲柄存在條件[J];機械設計;2001年03期
2 嚴慕容;閉鏈二自由度平面五桿機構運動分析[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3 常勇,劉遠偉;用桿組法研究閉鏈二自由度平面鉸鏈五桿機構的雙曲柄存在條件[J];機械設計;2003年02期
4 方鑫;許敏;高峰;;二自由度球面定點并聯(lián)五桿機構的運動學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5 田漢民,張新華,張策;混合輸入五桿機構的綜合與應用[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1年04期
6 李學剛;黃永強;馮立艷;;對稱五桿機構連桿曲線的特性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0年03期
7 李學剛;張進;劉瑞芳;;對稱五桿機構連桿曲線的對稱性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07年06期
8 于紅英;唐德威;王建宇;;平面五桿機構運動學和動力學特性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9 于紅英;唐德威;;平面鉸鏈五桿機構的奇異性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10 馮政傳;;混合驅動五桿機構的奇異性和運動分析[J];科技廣場;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潘宇晨;多自由度可控機構式新型工程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2 王庚祥;考慮關節(jié)效應與構件柔性的四自由度并聯(lián)機構動力學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年
3 蔡偉林;多自由度倒裝鍵合機構設計與誤差補償[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登科;雙驅動變桿長五桿機構研究及在研磨機的應用[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潘莉;實現(xiàn)軌跡的受控五桿機構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4年
3 江帥;雙自由度平面五桿機構的運動設計、動態(tài)仿真和軌跡控制[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4 余振延;混合輸入五桿機構動態(tài)性能仿真研究[D];廣西大學;2006年
5 劉懷廣;平面受控低副五桿機構虛擬設計系統(tǒng)的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7年
6 魏宏;混合驅動五桿機構結構和控制的集成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7 郭愛華;受控五桿機構運動動力學分析及控制系統(tǒng)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4年
8 王湘;彈性五桿機構機電耦合動力學分析與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9 梅健;平面變自由度機構結構與功能應用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08年
10 潘慧靜;變自由度機構類型和構態(tài)的分析與綜合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9007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9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