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插入件永磁體輻照退磁分析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 插入件磁陣列示意圖(a)混合結構,(b) Halbach結構
目前國內外對輻照導致永磁體退磁的機理存在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熱效應(入射粒子的能量沉積導致局部溫度高于居里溫度引起的退磁)和電離效應(入射粒子與核外電子相互作用,改變原子磁矩,導致磁體的磁疇結構發(fā)生改變)[16],這類變化是可逆的,磁體再次充磁至飽和可以恢復原來的磁體....
圖2 HEPS波蕩器插入件計算模型(a)側視剖面圖,(b)橫截面剖面圖
本次研究選取了HEPS低維結構探針線站初步設計的波蕩器插入件,產生的同步輻射光能量范圍為4.8~40keV,插入件的上下兩個極板是Nd2Fe14B磁極與鐵鈷釩材料的極片交錯排列的混合結構,極板間隙5.2mm,共有194個磁周期,每個周期長20.6mm,峰值磁場強度為1.1....
圖3 FLUKA模擬時使用束流損失模型(a)束流損失在插入件入口,(b)束流以1 mrad的角度均勻損失在磁間隙表面
圖3(a)為橫向尺寸5mm、縱向尺寸1mm的電子束直射極板的側面,入射位置距離磁體表面6mm;圖3(b)為電子以一定的角度(1mrad)均勻入射插入件磁體的表面,電子能量均為6GeV。加速器調束過程中,束流動力學孔徑是可以調整的,直射插入件入口以及均勻損失在磁間隙上的....
圖4 不同束流損失狀態(tài)下插入件磁極中的吸收劑量
為了了解不同的束流損失方式對插入件的影響,利用FLUKA軟件(軟件版本:FLUKA2020.0-3)的USRBIN卡的DOSE選項記錄6GeV電子入射插入件后磁結構內部的吸收劑量和空間分布。圖4是不同束流損失狀態(tài)下(直射部分電子占比分別為30%、50%、70%),磁體內吸收劑....
本文編號:401719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dianlilw/401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