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基化合物改性聚丁烯—1薄膜的制備及其介電性能研究
【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器地位在日益提高,但是,薄膜電容器介質膜的介電常數(shù)的能量密度不是很高。電容器是指在厚度為微米級的有機薄膜上蒸鍍一層納米級鋁等)后,通過切膜、卷繞、定型、引出端處理、最后封裝中產(chǎn)量最多、應用最廣泛、規(guī)格最齊全的一類電容器[11]。其。
規(guī)聚丁烯-1 是一種無定型聚合物,間規(guī)聚丁烯-1 熔點為 57℃[15],目方面的報道還不是很多。全同聚丁烯-1 是一種半結晶熱塑性聚合物型,晶型共有五種,分別為Ⅰ、Ⅱ、Ⅲ、Ⅰ′、Ⅱ′[16]。聚丁烯-1 最穩(wěn)定的,Ⅱ晶型則是熱力學不穩(wěn)定態(tài),在常壓條件下,聚丁烯-1 結晶只能得到型,但是在室溫下,晶型Ⅱ會在 7-10 天內(nèi)自發(fā)轉變?yōu)榫廷瘢,此為不可晶型Ⅲ和晶型Ⅰ′一般是在溶液中結晶得到的,不過晶型Ⅰ′也可以在高體結晶得到[18]。聚丁烯-1(PB-1)晶體形態(tài)、結晶相態(tài)及其性能等詳見-2。表 1-1 聚丁烯-1 的晶體形態(tài)及性能[16]晶型 Ⅰ Ⅱ Ⅲ Ⅰ'光譜/cm-1925 810 900 900 810 925 792型形態(tài) 菱形 四方形 斜方形 散式菱形點/℃ 121 ~136 100 ~120 100 ~120 95 ~10強度/MPa 32 32伸長率/% 350 350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B383.2;TM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科苑;;中科院二硫化鉬/類金剛石碳復合薄膜研究獲系列進展[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chǎn)品;2017年11期
2 楊曉宇;任歡歡;黃玉龍;焦彩珍;張繼;;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乙酰檸檬酸三丁酯復合薄膜的結構及性能[J];中國塑料;2018年07期
3 魏少華;吳小軍;杜凱;易勇;尹強;;籠型倍半硅氧烷/聚酰亞胺復合薄膜的合成及性能[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4 李志明;賈耀;張雅婷;畢忠杰;鄧學良;翟燕;;滑石粉對聚酰亞胺/二氧化鋯復合薄膜的影響[J];山東化工;2017年13期
5 孫俞;程逵;翁文劍;林軍;王慧明;;二氧化鈦/氧化鋅復合薄膜的制備及生物相容性表征[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4年S1期
6 韓文松;;聚酰亞胺/凹凸棒土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2期
7 常振軍;陳師;白璐;郭樹遠;王宇;宋天佑;;高導電納米銀/聚酰亞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塑料工業(yè);2013年12期
8 石敏;顧倉;許育東;王雷;蘇海林;王云龍;齊三;袁琳;;無鉛多鐵性復合薄膜材料的研究[J];材料導報;2013年23期
9 董云飛;蔣里鋒;俞娟;王曉東;黃培;;化學還原法制備聚酰亞胺/銀復合薄膜[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3年06期
10 翁凌;閆利文;景偉;龔忠良;;碳化鈦/聚酰亞胺高介電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化學與黏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魯廣昊;;高分子半導體復合薄膜垂直相分離分析新技術[A];201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4年
2 王昊;陳雙俊;張軍;許仲梓;;LDPE/POE/SmBO_3復合薄膜材料表面蝕刻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3 密永娟;歐軍飛;楊生榮;王金清;;聚多巴胺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暨第九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曉光;劉愉快;姚一平;;BiFeO3/La5/8Ca3/8MnO3復合薄膜的巨磁介電效應及高低電阻態(tài)轉換行為[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趙巍;賈震;鄂磊;雅菁;劉志鋒;;浸漬提拉法合成鈦酸鉍/二氧化鈦復合薄膜的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6 高學文;;多層共擠出復合薄膜晶點解析[A];中國包裝技術協(xié)會研討推廣會暨塑料包裝委員會第六屆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旭;劉愛榮;錢東金;;碳納米管-聚紫精復合薄膜的組裝及其電化學性質[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8 周生洋;牛奔;鐘淦基;李忠明;;全降解原位纖維化網(wǎng)絡復合薄膜形態(tài)調(diào)控與阻隔性能研究[A];201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K 高分子加工[C];2015年
9 潘月秀;余瑞蓮;石松;馮志海;;多聯(lián)吡啶/過渡金屬離子自組裝復合薄膜材料[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C];2010年
10 朱軍;楊明成;陳海軍;劉克波;趙惠東;張傳國;;γ—射線輻射對尼龍6復合薄膜性能的影響[A];第6屆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林;新型陶瓷復合薄膜研制出[N];廣東建設報;2009年
2 成遠發(fā);復合薄膜的固化管理[N];中國包裝報;2007年
3 李建國;多層共擠復合薄膜成為發(fā)展新趨勢[N];中國包裝報;2006年
4 單仁;復合薄膜基材的品種及性能[N];中國建材報;2006年
5 ;如何獲得挺性好的復合薄膜[N];中國包裝報;2002年
6 高學文;多層共擠復合薄膜的應用及發(fā)展趨勢[N];中國包裝報;2002年
7 黃虹 龔曉燕;我國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工藝日趨成熟[N];中國包裝報;2003年
8 陳昌杰;聚乙烯醇在復合薄膜中的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5年
9 記者 郭新秋、劉文波;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在大連誕生[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10 趙世亮;復合薄膜的曲率與材料的熱收縮率差異[N];中國包裝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代秀紅;磁控與脈沖激光共濺射方法制備YBa_2Cu_3O_(7-δ)超導復合薄膜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石楚琪;高性能聚酰亞胺/冠醚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3 孫志永;硅基表面稀土改性碳納米管復合薄膜的摩擦磨損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4 王相文;無機化合物納米粒子雜化PI和復合薄膜的制備與介電性能[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8年
5 劉媛媛;MWNTs表面態(tài)對聚酰亞胺基復合薄膜微觀結構及阻變特性影響[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8年
6 孫光耀;二氧化釩復合薄膜的結構設計及光電性能評價[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018年
7 張冬麗;導熱/介電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結構與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9年
8 白國華;納米軟磁復合薄膜的PLD法制備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9 陳晨偉;基于多層復合控釋技術的PP/PVA/PP活性包裝復合薄膜制備分析及其應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8年
10 夏旭;零維二維納米材料協(xié)同改性聚酰亞胺復合薄膜微結構與電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妍彤;氟基化合物改性聚丁烯—1薄膜的制備及其介電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周國鵬;耐高溫Al(H_2PO_4)_3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3 劉格;通過調(diào)節(jié)界面聚合反應制備正滲透復合薄膜[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4 李長存;碲基納米復合薄膜材料的制備及其熱電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年
5 張桂銀;TiO_2光催化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西華大學;2019年
6 呂超;碳納米管膜表面金屬化及其在電磁屏蔽與鋰離子電池集流體中的應用[D];江西理工大學;2019年
7 苗恩東;碳納米管復合薄膜的構建及其太陽能蒸發(fā)特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9年
8 張波波;聚羥基丁酸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廣西大學;2019年
9 耿青杰;草酸法水解納米纖維素的制備及其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10 陳關亮;高介電PVDF基復合薄膜制備與儲能性能研究[D];濟南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66197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6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