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與西晉詩風新變
發(fā)布時間:2024-12-19 05:10
本文研究河洛文化與西晉詩風的生成關系。全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梳理河洛文化的相關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昂勇濉,是黃河與洛水的并稱,指代黃河與洛水交匯的地域。學界對河洛區(qū)域范圍有“四至”的認定。西晉時期河洛文化圈的范圍較大,是狹義的中原文化。河洛文化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以夏、商、周三代傳統(tǒng)文化為主干的中國古代黃河與洛水交匯地域一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河洛文化與西晉詩風相關聯(lián)的特征主要有三個:根源性,是指夏、商、周三代的河洛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傳統(tǒng)性,是指以河洛地域為定都之地的傳統(tǒng)和以德為核心的禮樂文化傳統(tǒng);嬗變性,著重探討了河洛地域崇情傳統(tǒng)的嬗變和學風的嬗變。 第二章考察河洛文化與西晉詩人的內在關聯(lián)。河洛文化與西晉詩人產(chǎn)生關聯(lián)的媒介是洛陽:洛陽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域,河洛文化與西晉政治、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洛陽占據(jù)著主導性地位;洛陽又是西晉詩人的主要集結地,西晉詩人共有75位,有確切記載居洛經(jīng)歷的是62位,占西晉詩人總數(shù)的83%。與河洛地域相關的詩歌數(shù)量,占西晉詩歌總量的90%以上。 第三章考察河洛地域禮樂文化傳統(tǒng)與西晉詩歌的雅正之風。河洛地域的禮樂文化傳...
【文章頁數(shù)】:33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與研究范圍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范圍
第二節(jié) 學術史的回顧
一、基礎資料整理方面
二、綜合研究方面
三、西晉詩歌專題研究方面
四、與河洛地域文化相關的西晉詩歌研究方面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河洛文化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節(jié) 河洛文化的界定
一、“河洛”釋義
二、河洛區(qū)域及文化圈的的范圍
三、河洛文化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河洛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根源性
二、傳統(tǒng)性
三、嬗變性
第二章 河洛文化與西晉詩人的內在關聯(lián)
第一節(jié) 洛陽:河洛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之地
一、河洛文化與西晉政治的關聯(lián)形態(tài)
二、河洛文化與西晉文化的關聯(lián)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西晉詩人的空間分布:主要以洛陽為集結地
一、西晉詩人的籍貫分布
二、西晉詩人向洛陽的輪動
第三章 河洛地域禮樂文化傳統(tǒng)與西晉詩歌的雅正之風
第一節(jié) 先秦河洛地域的禮樂文化傳統(tǒng)
一、夏、商二代禮樂文化的形成
二、周代禮樂文化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西晉政治、學術于先秦河洛地域禮樂文化傳統(tǒng)的承繼
一、西晉政治于禮樂文化傳統(tǒng)的復歸
二、西晉學術于禮樂文化傳統(tǒng)的復歸——以“王肅反鄭”為視點
第三節(jié) 西晉宮廷雅樂的復古踐履與雅樂歌辭的繁盛
一、晉前宮廷雅樂流變考略
二、“儀形古昔、合乎經(jīng)禮”西晉宮廷雅樂體系的創(chuàng)制原則
三、西晉宮廷雅樂歌辭的繁盛
第四節(jié) 西晉詩人的禮樂文化身份認同與詩歌的雅正特色
一、西晉一朝于《詩經(jīng)》禮樂價值的體認
二、西晉詩人的禮樂文化身份認同——以“雅頌”詩學觀為中心
三、西晉詩歌的雅正風貌
第四章 河洛地域崇情之風與西晉詩歌的“緣情”風貌
第一節(jié) 先秦河洛地域的崇情傳統(tǒng)
一、《詩經(jīng)》所見河洛地域的崇情之風——以婚戀詩為中心
二、河洛地域“鄭聲”的崇情特征
第二節(jié) 河洛地域崇情傳統(tǒng)的嬗變及對“緣情”詩學觀的啟引
一、河洛地域崇情傳統(tǒng)在漢晉時期的嬗變
二、河洛地域崇情思潮于“緣情”詩學觀的啟引
第三節(jié) 西晉詩歌中的“緣情”風貌
一、西晉詩歌中的“兒女”之情——以傅玄、張華為中心
二、西晉詩歌中的“傷逝”之情——以潘岳、陸機為中心
第五章 河洛地域清談學風與西晉詩歌的“綺靡”特質
第一節(jié) 河洛地域清談學風與士人審美取向的遷變
一、洛下游談學風與京都尚美之風的興起
二、河洛地域清談學風與士人審美取向的轉型
第二節(jié) 河洛地域清談之美于西晉“綺靡”詩風的啟引
一、清談影響詩風的關節(jié)點——清談士人與詩人的交會
二、清談語言之美于西晉詩歌的滲透
三、清談之尚“清”與西晉詩歌的清美質素
第三節(jié) 西晉詩歌的“綺靡”風貌——“以太康之英”陸機為例
一、辭采清綺
二、流韻綺靡
三、析文綿密
第六章 洛下詩人雅集對西晉詩風的啟引
第一節(jié) 雅集:洛下詩人雅化的行為方式
一、洛下詩人雅集考
二、“群”意識與“依附”意識——洛下詩人雅集的文化內涵
第二節(jié) 洛下詩人雅集空間的審美指向對西晉詩風的啟引
一、華林園——啟引典雅純正的審美取向
二、金谷園——啟引私我之情的抒發(fā)
三、洛水邊——觸發(fā)詩人情感及對美的崇尚
第三節(jié) 洛下詩人雅集中的文學活動對西晉詩風的啟引
一、雅集帶動詩歌創(chuàng)作——以贈答詩為例
二、雅集帶動詩文品評——審美體認與競勝意識并存
三、雅集帶動詩文傳播——以左思三都賦為例
結語
征引文獻
作者簡介及攻讀期成果
本文編號:4017708
【文章頁數(shù)】:33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與研究范圍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范圍
第二節(jié) 學術史的回顧
一、基礎資料整理方面
二、綜合研究方面
三、西晉詩歌專題研究方面
四、與河洛地域文化相關的西晉詩歌研究方面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河洛文化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節(jié) 河洛文化的界定
一、“河洛”釋義
二、河洛區(qū)域及文化圈的的范圍
三、河洛文化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河洛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根源性
二、傳統(tǒng)性
三、嬗變性
第二章 河洛文化與西晉詩人的內在關聯(lián)
第一節(jié) 洛陽:河洛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之地
一、河洛文化與西晉政治的關聯(lián)形態(tài)
二、河洛文化與西晉文化的關聯(lián)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西晉詩人的空間分布:主要以洛陽為集結地
一、西晉詩人的籍貫分布
二、西晉詩人向洛陽的輪動
第三章 河洛地域禮樂文化傳統(tǒng)與西晉詩歌的雅正之風
第一節(jié) 先秦河洛地域的禮樂文化傳統(tǒng)
一、夏、商二代禮樂文化的形成
二、周代禮樂文化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西晉政治、學術于先秦河洛地域禮樂文化傳統(tǒng)的承繼
一、西晉政治于禮樂文化傳統(tǒng)的復歸
二、西晉學術于禮樂文化傳統(tǒng)的復歸——以“王肅反鄭”為視點
第三節(jié) 西晉宮廷雅樂的復古踐履與雅樂歌辭的繁盛
一、晉前宮廷雅樂流變考略
二、“儀形古昔、合乎經(jīng)禮”西晉宮廷雅樂體系的創(chuàng)制原則
三、西晉宮廷雅樂歌辭的繁盛
第四節(jié) 西晉詩人的禮樂文化身份認同與詩歌的雅正特色
一、西晉一朝于《詩經(jīng)》禮樂價值的體認
二、西晉詩人的禮樂文化身份認同——以“雅頌”詩學觀為中心
三、西晉詩歌的雅正風貌
第四章 河洛地域崇情之風與西晉詩歌的“緣情”風貌
第一節(jié) 先秦河洛地域的崇情傳統(tǒng)
一、《詩經(jīng)》所見河洛地域的崇情之風——以婚戀詩為中心
二、河洛地域“鄭聲”的崇情特征
第二節(jié) 河洛地域崇情傳統(tǒng)的嬗變及對“緣情”詩學觀的啟引
一、河洛地域崇情傳統(tǒng)在漢晉時期的嬗變
二、河洛地域崇情思潮于“緣情”詩學觀的啟引
第三節(jié) 西晉詩歌中的“緣情”風貌
一、西晉詩歌中的“兒女”之情——以傅玄、張華為中心
二、西晉詩歌中的“傷逝”之情——以潘岳、陸機為中心
第五章 河洛地域清談學風與西晉詩歌的“綺靡”特質
第一節(jié) 河洛地域清談學風與士人審美取向的遷變
一、洛下游談學風與京都尚美之風的興起
二、河洛地域清談學風與士人審美取向的轉型
第二節(jié) 河洛地域清談之美于西晉“綺靡”詩風的啟引
一、清談影響詩風的關節(jié)點——清談士人與詩人的交會
二、清談語言之美于西晉詩歌的滲透
三、清談之尚“清”與西晉詩歌的清美質素
第三節(jié) 西晉詩歌的“綺靡”風貌——“以太康之英”陸機為例
一、辭采清綺
二、流韻綺靡
三、析文綿密
第六章 洛下詩人雅集對西晉詩風的啟引
第一節(jié) 雅集:洛下詩人雅化的行為方式
一、洛下詩人雅集考
二、“群”意識與“依附”意識——洛下詩人雅集的文化內涵
第二節(jié) 洛下詩人雅集空間的審美指向對西晉詩風的啟引
一、華林園——啟引典雅純正的審美取向
二、金谷園——啟引私我之情的抒發(fā)
三、洛水邊——觸發(fā)詩人情感及對美的崇尚
第三節(jié) 洛下詩人雅集中的文學活動對西晉詩風的啟引
一、雅集帶動詩歌創(chuàng)作——以贈答詩為例
二、雅集帶動詩文品評——審美體認與競勝意識并存
三、雅集帶動詩文傳播——以左思三都賦為例
結語
征引文獻
作者簡介及攻讀期成果
本文編號:401770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01770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