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意戲曲”到“寫意話劇”
發(fā)布時間:2019-11-05 10:15
【摘要】:陳國恩認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提倡的"純文學",是在反對政治干涉文學的背景中提出的;90年代以后,純文學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批判對象而成為作家疏遠民眾生活的借口。何錫章等認為,"先鋒文學"是通過隱性的語言革命來進行新敘事話語的實踐,它的對文學史的貢獻主要緣于它這一"語言反抗"的起點。李怡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文化圍繞"啟蒙"理想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從"啟蒙"到反啟蒙背景上"國學"的提出再到"新國學",深刻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嬗變。賀芒認為,產(chǎn)生于改革開放之初的"打工文學"近來引起了文壇的廣泛關(guān)注;對作家底層身份的強調(diào),使打工文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社會效應,但其藝術(shù)上的異質(zhì)性元素則始終未獲得承認。袁聯(lián)波認為,建立成熟而富于民族意味的"寫意戲劇"是一百年來中國戲劇家們的夢想,這一觀念折射出的是中國戲劇界企圖借助其來更新戲劇觀念、開闊戲劇視野的文化策略。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巍,過偉敏;信息時代的環(huán)境及其審美[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2 周悅s,
本文編號:2556119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556119.html
教材專著